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第490章 衡量(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不明不清》最新章节。

“这……这该如何是好?”王象乾真不是想在背后给徐光启和王徵上眼药,只是看着蹊跷随口一问,没想到会如此不堪。

“朕也没什么好办法可想,工业非上天恩赐,乃人后天创造,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可是不发展工业光靠种地,既不能让百姓吃饱穿暖,又不能替国家抵御外虏,两难也。

爱卿可能还没去城西的永定河畔看过,那里的情况更加不堪。炼焦厂、炼铁厂、洗煤厂、碱厂所排的废水毒性更大,几十里水路两岸无不受其害。

宛平县已经多次上疏陈情,说靠近河边的农户用河水灌溉庄稼枯死大半,几近绝收。朕也只能让出几处皇庄,把受灾的农户迁过去,别无它法。

子廓,工厂有害不假,但工厂有益更是有目共睹。做为皇帝和臣子,只能二选一,不可因噎废食。利大则进、弊大则停。

工厂要发展,就会侵害一部分农户的利益,他们肯定会反对。换成朕的田亩被弄得颗粒无收,肯定也不答应。但放眼大局,假若一座工厂能顶百家农户的收成,即便损害了其中五十户也是赚的。

工厂如此,新政也是如此。反对之声肯定免不了,但大势不可逆。只要新政能让更多人吃饱穿暖,朕就不会轻易言败,谁想拦阻且不听劝告谁就是朕的敌人,只有你死我活,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不是朕故意戕害朝臣,也不是要搞一朝天子一朝臣,而是以往的老路走不通了。靠着一日比一日空虚的太仓和虚弱无力的边军,该怎么和如狼似虎的北虏、建虏分出高下?

与朕作对、与新政作对并不是明智之举,聪明人此时不光不应该排斥新政,反倒是该去仔细研究,找到契机积极参与进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中获利。同时帮助朕引导新政的走向,争取少走弯路。”

面对朝臣的担忧,洪涛不光没有解决之法,还要坦诚面对此种困境。工业污染是没法解决的,不光不能解决还要加大力度玩命污染。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业污染的程度和覆盖面就会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哪个州县的污染严重,哪个州县的经济发展就快。当地百姓就富足,州县官员的政绩就好。谁要是能把渤海湾弄成臭水塘,洪涛愿意给他封异姓王!

同样的道理,新政和工业都有积极的一面,也都有不堪的一面。百姓、士绅、官员、勋贵和皇帝,站在不同角度所看到的效果肯定也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做为皇帝和朝廷重臣,此时该做的不是互相指责、猜忌和拆台,而是经过理性分析确定弊大还是利大,找到其真实答案,然后趋利避害。

洪涛之所以从工业污染引申到朝政,就是在提醒王象乾该做什么、别做什么。这位兵部尚书是自己首肯并提拔上来的,就算不能成为保皇派最好也别站到对立面上去。

“臣惶恐……自侥幸居高位以来不曾对抗新政有过对抗之意。臣的家里在山东入股了工厂,托陛下之福,收获颇丰。可就如陛下所言,无论工厂还是新政总会有人受损,臣对此也无能为力,只好听之任之、敬而远之。”

这已经是皇帝第二次单独与自己谈话了,上次是为了建立陆军,事实证明所言非虚。这次又要为了什么事,王象乾心里也猜了个大概。

既然皇帝都挑明了,自己也就别装傻充愣了,实话实说吧。王家已经尝到了新政的甜头,即便不当保皇党也绝不会站到对立面上去。至于说别人,对不起,真管不了,也不想掺合进去。

“敬而远之……这个词用的好,朕会拭目以待。”

对于王象乾的态度洪涛可以接受,他是官宦世家,叔叔大爷堂兄堂弟一大堆,多数在朝中任职,对改动体系这种事肯定非常敏感也很忌惮,能做到守序中立已经不容易了。

“王承恩,吩咐下去,朕要在马经纶家盘桓一日,差人回京叫吏部尚书周道登前往通州迎驾。”有了王象乾的表态,眼下朝中的局面就有些眉目了。

三位内阁大学士里,叶向高和方从哲已经打上了保皇派的烙印,不到胜负明显的时刻不会轻易改换门庭。翁正春不太看得惯新政的某些做法,但又对新政的效果比较满意,暂时只能算左右摇摆派。

六部九卿当中,户部尚书赵世卿肯定是雷打不动的中立派。他要求的也不多,比较容易满足。能不逼着户部大出血,别妨碍借户部的银子放贷,他就是大明朝最忠心的臣子。

除了已经有明确态度的户部尚书赵世卿和兵部尚书王象乾之外,工部尚书刘元霖的情况也比较让人放心。他自打王恭厂爆炸之后被提拔后,一贯对皇帝的慧眼识珠感恩戴德,整整八年了没站错过一次队。

