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年代大医:我带着后世诊所穿越了》最新章节。
下面的教授缓缓思索,好像,确实有点道理。
“历史学界,华佗这个人也是很受争议的,就说句实在话。
华佗没有典籍流传下来,只在某些书里提到过青囊书,但却没有只言片语传下来。
张仲景先生却有《伤寒论》,这也是在中医学界,张仲景是医圣,而华佗见于古文之中。
因此华佗便多只是个象征的原因,比华佗早几百年的扁鹊都有《难经》。”
有人在下面小声说:“难道不是被烧了吗?
千年战乱失传的多了!近代欧美列强和小日子也偷走不少。”
马上就有人回答:“华佗救关羽那是三国演义的故事,三国是罗贯中写的,罗贯中是明代人…”
林韧谦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做解释,千古以来,失传的医术典籍太多了。
或许有,或许无,华佗至少还留下了传说,可能有些医家连名字都没留下,就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
就后世考古,有记载的中医古代手术器械是1974年在江阴出土,墓主人姓夏,明代人,手术器械是用来做痔疮的。
至于其他的,说不准,可能以后会出土像越王勾践剑一样古老的黑科技器具也说不定呢。
“两千年前的医生们大概是绝望的吧,被病痛折磨的过程中,很早就已经发现了前面的路。
但是却没有趁手的工具,只能凭一双肉眼,一双灵巧的手,硬生生用双手挖出来了一条路。”
都震惊的听着这些话语,想象着千年前的先人们面临的苦难,此时已经有门外旁听的女同学为之模糊了视线。
唐老师眼眶有点红了,他是内经教授,研究了一辈子内经,他的生命早已经与内经息息相关。
每当午夜梦回,他都会想到假如自己生在那个残酷的时代,能为中国老百姓治病,能为后人留下只言片语,九死不悔。
林韧谦淡然的说:“没有路,那么就走出来一条路,世上本无路,走的多了,也就是路了。”
“于是乎,就有了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甚至是五运六气。
没有现代社会这些高科技探查的仪器,所以只能靠自身身体能力去观察。
具体表现是用望闻问切这四种方法去观察病人外在的疾病征象,然后去推测人体内部内脏的状况,于是便有了藏象。”
“难以想象,以他们的智慧,如果真的有现在的条件,有现在会创造出何等奇迹,只是如果,从来没有如果。”
林韧谦依次在黑板上写下“肝”“心”“脾”“肺”“肾”。
又写下“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轮转。
林韧谦将其一一连线后,转身给下面的教授说道:
“中医与西医最重大的区别,以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全局整体观念。
人是一个整体,彼此间有联系。
因为这是在病人身上观察实验而得到经验的,就一定不能排除掉各个内脏之间的联系。”
“西医往往发现自己在给病人治疗的过程中,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好了一个病,又添了新病。
那是因为他们分科太严重,只研究自己的方面,可是人是一个整体存在的,内脏又怎么可能独立就能运转呢?
就像是吃饭,你要张开嘴用手捏筷子把饭菜放到口里,牙齿咀嚼,舌头搅动,食道下咽···”
前门后门口不知不觉聚集了一群人,不管是不是学中医的,听到这里都感觉浑身一震,思路瞬间豁然开朗。
“心司血脉,主神志;
肺司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而主治节;
脾司运化,主统血;
肝司疏泄,主藏血;
肾司生殖,主生长发育,主纳气,主宰水液代谢。”
林韧谦一一描述着,然后引导着大家在空白上画着。
“我用西医的《人体解剖图》将《内经六节藏象论》里面的形体官窍统一结合了后世医家的补充,总结阐述了出来。”
“心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古代医家是长期观察实验后总结了这些规律,然后应用于临床实践。”
坐在下面的教授若有所思,难怪要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果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医治疗肺结核效果很差,只能说养着,而西医用青霉素和异烟肼却能治疗。
门外的唐教授若有所思,不错,难怪有底气换题目脱稿答辩,天才!
周围几个教室的老师上着上着,发现自己的学生怎么越来越少?
有学生小声说道,都在A112教室旁听学长答辩去了。
几个上自修课(学生学,老师指点)老师脑海里同时浮现一个想法:
什么情况?有专家在讲座吗?我怎么不知道?
他们才不信学士答辩怎么吸引人。
于是探出头看了一下,A112教室外面集满了下课的学生在看,还有人在拿相机拍照。
学士给教授上课,上一次还要追溯到沈从文和俞平伯那里。
这么夸张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