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威凤赋之李世民》最新章节。
李世民站在大军前,目光扫过面前排列整齐、英姿飒爽的全体将士们。他大手一挥,豪迈地宣布道:“诸位将士,此次攻克洛阳城,大家奋勇杀敌,功不可没!现本王将所缴获的金银财宝以及各类精美的布匹绸缎,尽数赏赐于你们!愿你们继续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而战!”
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然而,李世民并未就此止步,他心中惦记着那位英勇无畏的年轻将领——罗士信。于是,他转身叫来侍卫,吩咐其去请罗士信前来。
不多时,罗士信便匆匆赶到。李世民面带微笑,亲自带着他走向军营中的马厩。一路上,两人谈笑风生,气氛融洽。
待来到马厩前,李世民止住脚步,神秘兮兮地对罗士信说道:“罗将军啊,本王一直对你赞赏有加。想你年纪轻轻,却如此勇猛善战,实乃我大唐之幸事!本王还记得此前你曾提及,自己心爱的骏马不幸被王世充那个逆贼抢走。不过,你放心,本王已替你从他那里夺回了一匹更为出色的骏马!”
说完,李世民向着马厩内高声喊道:“来人呐,将那匹青骢马牵出来!”随着他的命令下达,一名马夫应声而出,小心翼翼地牵着一匹高大威猛的青骢马缓缓走来。
罗士信定睛一看,顿时双眼放光。只见此马毛色如青云般飘逸,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四蹄健壮有力,昂首挺胸,威风凛凛,果然是一匹绝世好马!
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快步走上前去,伸手轻轻地抚摸着马头。那马儿似乎也感受到了罗士信的喜爱之情,温顺地低下头蹭了蹭他的手。
罗士信满心欢喜地转过头,对着李世民深深一躬,激动地说道:“多谢秦王殿下恩赐!此等良驹,实在难得!末将定当不辱使命,誓死效忠殿下,为大唐肝脑涂地!”
李世民见状,欣慰地点了点头,笑着回应道:“哈哈,罗将军喜欢就好!有此宝马相伴,相信日后你在战场上必定能更加所向披靡!”
待将洛阳之事彻底处置妥当后,李世民意气风发地统率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踏上了归程。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传遍了整座长安城。城中百姓听闻李世民及其麾下将士们凯旋而归的喜讯,无不欢欣鼓舞、激动万分。
这天,阳光洒落在宏伟壮丽的长安城中,李渊身着华服,率领着众多文武百官走宫门上,准备迎接李世民他们凯旋归来。今日是个充满喜悦和欢乐的日子,当李渊亲眼目睹眼前那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的景象时,作为一名父亲,他心中不由地为自己的二儿子感到自豪。
李渊骄傲地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下方熙熙攘攘的人群。只见人们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和喜悦之情。这些人一边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一边不时向远处投去热切的目光,仿佛在期待着什么重要人物的出现。
李渊顺着众人的视线望去,很快便发现了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李世民。此刻的李世民正骑着一匹高大威猛的骏马,身披华丽的铠甲,在一群侍卫的簇拥下缓缓前行。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英俊的面容上带着自信而温和的微笑,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风范。紧跟在李世民身后的,则是同样身着黄金甲的李元吉和李世绩等二十五名大将。他们亦是威风凛凛,气势如虹。他们胯下的战马昂首嘶鸣,仿佛也在为这场伟大的胜利欢呼雀跃。再往后看,便是由一万铁骑组成的钢铁方阵,马蹄声响彻云霄,大地为之震颤;另有三万精锐士卒紧随其后,步伐整齐划一,军容严整肃穆。队伍的前后还配有激昂嘹亮的鼓吹乐队,乐声悠扬动听,令人心潮澎湃。沿途的百姓们纷纷欢呼雀跃,不断地高喊着“秦王万岁”之类的口号,眼中满是对这位英雄般人物的崇敬与爱戴。
看到这番情景,李渊不禁心头一沉。刚才的那股自豪感随即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他深知如今李世民在民间的威望如日中天,如果自己再不采取果断行动加以遏制,恐怕用不了多久,自己屁股底下的这张龙椅就将易主。想到这里,李渊暗暗攥紧了拳头,心中暗自思忖道:“朕绝不能坐视不管,必须得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打压一下秦王的气焰!”