再加上徐光启、李之藻、王徵、赵士祯等人皆是他的下属,整个工部在外人眼中基本就是保皇派大本营,就算他想改弦易辙恐怕也没人敢接收。

礼部尚书杨廷筠是浙江杭州人、刑部尚书沈应文是浙江余姚人、吏部尚书周道登是南直隶苏州人,都是官僚资本和士大夫的大本营,也是反对新政势力最集中的地区。

对他们玩利益互换肯定不好使,新政与官僚资本从根本上是相互排斥的,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也就无法成为利益共同体,暂时的都不成。

这时候就该靠皇帝的个人魅力了,依洪涛的观察和判断,始终不愿意卷入朝堂争斗的吏部尚书周道登,应该是最有可能被说服的。

就算没有效果,也得让他来通州迎驾。只要去了,某些人就会在心里打鼓,回去之后必定仔细询问,且什么也问不明白。他越说皇帝没说啥,那些人就越不信。

挑拨离间、平添猜忌,也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常用招数。至于说最终会不会起到作用,谁知道呢,有枣没枣先打三竿子再说呗。

礼部尚书杨廷筠是李之藻的好友,也是利玛窦的教友,笃信基督教,大概率会支持新政,最次也是个中立派。有熊三拔这位上帝的仆人在,说服工作就不用自己出面了。

刑部尚书沈应文比较麻烦,他既是利益冲突者又是政见不同者,与保皇派还没什么人情往来。而刑部在这次举子杀人事件中充当的角色很微妙,好像起了主导作用。所以暂且不去争取,静观其变吧。

通政使刘宗周是山阴人,也属于南直隶集团。而且他是理学大家,既与东林学派不睦,也看不上李贽的泰州学派。为人非常讲究礼法,还强调以仁治国,与新政格格不入,很难说服,同样暂时放弃。

左都御史许弘纲是浙江东阳人,官宦世家出身,曾是浙党,官声不错,敢于直谏,对自身要求比较严格。不过私德好并不意味着就是个好官,屁股决定脑袋这种习惯后世有古代也有。

他的出身和成长环境,注定了要以维护家族和阶级利益为重,越是豪门望族越难以摆脱。这时候优点反倒成为了制约其变通和把眼光放长远的束缚,想说服难度太大。

最后还剩下个大理寺卿高攀龙,他本是东林首脑,信仰和意志都很坚定,即便东林集团垮台了依旧不变如初,坚持观点。

当初让他担此重任是想制约其它派系,免得又出来个一枝独秀的。几年下来效果很明显,可副作用也挺大。

这家伙完全不按照套路出牌,抱着固有的观念死活不肯改变,始终认为推行新政弊大于利。虽不曾刻意作对,却也没少添麻烦。

问题是他把本职工作干的挺好,官声与日俱增,除了死扣律法经常找麻烦之外还真找不出什么纰漏。以莫须有的罪名挖坑害人吧,又不是洪涛所愿,说服?算了吧,他爱站哪边站哪边,随意了。

(本章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隋烽
隋烽
无系统,非爽文,无金手指,立志写一本最纯粹的历史小说。从平民开始去见证波澜壮阔的东征高句丽战场,去体验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大漠,去征服东南那瘴气横生的从林,去屠戮西南风沙万里的茫茫戈壁……一个短命的朝代,一块民族强盛的基石一
漠北小小生
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
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
姜无尘一朝穿越成为镇国大将军之子,京城的第一纨绔。平时强抢民女也就算了,这次居然把匈奴献来的和氏璧打碎了。为了平息匈奴的怒火和天下的和平,皇帝只能将他打入大牢。然而姜无尘却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切只是一场阴谋。太子想杀我?皇帝想利用我?朝中百官要要害我?那我便剑指龙椅,也要夺一夺这天下!
三千夜行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穿越者朱力刚刚穿越到了正在南京述职的燕王朱棣身上,结果天幕直播就来了。以他看过几百部天幕小说的经验,朱棣可是天幕直播的最大受害者,一想这里,朱力就感觉屁股很疼,脖子有点紧。就在此时,天幕之中传来一阵冰冷的声音:大明历史知识测试第一题:洪武之后......一听道这个声音,朱力从心里发出一个惨叫:“丸辣.....
老张0612
热血高校之文武天下
热血高校之文武天下
关于热血高校之文武天下:主角双胞胎周尚文,周尚武两兄弟,意外穿越到热血高校的世界里,成为了铃兰一年级的转校生,三上文,三上武。统一一年级,见证三年级芹泽多摩雄和泷谷源治的争霸,见证传奇,成为传奇,争霸户亚留,与铃兰的传奇们共享荣耀。
岗岗老贼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关于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17世纪,大航海热潮未退,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葡萄牙在竞争中衰败,荷兰凭海运崛起,于东南亚、美洲建立商业殖民网络,英法也不动声色地全球扩张殖民地。18世纪初,欧洲大陆被神秘思潮笼罩,启蒙运动的火种悄然播撒。英伦三岛的工厂里,精密的机械开始运转,工业革命在暗中发酵,蒸汽动力如蛰伏巨兽,即将重塑世界格局。985工科男研究生魂穿大清(1735年),成为封建王朝权力巅峰的乾隆皇帝
凉拌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