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心声泄露,携系统同闯架空王朝》最新章节。
可她心底那份眷恋,却像埋在骨血里的根,岁岁年年在她心头抽枝长叶。
哪怕历经战火与岁月侵蚀,也从未因时光流逝消减过半分。
也是后来我才彻悟,她的前世并非天玄国定义里“为君而战、为爵而争”的将军,而是“将士”。
这两个字,少了些朝堂的权谋算计、功名利禄的裹挟,多了些对土地的敬畏、对万民的赤诚。
那是见过故土沉沦在炮火里、同胞倒在血泊中后,攥着断刀也要从尸堆里站起来护家国周全的决绝。
是哪怕只剩一兵一卒、一杆染血的残旗,也要扛着旗往炮火最烈处冲的执拗。
是把“家国”二字刻进骨髓,宁愿化作飞灰,也要照亮故土前路的滚烫。
这份分量,比天玄国任何一枚镶嵌宝石的军功章都沉,压在她心头二十余载。
从她带着前世记忆降生,到她挥刀守承霄、浴血战倭岛,始终刻在她的魂里。
成了她跨越生死都放不下的执念,连梦里都在喊着“守好家”。
回到京城后,我总在夜里望着窗外的月亮感叹,究竟是怎样的水土,能养出这样的人?
她身上有未染尘埃的纯粹善良,蹲在御花园喂受伤的灰雀时,指尖的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琉璃。
连说话都放柔了声调,生怕惊着那缩在掌心、羽毛还沾着血的小生灵。
有次宫人想把受伤的灰雀赶走,她还拦在前面,认真地说“它也是条小性命”。
眼底的软光能融了冬雪,连落在她肩头的月光都似要变得更暖。
可转身面对朝堂上的明枪暗箭、沙场上的刀光剑影,她又能瞬间敛去所有柔软,以聪慧敏锐洞穿要害。
当年倭寇递来假意求和的书信,满朝文武都被“永不再犯”的承诺蒙蔽。
连几位白发老臣都劝皇上“见好就收,休养生息”,唯有她站在金銮殿中央,指着信里“割岛求和”的字眼。
冷笑着道“这是缓兵之计!倭人狼子野心,今日退一步,他日必卷土重来,再犯我天玄百姓!”。
话音落时,指尖将信纸戳得发皱,眼底的锐利让满殿沉默。
连老谋深算的太傅都抚着胡须赞她“眼利如刀,心明如镜,此乃天玄之福”。
这般复杂与纯粹揉在一处的性子,太神奇,也太让人记挂。
像是一块藏着暖光的和田玉,既经得起风霜打磨,又守得住心底的温软,让人见了一次,便再也忘不掉。
后来我们一同凯旋,天玄易名“承霄”,新帝登基那日,满城的鞭炮声震得窗棂都在响。
红绸从皇宫门口一直铺到城门,连空气里都飘着糖糕与蜜饯的甜香。
街上的孩童提着灯笼跑,商户们挂着“承霄万岁”的幌子,连平日里肃穆的街巷都透着热闹。
她嫁给了苏锦韵那个老狐狸”,我则继续埋首军务,边关的战报、军营的操练、新兵的教习、军械的修缮。
桩桩件件都压在肩上,忙得脚不沾地。
有时刚从演武场下来,盔甲上还沾着汗,铁甲缝隙里积着尘土。
连盔甲都未来得及卸,就被亲兵捧着新送来的舆图催着去议事。
夜里刚合眼,头还没沾到枕,又被紧急军情的敲门声叫醒,连喝口热茶的功夫都没有。
只能嚼着冷硬的干粮、骑着快马往军营赶。
她也不轻松,朝堂内外的琐事、民生吏治的难题、灾区的赈灾粮款、河工的修缮方案,哪一件都容不得半分马虎。
有次我深夜从军营回府,路过昭王府,看见她书房的灯还亮着,窗纸上映着她伏案书写的身影。
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提笔疾书,偶尔还能听见她与苏锦韵低声讨论的声音,夹杂着翻找文书的窸窣声。
那声音透过夜色传过来,轻得像羽毛,却又沉得让人揪心。
我们明明都在京都,呼吸着同一片天空下的空气,却连坐下来煮壶茶、好好说句话的功夫都少得可怜。
最多是在朝会散后,在宫门口匆匆碰个面,说上两句“多保重,别累着自己”。
便又各自转身,一个往军营去,一个往王府走,奔赴各自忙碌的前程。
我总想问问她前世的故国,想知道那里的日月是不是比承霄更暖,春天是不是有漫山遍野的桃花。
风一吹就落满衣襟,走在路上都像踩着粉色的云,连空气里都带着甜香。
秋天是不是有金黄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风吹过就掀起金色的浪,农民们收割时的笑声能传很远。
想知道她记忆里的“中华”,是不是真的有“十里长街”的繁华,商铺林立,人声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