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之路

第405章 从江西东乡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测绘遥感专家童小华(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院士之路》最新章节。

院士出生地

童小华院士,1971年2月出生,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人。

东乡区现为江西省抚州市的一个市辖区,它位于江西省东部,东邻鹰潭市余江区。

东乡区南连抚州市金溪县、临川区,西接抚州市临川区、南昌市进贤县,北与上饶市余干县交界。

东乡历史悠久,在明正德七年(1512年),由抚州府临川县的东境,并割金溪和饶州府的安仁、余干及南昌府的进贤等县部分领地合而设置东乡县,隶属抚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置江西省,抚州府及东乡县隶之。

民国时期,东乡县隶属关系多次变更。

1949年,东乡县解放,先后隶属贵溪专区、上饶专区。

1968年,划归抚州地区(现抚州市)。

201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撤县设区,2017年正式成为抚州市东乡区。

东乡人文底蕴深厚,这里是江右民系的重要聚居区和繁衍地之一,也是江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崇文习书传统深厚,是“中国书法之乡”,现有中国书协会员10人。

东乡名人辈出,这里先后孕育出明代开科状元吴伯宗,他是明朝第一位科举状元,为朝廷培养了许多人才。

晚明“四大才子”之首艾南英,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其文学主张对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影响。

清代西江派着名诗人吴嵩梁,诗作风格独特,在当时诗坛颇负盛名。

“舒体字”创造者、着名书法家舒同,其书法艺术独具一格,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虽然其故里存在争议,但东乡的上池村是被广泛认可的王安石故里之一,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对北宋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出生地解码

童小华院士的出生地江西抚州东乡,作为江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积淀与人文传统,为他的成长提供了深厚的滋养。这种影响既体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术启蒙,也渗透到其科研价值观的塑造,更通过地域文化基因的传承,成为童小华攀登学术高峰的内在动力。

东乡地处赣东丘陵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自古为水陆要冲。

浙赣铁路穿境而过,这种交通枢纽地位使其在信息流通与资源获取上具有天然优势。

童小华就读的东乡一中,前身为清道光年间的汝东书院,百年学府底蕴深厚,是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

该校在20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学风,连续多年高考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仅1980-1990年间,该校就有36人考入清华北大。

这种优质教育环境为童小华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其高中班主任曾评价他"对复杂问题有超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东乡一中的教育理念注重全面发展,不仅开设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课程,还组建数理竞赛小组。

童小华在高中时期就展现出对空间几何的浓厚兴趣,曾获江西省数学竞赛二等奖。

这种早期的学术训练,为其后来从事航天测绘遥感研究埋下伏笔。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校"龙山师水"的文化符号(舒同题词),将自然山水与人文精神融合,培养了学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科学视野。

东乡作为王安石故里、舒同家乡,形成了"崇文尚学、敢为人先"的地域文化。

这种文化基因在童小华成长过程中产生深刻影响。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革新思想,塑造了童小华"敢闯无人区"的科研品格。

他在卫星遥感领域提出"空间数据可信度"理论,突破传统测绘局限,正是这种创新精神的体现。

舒同"七分半书"的艺术实践,强调"规矩与自由"的辩证统一。

童小华在科研中注重方法论创新,如建立航天测绘误差补偿模型,既遵循科学规律,又勇于突破常规,这种思维方式与书法美学异曲同工。

王震将军在东乡的垦荒历史,孕育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童小华团队在嫦娥探月工程中攻克"百米悬停避障"技术难题,连续72小时坚守岗位,正是这种精神的当代演绎。

东乡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产业需求,在童小华学术生涯中留下深刻烙印。

东乡境内"六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特征,使童小华自幼对地形地貌变化敏感。

他在本科阶段就参与抚河流域地形测绘项目,这种实践经验为其后来研究月球表面三维建模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东乡作为农业大县,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长势。

童小华在硕士期间研发的"基于高光谱影像的作物病虫害识别算法",直接服务于家乡农业现代化需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东乡作为沪昆高铁经济带支点,其"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培养了童小华的全局思维。

他在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期间,推动"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纳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正是这种战略眼光的体现。

东乡文化中"家国情怀"与"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童小华的科研伦理。

他在当选院士后表示,"航天测绘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其团队研发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已应用于北斗导航、高分专项等国家工程,直接服务于国防安全与民生保障。

