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捧花:怡橙衔亭》最新章节。
虽然返回学校时,新学期已过去一段时间,但是提早完成了大四的实践课,这对之后撰写论文,倒是腾出不少时间。
大四年级只开设少许几门新课程:当代文学、散文、著作赏析以及小说撰写等。对照新学期的课表,大四算是自主学习的一年,几乎是“自习课”。詹姆斯留在宿舍里打包好的行李,最后帮他送去了校外马车上,算做一场告别。
无需签证出境游的年代,让文然感叹到,或许用简绵的话语来描述更为恰当。一张船票可以四方游,不像一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很多国家的出入境加强了限制和管控。
旅行中购买的纪念品,摆放在书桌前,稍作点缀。当作回赠,文然选了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寄去剑桥的柳静怡。镶嵌在衣柜里,俩人的画像,会让人不自觉的产生挂念。此外,一个人的宿舍,让文然反倒觉得惬意许多,可以自由安排着自己的日常生活。
某天坐在宿舍书桌上整理资料的文然,突然听到宿舍门外传来的敲门声,打开房门,一位带着行李的同学站在门口,向他打起了招呼:“你好,我叫奈德,新来的室友。”说完,走进了宿舍,整理起衣物来。
“你好,阿德里安,文学院大四学生。”俩人间终于迎来了新同伴。
“我来自生物系,今年大二,之前走读,今年来校寄宿。”奈德补充道。
“喜欢宗教类的书籍?”文然看到奈德摆放在书桌上有待整理的课本。
奈德看了一眼桌面上自己摆放的书本,回应道:“平常喜欢关注这方面的书籍,这也受我母亲的影响,你呢?信仰基督教吗?”
文然摸了一下后脑勺说道:“之前很少关注这方面,不过去过教堂一两次,对这方面有所了解。”
“哪座教堂?我会时常去教堂做祷告?”
“外地的教堂。”又不是基督徒,谁没事往教堂跑。在国内的时候,连庙都懒得去,文然说完,默念道。
“怎么去做个礼拜,还往外地跑?”奈德整理着书桌上的书籍,反问了一句。
有点尴尬的文然,随便说了一句:“旅行,之前去外地旅行时,被拉去的。”
“巴黎有很多教堂,想去的话,也没必要跑那么远。”
“说的也是。”文然没加思索,含含糊糊回应道。
说是时那时快,和奈德聊完教堂的话题,这周礼拜日,就被奈德游说去了一座当地的教堂。至于是天主教,还是新教,文然也没什么心思去了解其中的缘由,基本上在教堂就是行完礼仪,然后与牧师沟通。
做完礼拜后,奈德邀请文然去他家用餐,文然虽然表示出了客气语气,但难以婉言拒绝,还是接受了奈德的邀请。之前詹姆斯也问过文然去他家拜访的事,可文然一推脱,詹姆斯就没再强求了。所以,和奈德相处久了,难免会存在一种“盛情难却”的感觉。
初进西方家庭,欧式风格的室内装饰,确实与国内的家居风格不同,可以用“高雅”一词来形容。当然,崇洋媚外,那就另当别论。
奈德的母亲很似热情,会用宗教的方式来打招呼,足以看出这位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文然模仿奈德母亲——凡蒂娜的礼仪,回敬了一个标准的宗教礼。开饭前,需要做祈祷:以感谢上帝赐予的食物,祷告完嘴里还要说句:阿门。奈德的父亲也同样做出祈祷的手势,看来宗教文化已融扩到西方的传统中。文然也说了阿门,开始拿起刀叉,不自觉地品尝着菜肴。
来趟奈德家拜访,对宗教文化确是受益匪浅,奈德谈论此话题也是乐此不疲,头头是道。文然为了不冷场,会在奈德的言语之外,偶尔穿插几句。在奈德的言谈中,不难发现,他对宗教的见识程度。比如,我,来自亚洲,奈德索性以此作为话题的引入点,开始讨论起来。
“文然,见你来自亚洲,那我们可以先聊聊宗教起源。”
