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这个皇太孙无法无天》最新章节。
其实朱雄很明白为什么官员会嫌弃俸禄低,难道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真的不知道俸禄低吗?
是真的不知道。
但这种不知道不是因为朱元璋不聪明,是因为朱元璋不是读书人这个阶级的人,没法像读书人那样去思考问题。
读书人绝对不仅仅只是为了中举名扬乡里,而是要全方位包装自己,从社交、外表、学识、家底等等,而这一切都需要金钱打底。
社交是要结交官场中人,为当官或者今后晋升铺路。
外表则是穿衣打扮、衣食住行,尤其当了官之后除了少数的官员能谨守清贫外,大部分官员是需要他人来崇拜自己的。
一旦当官就得吃得好穿得好,别人才能崇拜自己,而这也需要钱。
学识可不仅仅只是自己,而是要辐射自己的子孙,形成书香门第才是读书人真正的目的。
读书人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理念沁润之下,将成为子孙的榜样的理念刻印在了基因里,所以自己是读书人,子孙也得跟着自己的脚步走。
而要供养这么多的读书人,也是要花钱的。
家底就得包括买房置地、修缮祖坟、修缮族谱等等,而这些也要花钱。
可朱元璋却认为只要维持了官员的吃喝拉撒就行,那自然就忽略了官员背后那么多需要,而官员自然觉得俸禄太低。
有这么多要花钱的地方,那点俸禄自然就低了。
朱元璋家从宋朝开始都是务农,哪懂读书人的这些精神需求?
而听到朱雄这样的办法,詹徽和凌汉都目瞪口呆,这更狠啊。
如果官员知道仅仅只是涨了五倍的俸禄,家里的田地就得交税的话,对于很多当官的其实是亏了的,当然除了那些清官之外。
虽说大明开国之后对官员的俸禄的确不高,却让那些有功名者享受了诸多特权。
考中了举人之后就能够免除所有的徭役和赋税,就这一点来说,已然解决了大部分官员的困境。
举人就已经可以免除徭役赋税,更别说进士,更别说官员。
只要随随便便一动脑筋,大部分的官员即使不靠俸禄过日子也能活得相当滋润。
朱雄现在要给官员涨俸禄,却让官员跟普通百姓一样纳税,他们是怎么都不会同意的。
可朱雄这边却直接说要定相关的惩罚的律法,这么个律法一定的话,估计没几个官员敢真闹事。
查出一次三年不得晋升;查出两次官降一等;查出三次就要被罢官,这谁受得了?
官当到了詹徽这种地步,非常明白,当官的除了要为自己谋利之外,最主要还是想青史留名,即便不能青史留名,告老还乡之时能够荣归故里,那才能一辈子心安理得。
如果最后闹了一个罢官去职,那时候这脸面往哪搁,所以这是抓住了当官最致命的一点。
只是让他奇怪的是这是自己工作了多年的经历,朱雄这么个年轻小子怎么知道这么多。
朱元璋在后面听到朱雄说出的惩罚制度时,在为自己的孙子暗暗鼓掌,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他这辈子见的人太多,经历的事情也太多,对那些当官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些当官的注重脸面,要是因为家人不交税这点事就罢官去职,他们是受不了的。
当然朱元璋听朱雄说要给官员涨俸禄还有些不甘,毕竟在他的眼里,现在自己给官员的俸禄就够高了,咱爹娘当年还是活生生饿死的,咱自己也当过流浪和尚,那样的苦日子之下咱都没说什么,给你们的还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