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是一个变戏法的

第836章 针对陈跌的惊天算计(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真的只是一个变戏法的》最新章节。

现在陈跌身上的气势,已经有了半圣的境界,甚至比步尘都要强横。

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因为之前就说过,陈跌天生有缺,如果不补全,难以在高等境界有所作为。

可是即便补全,对根源也是有极大的伤害。

不管怎么说,他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中,到达现在这个境界。

陈跌苦笑一声:“尘弟,你知道在青铜古堡之中,天机老人面前我看到的是什么吗?”

步尘有些茫然,不知道话题怎么跳的这么快。

“这我怎么知道,你当时不是隐藏了吗?难道说与现在这种情况有关系?”

他记得,当时陈跌看过之后,反应可谓是剧烈不已,甚至直接就晕了。

陈跌点了点头:“没错,当初……”

随着陈跌的讲述,步尘脸上惊疑不定。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陈跌他居然,与五域第一位大帝陈立有关系,甚至是对方的转世。

据他所说,当初陈立想要炼制出一件强大的帝兵,并将自己的一颗眼睛作为主材料。

但是在炼成之后,就与一个看不见的存在战斗了起来,并且身死。

对此,步尘心中有了些许想法。

那种看不见的存在,应该就是当今天道。

“那你现在是……”

陈跌苦笑一声:“没错,就是你所看到了,在五域,他们不但为我动用天材地宝补全肉身,并全力培养我,本来我还没有丝毫怀疑,直到我……”

步尘点了点头:“知道你遇到冉凝雪。”

陈跌猛地抬头:“你怎么知道?”

步尘翻了个白眼:“我就是从他那里,知道你的具体位置的。”

陈跌呼出一口气,然后继续说道:“是的,知道我遇见了冉凝雪……”

当初在昆仑之中,他可谓是风生水起,享受着众人羡慕的目光。

直到遇见冉凝雪,她告诉他这一切都只是假象,昆仑为的,就是陈跌前世,陈立的帝韵。

虽然陈立已死,陈跌看似只是转世。

可是道门追求的是前世今生,前世的帝韵,等陈跌到了圣境之后,就会反哺昆仑。

所以现在的投入,都是值得的。

一开始,陈跌不相信,但这始终如同一根刺一样扎在心底。

所以他决定不修炼了,开始修心。

然后他就看到了观中师兄弟们的真面目,那种狰狞的面庞,深深的烙印在他的心中。

道门追求的是,在修炼之余注重修心。

可是到了他这里,只能不停的修炼,只有到了圣境,他才能开始修心。

这一刻,他怎么还不知道,冉凝雪说的都是真的。

步尘觉得,这种反哺昆仑的说法是假,三山老人看上陈立的帝韵,这才是真的。

五域的第一位大帝,一定有什么特殊之处。

看来,磐枯很早就盯上了陈跌。

或者说,磐枯本来就是天道的人,所以陈跌是他留给磐枯的。

步尘看着陈跌:“你现在怎么想的。”

陈跌此时有些苦恼:“我想要离开,因为我有感觉,只要是在昆仑突破圣境,以后不管在哪里都摆脱不了昆仑了。”

步尘点了点头:“好了,当初的那个陈跌哪去了,现在这个样子算什么东西。”

陈跌苦笑一声,经历这种算计,他实在是开心不起来。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逆仙行者
逆仙行者
一场浩劫卷动了南海的修行界。这就像一场瘟疫,慢慢的扩散到了整个天下。天外来客,妖魔横行,百家诸子,纷争不断。谁说妖魔鬼怪都是邪,谁说百家诸子又是正。某一天……有一神秘少年出现了……他的出现让整个修行界为之动荡。
门庭望月
俺寻思魔法就是这样子的啊!
俺寻思魔法就是这样子的啊!
安夏一开始只是想加入魔法学院成为一名魔法师。当他学会第一个魔法火球术后,便发现一个问题。我这个魔法怎么跟其他人不一样呢?想着,安夏抬起头。在天空上,一颗陨石缓缓砸落。……第一卷(完)(1-53)间章(54-71)第二卷(完)(72-167)间章(168-171)第三卷(进行中)第四卷(未开启)(ps:未开启的卷会出现变动,有可能提前也有可能推迟。毕竟。未来是善变的。愿我们在这奇幻故事的大海上,直
长歌叹云悠
师傅,徒儿下山了
师傅,徒儿下山了
关于师傅,徒儿下山了:是一部以武侠为背景,融合了成长、冒险与情感的长篇小说。故事围绕主角李清风展开,他自幼被青云门的师傅收养,习武修道,十八年后决定下山历练,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在下山的过程中,李清风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也逐渐揭开了自己身世的秘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代宗师,最终在江湖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小说以李清风与师傅的深厚情感为主线,贯穿了他与朋友、敌人、爱
小鹿来了
丹剑神尊
丹剑神尊
混沌初开,万物未生前,有一混沌物,名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而演化阴阳,阴阳衍生五行,五行孕育宇宙。混沌诞生宇宙之时,也同时诞生两件混沌宝物,少年南宫九天,身负血海深仇,意外之下获得混沌宝物无极神鼎,开启复仇之路.......
大道于野
仙途风云录
仙途风云录
说他是凡人,有点修为,说他是修士,没们没派的,算得了什么修士?这是一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也是一个群魔乱舞的岁月。白身怎么了,白身也能踏步仙道,即便是人神共愤,亦奈我何?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