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家父汉武帝!》最新章节。
刘据望向卫伉,淡笑道。
“陛下,末将还好!”卫伉振声,哪里还好,那股子兴奋劲都溢出来了。
他又嗅到了天下风云突变的意味!
金日磾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指着堪舆图,不确定道,
“是要在此两地开港?”
能看出开港致富,就已经是异才了!
迎着陛下赞许的目光,金日磾知道自己猜对了,刘屈氂也想得是开港,只不过没敢说,因为,在一众不可能的选项中,开港是唯一有点可能的了,
若从后人的视角看,广、泉两州开港,是理所当然的,也一定会大富,答案就摆在那里,照抄就是了,可对于本地人而言,金日磾和刘屈氂能看出要开港,是真的不容易,
堪舆图上的这两地,除了稍近海,其他和开港搭不上一点边。
金日磾组织了一下语言,
“若在这两地开港,难不下于移山...”
“你看有何难处?”刘据问道。
“此二地难以移民。”
刘屈氂闻言暗中称是,连刘据也微微点头,金日磾的话可谓搔到了刘据痒处,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中原还是边境,想要经济开发都有一个前提...
有人。
没有人,任何政策放下去都是空想。
港口是可以带动人员集聚,同样,要先有人建设港口郡县,
番禺、百越,没有任何吸引人之处。
番禺地处平原,但多沼泽,农业开发不要想。百越更完蛋,多山少田,有限的田地,连他们自己人都不够分,田地有限,也就没法用农业政策吸引中原百姓向此二地移民。
刘据暗道,
“如东晋、宋时之大规模向南方移民是历史推动被动发生的,战乱避祸,让中原人没办法不去南方,也没得选择,发展南方成为了唯一选项。
如今中原富庶,就算不想在中原种地,也可海贸经商,甚至去边境囤守还有牧业可以做,此二地,没有任何吸引人之处。”
所以如何在番禺、百越充民,是现在横在刘据面前的最大难题,没有人,其他事都是虚的。
刘屈氂补充道,
“不仅如此,百越水泽密布,瘴气丛生,中原人不适移居,移则受瘴气,不然以本地又难治。”
越说思路越通,刘屈氂继续道,
“中原与岭南间闭塞难通,走海路太绕远,走陆路又绕不过去,除非真能凿穿南岭。”
刘据面容严肃,
此是第二难。
汉武帝时期,到岭南的陆路还没打开,不凿山通路也可,还有一招,就是沟通水域,如秦始皇开灵渠那般,刘据也要开通湘江和珠江之间的水道,水陆齐开自然最好,陆路难通的话,通渠开路相比较省力些。
刘据暗叹口气,
“秦始皇、隋炀帝是背了不少黑锅啊。
不当家不知财米油盐贵,不做皇帝不知难办,秦始皇、隋炀帝大兴土木,劳力民众,以至于天下皆愤,丢了天下。其二人功过不必论说,单说通渠造路这点,真是福济后世。
汉代承了秦朝多少好处,秦朝通的灵渠、郑国渠,汉代一直在翻新使用,万里长城自不用说,还有秦直道,对汉抗匈也贡献了巨大力量。隋以后的朝代,不扯远了,就说唐代,利用大运河受益多少?
主要是,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不做就不背锅,但他们还是做了。
现在一想,我要做得事还真不少。”
通岭南,早晚都要有人去做。
不把广、泉两州和中原的联系打通,说什么开发南方都是虚的,没有港口,怎么依靠商贸经济起飞?现在大汉用来海贸的港口,还是秦时徐福出海的那道。
见陛下不语,二臣以为惹陛下生气了,刘屈氂试探开口道,
“然陛下所想,微臣现在思来极有道理,”说着,在堪舆图上虚画起来,“若此二地都能开港,则海贸周转更速...”刘屈氂说着说着,更相信若能开港,此二地借助海贸如虎添翼,
问题是...开不了港啊!
地利是占优,人和一点没有,此二地真正下沉治理太过麻烦,本地人离群索居,中原人又不爱移民,
听着刘屈氂的回补之词,刘据道:“好处朕都是知道的,你们只说难处就是,听你们一说,朕得思路也开阔不少。”
闻言,刘屈氂恍然,
陛下也不是听不进忠言的皇帝,我在这说什么呢,陛下提出此事,还能看不出这两地好?
金日磾在旁沉默,若有所思望着堪舆图,越看越觉得此二地不凡,以前总先入为主想着番禺、百越不好,自然哪哪都不好,可代入港口发展的角度客观来看....好,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
只是,如何通开?
就算真有办法通开了,码头、桥梁、仓储都是要新设的。
问题又绕回了原处,
人,从哪来?
刘屈氂思考片刻,对答如流,
“自上三代起,一直用得是和睦百越的治法,以越人治越,陛下为太子时上谏,改土归流,近几年是做得不错,又归置其为郡县,但就算不错,也难以与中原比较....”
卫伉在旁默默听着,
想着阿翁也说过此事,百越难治,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兵锋很难到达,若能通路,改土归流可事半功倍,而这几年做得,只算不温不火,到处都是阻挠。
就算打散分治,也难。因汉人到百越,一眼就会被本地人看出穿着不同、语言不同、长相不同,肯定是自己人更信任自己人,对外来人有天然的敌意,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困难。
“微臣以为,一时之间,此地难开,难燃眉之急啊。”
正说着,李陵再走入,表情古怪,
“禀陛下。”
“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