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

第144章 不期而遇(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洗尽铅华》最新章节。

谢金玲说:

“小霞,你还真相信咱妈和三哥说的话啦,他们是在开玩笑!”

彭晓霞搂着崔雅香肩膀,撒着娇说:

“这么好的妈,我怕被人抢去!”

崔雅香笑道:

“小霞,妈老了,谁还抢妈噶哈。”

张三抠嘿嘿傻笑:

“下辈子吧,这辈子我是不抢了。”

崔雅香说:

“你们在这儿唠吧,我们去幼儿园了。”

张三嫂抱过孩子,说道:

“我也跟你们去。”

华风幼儿园和华风老年之家挨着,是同一年修建的。

幼儿园也是免费的,里面都是华风员工的孩子。

这些人走后,就剩罗序、彭成贵和张三抠了。

张三抠问:

“罗总,张文礼这老犊子来干什么?”

罗序答道:

“老张来看看房子,他姑娘儿子还都租房子呢,想要分房子。他还想要回敬老院住。”

张三抠骂道:

“让他滚犊子!他脸皮也真够厚的,扎一锥子都不冒血!”

罗序说:

“不管怎么说,张富兄妹也是我们公司员工,老张也认错了,敬老院也不差他一个人。”

张三抠说:

“你就是心软,要搁我,张富和他妹妹都踢出去!”

彭成贵说:

“罗总也为大局着想,不能让社会上说我们公司格局太小。”

张三抠说:

“要这么说,也对。就算大发要饭的了。”

这三人,都是华风公司的奠基人。

因为工作忙,所以,除非开会或有事,三个人聊天机会时间就少了。

罗序看着这二人,不禁感慨万千。

没有彭成贵和张三抠,就没有他的今天。

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二人忠心耿耿陪伴着他走过来,太不容易。

“彭叔,三哥,我们上街喝点儿酒。”

于是,三人来到街上。

此时,正是下班高峰,大街上车辆拥挤,人来人往。

想当年,他们买下五金厂的时候,这周围还都是田地和破旧的民房,路也是砂石的。

现在,这里已经是繁华的商业区。

只见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玻璃幕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璀璨光芒,映出蓝天白云与周围的梦幻般的景象。

宽阔平展的柏油路,漂亮的广场,造型别致的喷泉,舒适的休闲长椅。

街道宽敞整洁,绿植点缀其间。

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商店,橱窗布置得美轮美奂,展示着最新款的时尚服饰、精美的珠宝首饰、前沿的电子产品。

各种风格的餐厅,充满烟火气息,各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夜幕降临,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更是被璀璨灯光点亮。大楼外墙的霓虹灯变幻出五彩斑斓的图案,路灯宛如繁星点点与店铺内透出的暖光相互交织。

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在灯光的映衬下愈发如梦似幻,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热闹非凡的商业区、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构成了一幅繁华都市的生动画面。

每当看到这些,罗序心中不免感叹,伟大的祖国,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发展得太快。

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飞速崛起。

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已经不远了。

罗序回过神来说:

“彭叔,三哥,咱们吃点儿啥?”

彭成贵说:

“我是吃啥都行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