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崇祯,实在是太想让大明进步了》最新章节。
休息了几天,养精蓄锐的朱由检终于准备开启他皇帝生涯中重要的一个节点,为大明,选取一个优秀的内阁首辅。
“终于...“朱由检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可以买诸葛亮的能力了。“
他立即打开系统商城,找到能臣系统中的诸葛亮能力:
【诸葛亮治政才能:1500万两】
-效果:国运+50
-民心+50
-每月国库额外进账50万两
-特殊:可开启“隆中对“模式
“购买!“朱由检毫不犹豫地下令。
【购买成功!】
【私库银两:592.5万两(2092.5-1500万两)】
【国库银两:6000万两(+3000万两)】
【获得:诸葛亮治政才能】
一道金光闪过,一个散发着淡淡光芒的玉简出现在朱由检面前。他小心翼翼地拿起玉简,只见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诸葛亮治政才能详解】
1.基础能力
-治国方略+100
-军事谋略+80
-民生政策+90
-外交手腕+85
2.特殊技能
-隆中对:可开启战略分析模式
-治世良策:每月可获得一条治国建议
-安民心法:奖励民心效果翻倍
-理财之道:每月国库额外进账50万两
3.使用说明
-可赋予任意大臣
-效果立即生效
-无法转移或收回
-需谨慎选择目标
朱由检仔细研读着玉简上的内容,心中已经有了打算。这诸葛亮的能力最适合即将上位的李标。
朱由检熟知历史,知道崇祯年间的党争就是东林党与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东林党有着极强的道德标准,他们能找出社会上的问题,但是从未有找出解决的办法。
李标在担任首辅期间,尽最大的可能消除党争,以便明廷能够集中精力处理一大堆的内忧和外患,解决关内外的流民。他尽管深知崇祯不愿纳谏,但还是坚决履行自己的首辅职责,连续直言上疏朱皇帝,甚至还提出了“君不能以党疑臣”的观点。
这样的人才,如果加上诸葛亮的政治才能,相信定能给朝堂带来新的风气,开创新的局面。
因李标师同邑赵南星,被视为东林党的成员。为了避开党派之争,他选择以病为由,回到故乡。
而朱由检为了给李标铺路,已经在十一月先任命李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其造势。
朱由检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宫墙。选相大典即将到来,这是大明朝崇祯初期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通过枚卜选相,可以避免朋党之争,也能显示天意。
而他手中的诸葛亮能力,将会成为改变大明命运的关键。
“只要李标上位,有了诸葛亮的能力加持...“朱由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大明就有救了。“
【系统提示:新任务触发】
【任务名称:运筹帷幄】
【任务要求:确保李标当选首辅】
【任务奖励:解锁新的商城道具】
朱由检看着系统提示,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看来,接下他要好好经营一下李标的声望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很清楚要提升一个人的声望,关键是要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政绩。而李标身为礼部尚书,正好可以从教化民风入手。
“去,传朕旨意。“朱由检对王承恩道,“让李爱卿拟定一个振兴文教的章程,要从根本上解决科举积弊。“
接下来几天,李标带着礼部官员走访各地书院。他亲自考察教学情况,整顿考风考纪,还特意为贫寒学子设立助学金。这些举措立即得到了士林的广泛支持。
与此同时,朱由检还让人暗中宣传李标的政绩。他深知要让百姓记住一个官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官员的政绩化作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他的建议下,李标开始在各府县设立社学,让更多平民子弟有机会读书。他还改革科举制度,增设实用性考题,不再一味追求八股文章。这些改革虽然遭到一些保守派反对,但却赢得了绝大多数读书人的支持。
更妙的是,朱由检让人把这些政绩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比如“贫家子弟中状元“、“礼部尚书访书院“之类,在茶馆酒肆中广为流传。
一个月后,李标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士林对他交口称赞,就连市井百姓也都知道朝廷有个爱惜人才的李尚书。
“陛下真是高明。“王承恩感叹道,“这些举措既振兴了文教,又提高了李大人的声望。“
朱由检笑而不语。
朱由检在朝会上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议。
“诸位爱卿,“他环视群臣,“朕决定用“枚卜”的方式选取内阁成员。“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陛下!“吏部尚书张瑞图第一个站出来,“内阁首辅乃是国之重任,岂能用枚卜这等儿戏之法?“
“正是!“兵部尚书张凤翼也出列进谏,“历来选相都是根据资历才能来定,若用枚卜之法,岂不是有违祖制?“
朱由检早料到会有此反应,不慌不忙道:“诸位爱卿说得都有道理。但朕认为,正因为内阁首辅如此重要,才更应该体现天意。“
“天意?“张瑞图愣住了。
“不错。“朱由检正色道,“你们想想,历朝历代选相,不都说是要选贤任能吗?可结果如何?不是朋党之争,就是派系倾轧。到头来,真正有才能的人反而上不来。“
群臣默然。这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
“而今朕用枚卜之法,看似儿戏,实则是要打破这种积弊。“朱由检继续道,“将诸位爱卿的名字装入金瓯之中.然后用筷子挟出,谁能被抓到,那就是上天的旨意,谁还敢说三道四?“
这番话说得在理,不少大臣暗暗点头,况且,谁心中不想赌一把,万一自己被抓中呢?
“再者,“朱由检话锋一转,“诸位可知孔子当年是如何选徒的?“
群臣一愣。这个典故倒是少有人提起。
“孔子教导弟子时,也常用抽签定序。“朱由检笑道,“连至圣先师都用这种方法,难道还有人觉得不妥?“
此言一出,连最保守的大臣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毕竟,谁也不敢说孔子做得不对。
“陛下圣明!“礼部侍郎张瑾出列道,“用选相,既显天意,又能避免党争,实在是高明之举!“
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出言附和。就连最初反对的张瑞图,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办法确实别出心裁。
朱由检看着群臣的反应,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自己这番话说到了关键处。既用天意压人,又搬出孔子作证,再加上能避免党争这个实际好处,足以说服大多数人。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议,“他沉声道,“那就定在明日午时,举行选举内阁大典。“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