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挖矿太阳系,从奥陌陌开始》最新章节。
搞研发的时候总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于洋整个暑假都在研发中心待着,老家都没回去一趟,倒是于洋妈妈趁着暑假和爸爸一起来长安城看望了他一次,毕竟就这一个儿子,再有本事也只是他们儿子。
老两口以前送于洋来长安城上大学的时候来几次,附近的景点也都去过,这次来看于洋就在他的公司和研发中心到处转转,见他一直在忙碌,中午一起吃了饭没多待就回三晋去了。
创业初期,很多事情都需要于洋亲力亲为,还好爸妈还年轻,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也不会觉得于洋忙于工作把他们给忽略了。
时间来到9月份,于洋不得不暂时停下手里的研究,他这个博士研究生该去报道了。
刚开学他也不好直接搞特殊,虽然博士生的上课时间比本科的时候自由一些,但是还是得去上课的。
于洋博士的专业还是机械工程,又延伸了一下智能制造,刚好一元科技公司现在的主业是工程机械、工业设计还有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他所学比较契合。
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制造,要升级为工业4.0,不过距离现在还要好多年,现在的人工智能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是他大力发展方向之一。
按照于洋两世人生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来说,读博士是绰绰有余,之所以继续上学,只是想得到那个文凭,让他拿出来的技术不会显得那么突兀。
对于博士生的学业,于洋刚开学时候不想显得太特殊,但又不想按部就班的上课修学分,还是得想办法找学校和导师同意才行。
至于发表论文、外语考试、参加学术会议、研究讨论、学术报告这些倒是没有问题,现在才刚开学,还是先老老实实上几天课。
等合适的时间得向杜老师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私下里再和老师学校打好关系,应该可以像硕士的时候一样申请提前毕业。
于洋想着顺便还可以认识一些博士同学,有可能的话以后可以挖到自己的公司去。
转眼,于洋在学校待了两个多月,好在公司就在学校门口,公司不忙的时候就抽空回去学校上个课。
这两个多月的时间,于洋不是去上公共课就是专业课,仿佛回到了刚上大学那会,偶尔还被杜老师叫去参加学术会议,参加研究讨论。
随着和于洋接触的多了,杜院士也了解到于洋的专业能力,还时不时的被于洋嘴里蹦出来的一些超前理论小小的震惊一下。
于是借着杜院士震惊的时候,于洋顺杆往上爬,向杜院士提出了想提前参加公共课、专业课和外语的考试的请求,希望可以提前修完学分,毕竟他还有一家公司要忙。
看着这么优秀的学生,杜院士略微思考就答应了替于洋向学校提交了申请。
有杜院士出面,学校并没有过多为难,很顺利的通过了于洋的申请,安排于洋进行单独的学业考试。
发表论文的事情他也准备好了,早在研发中心指导各研发项目组的时候,抽空就把论文给写了出来,也是关于机械工程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只等拿给杜院士给把关之后就可以提交了。
于洋的公共课、专业课、外语通过了学校的考核,提前拿到了学分,就可以抽出更多时间参与公司的研发项目。
虽然于洋可以免于常规课程,但是杜院士为了能多提升于洋的专业能力,还是要求于洋多参与专业的学术会议和研究讨论,再多发表一些学术论文,这样的话,明年过年后就可以让他博士毕业了。
于洋欣然答应了杜院士对他的要求,他一直也是考虑过,未来一元科技公司的研发中心、实验室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从哪里找?
社会上流通的科研人员实在太少,有实力的人都被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给瓜分了,还是得在各个高等学府去挖掘一些刚毕业或者快毕业的学生。
至于已经在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就职的人才,挖起来困难就比较多,而且于洋也不太想直接挖国家的墙角,当然,自愿去他们公司的除外。
单打独斗是成不了大事的,于洋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想要实现他的计划,需要很多很多的科研人员。
等一元科技公司走上正轨之后,可以和夏国各高校、科研机构采取合作模式搞科研,于洋出钱、出方案和技术,高校、科研机构出人出设备,于洋再稍微透漏一些未来的技术,提高夏国的科技水平,共同进步,合作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