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告白成功?他们都不敢置信

第183章 罗莎琳会见了冰之女皇(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原神:告白成功?他们都不敢置信》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

罗莎琳带着一个雷莹术士经过一晚上,大半夜的不睡觉也在加急赶路。

终于在今天的中午前,抵达到了至冬国的冰晶雪白的皇宫。

比预想的两天半多,快了一半的时间,毕竟在晚上也不睡觉的在开船,赶路呢。

而冰之女皇,就在这个洁白雄伟的宫殿之中。

罗莎琳刚踏上前往皇宫上的楼梯,就看见在楼梯之间的一个柱子旁,靠着一位面部全都被盔甲所覆盖的男人。

雪在下着,他的身上穿着厚厚的绒毛大衣。黑色的羽毛围在脖间带着暖意。

他看着在这么冷的天,依然光腿袒露胸口的女人发出了轻笑。

“女士罗莎琳?哼呵~这么快就回来了?看样子,你负责的风神之心已经到手了?”

罗莎琳听见队长卡皮塔诺的问候,脸色有些阴沉。

“哒哒哒~”

寒风凛冽,雪花飞扬。只传来女士那一声不吭的,迈着脚步踩在薄薄的一层雪上面的声音。

“呵~”看见罗莎琳脸色有点不好的样子,卡皮塔诺内心突然不屑的一笑。

身为“队长”,奉行冰之女皇的旨意。他是最为关心这次的“神之心”的情况。

不只是女士负责的风神之心,还有公子的岩神之心,那个稻妻来的人偶,斯卡拉姆齐负责的稻妻神之心等等,等等。

虽然女皇发布旨意也没过两个半月。

但是此刻,所有人负责的国家,那是一个神之心都还没拿到呢。

很急,很急!

不过说起来,这女士。。。

不会吧,不会吧,这女士真是废物啊,连这种“小事”都搞不定。

空旷清冷的宫殿里,不断回响着高跟鞋走动的声音。

而后又在华丽的大门前驻足等待着侍女的通报。

“女士大人,您进去吧。”负责通报的侍女走了出来,恭敬的对着罗莎琳说道。

即使只是一个小侍女,但她的脸上依然一直带着高傲冷漠的气质。

罗莎琳也是高傲自强的女人,只是对侍女轻点下头,就微抬着头走入冰之女皇的寝宫之中。

又走了许久,她在前方冰帘之前停下了脚步,看着冰之女皇坐在皇座被一圈冰帘所包围,只是隐约间能看到黑色的成女的身影。

罗莎琳,在冰之女皇的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弯着身子,低声的称呼道:“女皇大人。”

场面持续了一会儿,就从冰帘内身影之中,传出了一种没有太多表情波动的无口的声音:“唔。”

嗯,现在在吃饭的时刻,没想到罗莎琳居然来面见自己。

所以冰之女皇的嘴中,还在吃着她的手下从枫丹进口而来的,价格不菲的草莓小蛋糕。

冰之女皇的嘴被蛋糕塞满了,不能正常说话!

随后又是沉默了许久,她悄声声的在冰帘后咽下了蛋糕后。

再次无口的声音说道:“罗莎琳,怎么会直接来见我?你的风神之心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
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
关于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魏冉穿越成异姓王世子替身。真世子在封地逍遥,自己在京城当人质?既如此,那就代替他成为真世子。大骊皇帝:魏世子,朕要把三公主赐婚给你!真世子小姨:虽然你是我假外甥,但我是你真娘子呀!真世子:父王,冒牌货抢了我的公主和小姨,我要把身份换回来!异姓王:儿啊,晚了,爹的三十万大军被他给灭了……。
一条沙鱼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世事百态:南北朝时代风云激荡,世事纷纭。政权如走马灯般更迭,民族融合日益加深,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孕育出众多历史英杰与璀璨文化。然而,伴随辉煌的是社会的剧烈动荡与民众的艰苦生活,动荡不安与民生维艰成为该时代不可抹去的印记。尽管如此,南北朝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可儿妙桃
原神:被雷电影收入眷族
原神:被雷电影收入眷族
关于原神:被雷电影收入眷族:穿越提瓦特变成一只凤凰,被影收入眷族!系统却让涅盘500年,结果错过了坎瑞亚之变。世界这么大,我想看个锤锤,各种浪!
狗月
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
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
一所看似普通的幼儿园,学生却来自历朝历代。李世民的闺女小兕子、朱元璋的大孙朱雄英、幼年扶苏、幼年嬴政、幼年朱高炽、幼年郑经……小朋友们白天上学,晚上把第一手资讯或学会的东西带回古代。朱雄英:“爹,快救娘!娘这一胎会难产!”扶苏:“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幼年嬴政:“媪媪,我看到我未来的儿子了!他叫扶苏,他还会抡语。”……家长群里。朱元璋看到朱棣的皇帝谥号炸了:“老四造反了?”成年嬴政看着刘邦的
棠亿亿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关于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拒绝加班被开除,叶天激活避世隐居系统。本想找个小山村躺平,却不曾想迷路后来到大唐,遇到了外出散心的李世民。李二:先生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叶天:大唐之幸,百姓之幸,李世民牛逼!李二:先生如何评价李世民?叶天: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x之盛未之有!……本书又名:
两仪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