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

第634章 做了个选择(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最新章节。

沈舟灵光一闪,突然想起一个事。

“难怪洪将军打完胜仗之后,这么久没有回京复命。”

赵骜颔首,沉声道:“此事还未结束,爱卿莫要将此事往外传。”

“皇上放心,微臣明白的。”

皇上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大乾周边的海盗,并非全部都是大乾这边的人,还有邻国的人。

一旦大乾有虚弱的迹象,这些人肯定会直接扑上来啃咬一口。

弱肉强食,乃是生存法则,在哪里都适用。

既然大乾正处于强盛的阶段,为何不能将这些隐患直接消除?

皇上与洪将军私下交代的事,沈舟谁也没说。

从乾清宫出来后,他没回户部,直接去了火器部那边。

火器部的权限,现在牢牢地控制在了沈舟和皇上的手上。

连工部尚书想要进去,都得经过沈舟或者皇上的同意。

火器部已经脱离工部,成了一个独立的部门。

里面细分了很多个小部门,面积相比于之前,扩大了两倍。

周围都是重军把守,闲杂人等一旦靠近,就会被驱赶。

蒙渊的官职没有变,但随着火器部独立出去,以及为大乾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武器之后,他的这个官职,已经不能用以前的眼光来看了。

他的地位随着火器部对大乾重要性的提升而水涨船高,不少人还过来拉拢他。

只是沈舟之前帮了他一把,他也对沈舟表示过忠心,所以不管这些人如何拉拢他,他都不为所动。

说句不好的,他们能跟沈舟这条粗大腿比?

沈舟年轻,是户部尚书,还是整个火器部的掌权人,他何苦抛弃沈舟这棵大树,再去另外找一棵。

他这不是闲得慌吗?

沈舟过来火器部的日子并不固定。

有时半个月才过来一次。

有时连着几日过来,有时则隔个几日就来一次。

所以今日见到沈舟突然过来,蒙渊都已经习惯了。

他连忙放下手里的事,跑去迎接沈舟。

沈舟就是过来看看情况的。

蒙渊也清楚沈舟过来的目的,直接领着沈舟就往书房里走。

火器部里有专门的记账人员。

账册便是直接保管在蒙渊这边。

沈舟每次过来,就是看看账册,清楚火器部每月的火器数量,以及银钱去向。

再去抽查一下库房那边的火器数量是否与账本里的对得上。

要是都对得上,他便在火器部里逛一逛,询问一些问题,然后离开。

今日便也是如此。

沈舟做的这些事,蒙渊基本上隔两天就进行一次,若是火器部这边出现什么问题,他是最先知道的。

也正是因为蒙渊负责,不糊弄,所以每次沈舟过来,在火器部里顶多待上半个时辰,他就离开了。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蒙渊带着几个小部门里的负责人跟在沈舟身后,跟着沈舟在火器部里逛了一圈。

蒙渊回答不上的问题,就让相关小部门的管理来回答,几人互相配合,将沈舟送走后,几人猛地松了一口气。

其中,蒙渊的心里最为紧张。

每次沈舟过来检查,他的精神都是绷得紧紧的,就怕自己哪里疏忽了,然后让沈舟检查到了。

好在,他的努力也是有收获的。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