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生记

第103章 支援(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降生记》最新章节。

“额……微臣也不是那个意思,微臣也是为幽州王的安危着想。”史大人忙解释。

宇文老将见讨论未得结果,担心爱子的他上前请求道:“幽州王请让老臣速往封州支援孩儿?”顿时喧哗的朝殿肃静下来。

南国振难为情道:“宇文老将乃是三朝元老,为大南国立下无数战功,怎能让您老人家出战呢?再说您老人家本该颐养天年,还上阵杀敌那不是显得幽州王无将可用了?”

“哎!别人爱说什么由他们说去,老夫会让老夫这把刀让他闭嘴!”

“爹爹,让孩儿去支援三哥。”宇文炎抢前一步劝话道。

“小五,幽州城是我们的家,你与幽州王都得留下来镇守。不用担心爹爹,爹爹是年龄大了些,但身子硬着,还能战个两百来合……”宇文老将拍着胸膛呵呵笑道。

即使宇文老将军再怎么,展示自己精神抖擞,但孝顺的宇文炎又怎舍让上年龄的爹爹上阵杀呢?

如果不是宇文炎完婚第二日,宇文境、宇文砚、宇文芷都各自回到自己的驻城,只剩宇文炎与宇文老将驻守幽州城。看样子宇文家四个兄弟都要争着,去封州城为老三报仇雪恨了。

在难以决绝时,南国振问十三公子的意见,十三公子反道赞同宇文老将军出兵支援封州,让南国振很是惊讶。

“微臣觉得宇文老将去支援封州城,不一定要出战,只需给封州将领加油打气或做后盾。”在十三公子说到宇文老将只需给将领们加油打气时,很不满的瞟了一眼十三公。“哎,老夫还能打。”

十三公笑笑回道:“老将军,十三知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十三公也赞同让宇文老将支援,但南国振还是犹豫不忍。十三公子见着又道:“幽州王如果还是不放心宇文老将,那微臣愿与宇文老将一同前往封州支援。”

南国振欢喜道:“有军师部同宇文老将那本王就放心了,本王拔十万兵给你们前往封州城支援,定要将疆皇老贼杀个片甲不留!”

十万?

十三公微微蹙眉道:“十万兵力太多了。微臣担心会是敌方故意设下的‘声东击西’之计,还是将兵力留在幽州城为好。”

南国振思索一下,也认同道:“军师所言甚是,那本王就拔五万给你们吧!”

“五万还是多了。微臣带两万兵好了!”

“什么三万?”南国振难以置信的问。

“是三万。”

“三万兵支援,这……也太小孩家气了。军师对方可是十万大军啊?”

十三公子笑了笑道:封州城、燕城、南城三城以三角形对立,相阁甚近,只要那座城被困城,其余两城定会出兵支援。反而幽州城背是一条江,百里荒野,与周边城池相阁甚远就如一座孤城,如果疆皇使的是‘声东击西’之计,那幽州城就要孤军愤战了,如果没有兵,没有主将幽州城会处于怎样的危险?”

“军师所言甚是!”众臣都佩服的齐声应道。

南国振下令:“好,就照军师的办。”

明日的卯时,十三公子与宇文老将带着三万兵马,快速的赶往封州城支援。在临出发前南国振与宇文炎出城相送,在临走时十三公子还是一副心事重重,放心不下的样子,凝重的叮嘱宇文炎定要时刻防着疆皇大军来犯。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1977:我靠赶山养活妻子一家
重生1977:我靠赶山养活妻子一家
我靠赶山养活妻子一家:一朝失足惨死,重回1977。好在貌美如花的媳妇儿还没因病去世,美艳的小姨子也还没被村长儿子糟蹋。岳母也没被逼着嫁给老光棍,一切都还来得及。这次,周卫国没再混蛋,将小姨子从禽兽手里救了出来,带着岳母回了家。却被村长儿子和亲生父亲报复,联手将他们赶出了村,只能住在大山脚下。可没人知道的是,这大山才是真正的宝藏。这世,周卫国靠着自己丰富的打猎经验,超凡的经商头脑,终于走出了一条发
求知若渴
斗破之传奇再起
斗破之传奇再起
萧炎:“纳兰嫣然,我是来退婚的。”纳兰嫣然:“三十年河.、我怎么觉得这句话好像在哪里听过?!”
李狂澜
重生1975,大山都是我的宝库
重生1975,大山都是我的宝库
刘新重生回到1975年,在这个没有办法做生意的年代,他利用一起带回来的寻宝雷达将大山当成他的宝库。左擎苍右牵黄,肩上扛猎枪,狍子、野猪、野兔、山鸡都搬上他家餐桌。让家人还有上次错失的好女孩过上幸福好日子。
鲜鱼豆腐汤
被迫成换血工具,我成了绝世修罗
被迫成换血工具,我成了绝世修罗
萧烈被武陵市的大慈善家欺骗,阴婚后抽血挖走肾脏,扔到海里喂鱼,侥幸被修罗殿主所救,一年后归来,海上偶遇大美女林芷韵......萧烈一柄修罗刀斩尽宵小,一手医术可救人也可杀人!
九天银河1
官灯
官灯
关于官灯:人有三盏灯,头顶灯代表思想,右肩灯代表寿命和健康,左肩灯代表财富和官运。精气神越好,财禄寿越全。你是个好人,我帮你点亮人生明灯。你坏事做绝,收去一部分阳火吧,下不为例。一个农村老中医收养长大的弃婴,北上打工寻亲,偶然的机会救一豪门千金,激活阳火异能系统,修炼纯阳真法。却被牵涉进一场争夺传世宝物的阴谋中。面对众多诱惑,不同势力的威胁,他将做出怎样的选择,是走向积极或是沉沦。进入仕途后,又
信陵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