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新章节。
【在此之后,朱元璋继续在皇觉寺中当和尚,直到郭子兴等人起义。】
【彻里不花在濠州城周围到处抓捕良民,皇觉寺也没有被他放过,同样被放了把火,朱元璋不得不去寻求新的出路;而他年少时的朋友汤河给他寄了一封信,信中表示,自己要去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了,不若他也同去。】
【濠州城的起义军,确实是一个可以投奔的对象,而且如今元军在濠州城外到处抓人,很多人都开始选择入城保命。】
【最终,朱元璋也选择进入濠州城。】
【就在朱元璋进城的时候,一度还被门口的军士怀疑是间谍,打算把他绑了拉出去砍了了事,幸而,这件事情也被人禀报给了郭子兴,郭子兴派人把朱元璋放了,还见了朱元璋一面,观其言谈举止不俗,状貌奇伟,因此将朱元璋收做了亲兵。】
【朱元璋粗通文墨,作战勇猛,聪明机智,很快就被提拔成了亲兵九夫长,与郭子兴关系亲近,被郭子兴视作了心腹,有重要的事情都愿意和朱元璋商量。】
【既然朱元璋是个人才,自己也打算把他发展成更亲近的心腹,那自然就要看看能不能拉一拉关系了——古往今来,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姻亲关系来增加一层筹码,郭子兴也不例外。】
【而更妙的是,虽然朱元璋已经二十五岁,但是他早年的经历导致他目前还是单身,没有妻小!】
【太妙了,太好了。】
【郭子兴便开始思考起给朱元璋娶个妻子的事情,他的次夫人张氏也赞同此事:“如今天下大乱,正是广招豪杰英雄的时候,此人举止不凡,如果不能把他变成自家人,而是让他和别人更加亲近,‘是失智也’。”】
【郭子兴顿时更添一重紧迫感,最终,他决定将自己的养女嫁给朱元璋为妻,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这个养女是郭子兴刎颈之交马公——姓马,公是尊称,真名已经不可考——的小女儿,马公当年在定远县躲避仇人,等到郭子兴决意起兵的时候,他也打算回到宿州家乡起兵来响应郭子兴,再走之前,他把自己的小女儿托付给了郭子兴。】
【当然,后续很简单,马公失败了,郭子兴就正式收养了马公的小女儿,现在将她许配给了朱元璋为妻。】
【从此,朱元璋给自己起了“元璋”这个新名字,字国瑞,军中也开始称呼他为“朱公子”。】
“对啊!”一个人猛然大喊,“这去庙里面当和尚,还能识几个字,学会写几个字,不再是睁眼瞎了就!”
他之前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是觉得“啊呀,怎么这个明太祖早年也是在庙里面待着”“也对,庙里面好歹还有口饭吃”之类的,根本没有想到在庙里面还有识字写字这方面的事情——既然要诵经写经书,那肯定是要认识上几个字也会写几个字的,这可比一个纯粹的农人厉害许多。
所以,朱元璋才有后来参军时候的“粗通文墨”。
“确实如此,能认字写字,粗通文墨,在军中可不一样。”许多人都同意这个推论,也同样感慨自己之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件事情——还是见识不足,思考不够,所以明知道庙里面的一些情况,但在真的遇到事情的时候却总是想不起来……
一时间,许多人都把一部分注意力从朱元璋这里抽走了,转而开始思考该怎么在下一次遇到事情的时候能直接想到更多的内容,而不是事后才突然左边想起来一点、右边想起来一点。
“要我说,没别的方法,只能多想多看,遇到事情就想一想,事后再想一想,多练习练习,时间长了,自然想到的东西就能多了。”一个人道,他觉得这没什么捷径,归根结底就是得多联系,多思考,多动脑子,其他都是空话白话。
“啊?没有什么直接见效的方法吗?”
“啊……唉……这样啊……”不少人都面露遗憾之色——这种方法他们当然是知道的,但是大家还是想要看有没有什么简单快速见效的方法,或者说捷径嘛。
要是能省时省力,那多好!
可惜,现在看起来,好像确实是没有这种好东西。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确实有方法,但是也不是那种意义上的‘捷径’……”还有人表示,自己有一些有用的办法,“比如说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件事情的相关地方思考,不要漫无目的随便去想,就像是这种当和尚,大家就可以仔细想想庙里面能够做什么、能够有什么好处……”
他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后续颇有些语言凌乱,着实绕晕了不少人。
但也还是有人搞明白了他的意思,大致就是说结合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人物之类的思考呗,不要想到什么乱七八糟毫无关系的地方上去。
“就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还能说的那么麻烦,你才是该练一练脑子。”有人翻了个白眼,嫌弃道。
-
杨坚对于郭子兴的做法非常了解:“姻亲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确实很有用;而且就像是这张夫人说的一样,当时那个乱世,忙着和英雄人物拉近关系还来不及,怎么还能眼睁睁看着英雄人物投奔别家?”
这种时候,最牢靠的就是嫁个女儿给对方,或者让自己的子女和对方的子女成婚,大家结成儿女亲家……
要不然,他和皇后也不会非要让杨勇娶元氏为太子妃,并且要求他生下嫡子——这不就是为了表示联合利益吗?只可惜,那个东西一点都不懂得体谅父母,也不明白这么做、或者说,他明白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去做。
当然,姻亲关系也不是什么万能的灵药,它起作用也是有前提的。
这个前提,就是不和自己家族的关键性发展、不和自己家族的核心利益、不和自己家族的存亡发生冲突,如果双方发生了冲突,那别说姻亲关系了,就是父子母子亲情都没用——虽然说后者应该是个人利益个人存亡,而不是家族利益家族存亡。
就像是当年,大隋建立,他可没有在乎元氏皇族和自己家的姻亲关系,当皇帝这种大好事儿,就差临门一脚了,谁会因为区区姻亲关系就放弃?
再如同故事中的唐朝,那李家还是他们杨家的亲戚呢,可是当李家觉得自己的性命出现危机,当李家觉得自己有机会更进一步、成为新的天下之主的时候,他们难道有去理会过自己家和杨家的亲戚关系姻亲关系?
没有,谁都没有。
从这一点来说,杨坚其实还真的不那么怨怼李渊父子——大隋走到了那个地步,墙倒众人推,指望李家还坚守大隋阵地……那纯粹是做梦。
李家做出这种选择,完全不让人意外,人之常情,符合常理;倒不如说,如果真的李家坚决维护杨氏的江山统治,杨坚才会大吃一惊:什么?!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