“其实如今的欧洲宗教起源,或者说受到亚洲神学影响甚多。在基督教没有在欧洲传播开来之前,欧洲神教学主要是希腊宗教文化和北欧神学文化,特别是北欧神学教派,多称其为异教徒。这些教派也可谓是众神教。比如希腊的奥林匹亚众神:宙斯、雅典娜、赫拉、阿波罗、波塞冬、赫菲斯托斯以及阿芙洛狄忒等等,北欧神学里有奥丁、托尔、弗丽嘉、洛基、希芙、芙蕾雅和海姆达尔等众神,宗教信仰大多来自这些神学人物。也像埃及法老的祭坛,每座石柱代表一位古埃及文明里推崇的神学人物。”
“那基督教与亚洲是如何产生联系的?”文然打断话语,提了一个问。
“这最早要追溯到古埃及,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当时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的以色列和犹大国,受到了亚述和巴比伦西亚的进攻,很多失去家园的犹太人,有的一部分迁徙到古埃及,有的作为奴隶带去巴比伦。在接触到巴比伦文明这些犹太人,受到了美索不达比亚众神教派文化的影响,开始信仰和潜修起美索不达比亚神教学,逐渐从多神教中演化出了一神教。在之后波斯帝国建立后,入侵巴比伦和埃及时,更多的犹太人被带入了西亚。
然而,波斯君王居鲁士一世,实为慷慨之主,允许作为奴隶的犹太人重回自己家园,并对宗教不加管制,主张国民信仰自由。
于是在波斯帝国内的犹太人带着自己创建的一神教,也称为古犹太教开始在西亚以及向欧洲传播:其至上神为耶和华,来自于美索不达比亚众神之中,这也是最初形成的一神教派,其教义为《圣经》——旧约。
之后耶稣的出现,让基督教开始从古犹太教中分化出来:基督徒信仰耶稣——他们的祷告是希望耶稣能再次降临人间,化解人间的疾苦,这与东亚的佛教和印度教的教义有点类似。但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举步维艰,很难像如今这样广泛的传播开来。直到公元330年,东罗马帝国的君王君士坦丁,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使基督教受到国家庇护后,基督教才开始传播开来,并逐渐遍布欧洲大部分国家,《圣经》也在不断补充和修善,融合了古希腊哲学、欧洲古典教义等,演化出《圣经》——新约。
但之后,基督教也开始分化出不同派别的教会组织。这起始于16世纪的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因为在该运动之前,欧洲的基督教极度腐败,教皇发放赎罪卷,以换取金钱。各地方的红衣主教、大主教以及牧师都在出售赎罪卷,以赚取会费。他们还以教皇的名义,买卖土地,再加上中世纪初期教皇鼓动的十字军东征,这确实违背了基督教创建的初衷。
马丁路德开始向新教徒和群众宣传和揭露宗教的不良行为,以唤醒人民的对基督教认知。此时中国的印刷术已传入欧洲,马丁路德的宣传册被印刷了很多,四处散播,并被翻译成德文、英文以及法文等。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让更多不为熟知拉丁文的人民更能领会《圣经》的教义。随后在德文版《圣经》上,又陆续翻译出了法文、英文等版本的《圣经》。
马丁路德发动改革运动的主旨是:信仰基督教是通过虔诚的祷告和善良的行为来自我祈祷与忏悔,而不是通过金钱买卖来换取所谓精神上的慰藉和自我的赎罪。
逐渐新教从基督教中演化出来,并开始传播开来,现流行于英国、荷兰和北欧部分地区。之后欧洲中部地区的基督教被称为天主教,基督教还演化出了希腊、东欧和俄国的东正教。”
“所以我们刚才去的是天主教堂。”
“嗯,宗教学问确实深厚,一点也不亚于专业学科里传授的学识。”
奈德也没太为自己犀利、熟练的说词,而有太多的得意,反而说道:“佛教或者道教什么的,虽没去过庙会,但也有耳闻。”
奈德:听过东方僧侣的客串讲座。
文然:时间不早了,回学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