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

第479章 总要做出选择(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最新章节。

沈舟听着,能从中知道族长的打算。

村里边有沈家族人世世代代的积累,就算只是个茅草屋,沈家族人还是要回去的。

就算信里没说,沈舟也能猜出族长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内心里面有多纠结。

他们不回去,那些离开县城的难民们难免不会找到他们村里。

要是鸠占鹊巢,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可总要做出选择。

留在县里,有孙家郑家他们联手,还有知县在,大家起码不会被欺负,被掠夺。

可保得住兜里的粮,就代表着保不住村里那边的东西。

田地还好,反正带不走。

可要是那些人起了坏心,把村里的房屋砸了,族里人怕是要伤心坏了。

沈立说了一会,说到后面,便道:“通叔说等情况好了,再写信过来报平安。”

沈舟点头,“我一会给通叔写个信。”

“也好。”

沈立又跟沈舟聊了一会,眼看天光大亮,他只得离开去做其他事。

沈立走后,沈舟坐了一会,想了些事,才起身去里面,准备磨墨写信。

没一会,吕长青被喊了进来。

“让人把信送到族长手里。”

吕长青接过信,点头应下,很快退去。

沈舟在书房里待了一会,才起身回房。

他一进门,便瞧见了正在绣东西的苏婉清。

他并未出声,站在门那静静看着苏婉清的侧脸。

纤手弄线,柔情似水,一针一针落在那红色小孩肚兜上。

沈舟看迷了眼,脑子里什么都没有想,甚至能说是一片空白。

但心里却是被装得满满的。

得妻如此,也是他之幸。

“姑爷?”

春荷端着茶水糕点,不解地看着站立在门后也不往里走的沈舟。

她已经站了一会了,见自家姑爷也不知怎了,一直站在那,她才忍不住出声。

沈舟回过神,见苏婉清惊讶地看过来,两人对视了眼。

他转身回头看向春荷,见她手里端着东西,抬步过去。

“给我吧。”

春荷什么都没问,应下递过去后,便按照沈舟的话退下了。

沈舟刚进去,苏婉清也放下针线,起身走过来。

“夫君回来了怎不说话呢?”

苏婉清问得自然,可脸上已经爬上了几分红晕。

沈舟看着,也不挑破,“我见夫人弄得认真,没忍心打扰。”

苏婉清随着沈舟的脚步来到桌前,闻言,笑着解释。

“天越来越热了,我怕平安难受,给他弄两件小肚兜,到时也能凉快些。”

“是得弄。”

小孩子最怕热,要是热出痱子,小孩也遭罪。

两人坐下,沈舟给苏婉清倒了杯茶水,然后给自己也倒了杯。

苏婉清看了眼外面的天色,随即看向放下茶壶的沈舟。

“夫君去找大哥说话了?”

“嗯,长青说江西那边来信了,我去找大哥问一问。”

沈舟说着,在旁边的小盆里净了手,擦干后,拿起一块糕点递给苏婉清。

苏婉清摇头,“夫君吃。”

“好。”沈舟紧接着咬了口。

他早饭吃得早,这会也是饿了。

春荷端来了两盘糕点,一盘是绿豆糕,一盘则是枣泥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