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回1982,我的网店通现代》最新章节。
张志冬虽然心中忐忑,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迎接这个挑战。
会议在大食堂举行,村民们陆续到场,大家面色凝重。
虽然心中都有着不安,但对于重建生产队的想法却是基本一致。
张志冬站在前面,清了清嗓子,准备发言“大家好,感谢大家能在这个艰难的时刻聚在一起。我们都知道,近期的雪灾给我们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
为了能让大家的生活逐渐好转,我提议重组生产队,大家一起合作,恢复我们的生产。”
话音刚落,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坐在角落里的会计却显得有些不安,他微微皱眉,打断了张志冬的发言。
“张志冬,我不是反对重组生产队,而是我觉得你不适合当村长。”会计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为什么?”
“你虽然有责任心,但你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我们村子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来领导,而不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年轻人。”刘明继续道,语气中透着不屑。
这话就很明显了,他就是本着村长的位置来的,毕竟跟着老队长这么久了。
而且他也怕张志冬当上村长之后报复自己,两人的矛盾持续这么多年了,基本没有缓和的余地。
村民们面面相觑,议论声渐起。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老队长终于下定决心,他一锤定音,全力支持张志冬。
老队长心中其实一直在犹豫,面对村子的未来,他感到无比的压力。
他知道,村长的位置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更是责任与担当的象征。
张志冬的优势在于他对村子的了解和对资源的掌握,这让老队长意识到,虽然会计在数字上很有一套,但在实际操作中,张志冬显然更胜一筹。
“温饱线”这个词在村民们的心中早已变得苍白无力。
在这个时候,谁当村长,似乎都能勉强维持生计,但随着开放的脚步走的越来越快,现在还只考虑温饱线,就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老队长在心中反复思量,长远来看,张志冬手中掌握的资源,才是村子真正需要的。
张家屯是一个耕种面积不大的小山村,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山里的山货和猎物,而张志冬在这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
他能将村民手中的山货换成粮食和钱财,这正是老队长认为他能够带领村子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
“重组生产队”这个词在村民的耳边响起,虽然大家对这个概念有些陌生,但张志冬的眼神中透出坚定与自信。
他参考自己记忆中街村的结构,重新组建了村委,村委作为决策核心,肩负着制定村庄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的重任,带领村庄走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张志冬的计划并不仅限于简单的重组,而是希望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组织,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参与到村庄的发展中来。
他根据村民的数量,组建了四个村民小组,这些小组将成为基层的组织单元,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各项活动,传达村委的决策和部署,协调村民之间的关系,收集和反映村民的意见与建议。
“各位村民,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让我们的村庄变得更好。我们不仅要温饱,更要富裕!”
老队长站在一旁,默默观察着张志冬的表现,心中暗暗称赞。
他看到张志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那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
张志冬的提议在村民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到新成立的山货采收队和狩猎队中。
村民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重建的希望就在眼前。
随着生产队的组建,张志冬开始了一系列的动员和培训工作。
他带领村民们在大食堂召开了第一次会,详细讲解了各个小组的职责和目标。
张志冬还按照街村的经验,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作岗位和劳动强度等因素领取工资,工资水平因具体工作而异,普通村民正常领取一般不低于20元,且在分配工资时还体现了“四个倾斜”,如向集体、脑力劳动、外工倾斜等。
他鼓励大家发挥各自的特长,积极参与到重建工作中来。
这天张志冬正在村委和老队长等人商量事情,大本事就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村长,有你的信。”
张志冬也没在纠正他的叫法,自己说了很多次了,还像之前一样叫自己志冬就行,可大本事还是我行我素。
接过大本事的信,张志冬心里打起了问号,他还真不知道谁给自己寄的信,自己认识的人大多都是村里的,外面人也只有当兵的时候认识的那些战友,可自己记忆中,从退伍回来就没有联系过,怎么有人会给自己寄信?
“寄信人严德春,老严?”
严德春是张志冬在部队时的班长,上一世的时候两人根本就没有过多的联系,因为这年头通讯不是很发达。
等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都已经是2015年了,那时候严德春是江浙有名的餐饮大亨,跟张志冬也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了,所以老战友见面的时候虽然很是亲切,但张志冬自觉和对方不是一路人,后面就没有再联系。
也不知道他这时候给自己寄信干什么,张志冬打开了信封。
志冬: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前些日子在报纸上看到了你成为打虎英雄的报道,我激动得眼眶都湿润了,为你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年在部队里,我就知道你小子有股子冲劲和正义感,没想到如今成了大家敬仰的英雄。
我现在在江浙这边,开了一家老兵饭店,生意还算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