童小华推动建立"航天测绘遥感与空间探测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与航天科技集团等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这种"顶天立地"的科研模式,与东乡"务实进取"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作为东乡一中杰出校友,他设立"童小华奖学金",资助家乡学子赴同济大学深造。

近五年已有12名东乡籍学生进入其团队攻读博士学位,延续着"龙山师水"的人才培养脉络。

总的来说,童小华院士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文化规律。

东乡的山水形胜、人文底蕴与时代机遇,共同塑造了一位科学家的精神底色。

这种影响并非简单的地域标签,而是通过教育传承、文化浸润与实践历练,内化为科研创新的动力与智慧。

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地域文化的当代转化,为理解科学家成长规律提供了鲜活样本,也为地方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启示。

院士求学之路和从业之路

1993年,童小华获得同济大学学士学位。

1993年9月至1996年2月,童小华在同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6年3月至1999年6月,童小华在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9年7月至2000年2月,童小华任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助理。

1999年12月至2012年4月,童小华历任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1年2月至2003年4月,童小华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童小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做访问学者。

2012年5月,童小华担任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教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侠女,我的世界,江湖
侠女,我的世界,江湖
江湖划分境界,三流、二流、一流、一流之上为宗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发现江湖中多出了几位宗师。传说某人轻功天下第一,和她对视必死无疑。传说某人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甚至箭头还能冒火。传说某人炸毁万吨城墙,深藏功与名。传说某人之毒无人能解,亦能活死人,肉白骨。……“我在你身上看见了一个男人的影子。”“可我是女人。”李云泽说。“这不重要,那个男人叫史蒂夫对不对?等等,先把钻石剑收回去,有话好好说…
木何
四合院之我从抗战开始
四合院之我从抗战开始
张云虎从临时驻地中醒来,望着老旧的房顶陷入沉思。回想着过往,家中苦寻无果的爷爷奶奶,被小日子报复屠杀的三百五十族人,被小日子围困战死的三个哥哥、三位嫂嫂,战斗中牺牲的父母、二叔和八个哥哥以及六位嫂嫂,多少次在梦里找寻他们的足迹,醒来后却是泪流满面!先辈先烈用烈火和热血铸就了新的国家,新的秩序,而我们后辈子孙应谨记先烈遗志,奔赴向前、永不后退,护卫我们心爱的祖国,使之繁荣富强,永远昌盛,这是一位从
唯我一笑
被全府驱逐,疯批权臣囚我入帐
被全府驱逐,疯批权臣囚我入帐
阖府宠了十五年的元霜被告知自己是假千金,真千金归来,她面临婚姻被抢,发卖为奴。为摆脱困局,元霜一心想保住和竹马小将军的婚约,却意外招惹上了昔日旧敌,腹黑权臣霍岐山。元霜终于摆脱他,准备和竹马小将军成亲。暗夜风高,红烛雾帐,盖头被一把锋利的匕首粗鲁挑起。那人俊朗眉目带着愠怒,却笑说,“霜儿,你成亲,怎么不请我呢?”他拇指刮蹭着刀刃,嗓音阴冷,“说好了和我一生一世,不到死的那一刻,都算不得一世。”
江月何年
被骗去缅北的女人们
被骗去缅北的女人们
关于被骗去缅北的女人们:本文以男性的视角去写一群女孩的真实经历,这是人性在黑暗中的挣扎与坚守,到了缅北,她们的噩梦便开始了。人身自由被剥夺,手机、身份证被收走,生活在严密监控之下。被迫从事电信诈骗,每天对着屏幕编造谎言,欺骗国内同胞。一旦反抗或完不成任务,等待她们的就是皮鞭抽打、电击折磨。本人以陈宇被骗缅北为背景,他身边女孩的遭遇,也以此文惊醒那些想要去缅北的国人漂亮女孩的命运更加悲惨,会被转卖
爱吃大富士
天字经
天字经
自他记事起,他就只知道他唯一的目标就是吃饱肚子!他在臭水沟里捡过吃的,也和野狗抢过食物,在寒冷的冬天蜷缩在破庙里瑟瑟发抖,在漆黑的夜里独自一人包扎着伤口,就如条野狗独自舔着伤口一样!因为他只是一个小乞丐而已,没人可怜,亦无人心疼……直到那年,一个声音响起:舞象而破,爽灵归位!
九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