与此同时,站在李渊身旁的李建成同样目睹了这一切。望着长安城街头那热闹非凡的场景以及民众们对李世民狂热的追捧,李建成只觉得一股无名之火瞬间涌上心头。原本,作为未来皇位继承人的太子,享受这万民敬仰本应是理所当然之事,可如今却被自己的二弟秦王李世民抢尽了风头。
李建成不甘心地转头看向李世民身后的三弟李元吉。平日里那个只会胡作非为、惹是生非的老四,如今竟然也凭借着这场战功变得声名赫赫起来。反观自己这个堂堂太子,既没有协助父皇处理朝政事务,在军事方面又始终未能取得一场令人瞩目的胜利,以至于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远远不及二弟李世民。
越想越觉得憋屈的李建成,最终还是将目光移回到了眼前的父亲李渊身上。他清楚地知道,如果继续任由事态发展下去,父皇很有可能会因为李世民卓越的功绩而心生废黜自己、另立太子之意。想到此处,李建成不由得打了个寒颤,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李世民骑着高头大马,远远地就望见了前方那道熟悉的身影——他的父亲正率领着众人前来迎接。此刻,他心中满是欢喜,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然而,随着距离逐渐拉近,他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原本以为会在父亲脸上看到欣喜与骄傲,可映入眼帘的却是深深的忧虑之色。
他不禁微微一怔,目光随即移向站在父亲身后的兄长李建成。令他惊讶的是,李建成竟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与父亲如出一辙。刹那间,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涌上心头,李世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无论自己如何努力,表现得多么出色,换来的并非父亲的赞赏和肯定,而是无尽的猜疑。
这个残酷的现实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让他从头凉到脚。但仅仅片刻之后,他便深吸一口气,暗暗告诉自己这本来就是自己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不能就此消沉。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就必须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凭借自身的实力去奋力争取自己所渴望的一切!他就要看一下父亲这次能够给予自己怎样的奖赏,会不会是太子之位呢?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情反倒豁然开朗起来。他重新扬起笑脸,甚至比之前更为灿烂,然后兴奋地朝着父亲李渊用力招手。李渊见状,也连忙微笑着挥手回应。只是,两人的笑容看似亲切热情,实则并未抵达眼底,各自心怀鬼胎。
随后,李渊带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太庙进发。进入太庙后,气氛变得庄严肃穆起来。李渊神情庄重地走到香案前,亲手点燃香火,恭恭敬敬地上香。接着,他又小心翼翼地端起酒杯,将美酒缓缓倒入祭台之上。最后,他展开手中早已准备好的祭文,用洪亮而沉稳的声音开始宣读。整个太庙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静静地聆听着李渊的诵读声,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对祖先的敬仰与追思之情。此次出征,李世民不仅大获全胜,更是俘获了敌方的两位首领,并缴获了大量隋朝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器物以及华丽的葬辂等战利品。这些象征着胜利与荣耀的宝物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太庙之中,供奉起来,以告慰祖先英灵,彰显大唐王朝的赫赫武功。
献太庙仪式圆满结束后,李渊龙颜大悦,决定于皇宫大殿内举办一场规模宏大且庄重肃穆的庆功盛宴,以此来嘉奖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舍生忘死的将领和士兵们。
华灯初上,宫殿内灯火辉煌,珍馐美馔摆满了一桌又一桌,乐师们奏起欢快激昂的乐曲,舞姬们身着华丽的服饰翩翩起舞,整个宴会现场弥漫着喜庆欢乐的氛围。
待到众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际,李渊站起身来,面带微笑,开始对诸位功臣逐一论功行赏。对于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们,李渊毫不吝啬,不仅赐予他们高官厚禄,还慷慨地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以及肥沃的土地和田宅。
伴随着封赏名单的逐一揭晓,整个宴会厅里的氛围犹如被点燃了一般,越来越热烈。人们交头接耳、欢声笑语不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响起:“秦王李世民!”这三个字如同具有魔力一般,让原本喧闹嘈杂得如闹市般的大厅刹那间陷入一片安静之中。
所有人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样,连一根针掉落在地上恐怕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骄兵悍将们,此刻竟然也都紧闭双唇,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流露出敬畏和忌惮之色。
此时此刻,李渊坐在高位之上,他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自己二儿子的强大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并非仅仅源于李世民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更是因为他在军中以及朝堂内外所积累下来的极高威望。李渊深知,如今的李世民已经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其光芒甚至盖过了身为皇帝的自己。
李渊深知此次李世民所立之功甚伟,其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英勇无畏,所取得的战绩更是有目共睹。因此,他心中明白,绝不能像以往那样随意地给李世民安排一个无关紧要的官职来敷衍了事。可是,如果要将太子之位赐给李世民,那也是万万不可能之事,毕竟李建成才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一时间,李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眉头紧锁,大脑飞速运转着,苦苦思索究竟该给予李世民怎样一个合适的官职才能让人觉得自己既不亏待他的功绩,又能维持朝堂的稳定局势。
此时,在场的众人皆屏住了呼吸,静待李渊的最终决定。因为他的这个决定可能关乎大唐的未来。李世民的脸上满是期待之色,他挺直了身子,眼神坚定地望着父亲,似乎对即将到来的封赏胸有成竹;而一旁的李建成则面露忧色,紧紧握着手中的酒杯,暗自祈祷父亲不要做出过于偏袒弟弟的举动;至于李元吉,则是一副幸灾乐祸、等着看笑话的模样,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与此同时,裴寂的目光在李渊、李世民、李建成等人之间来回游移,试图从他们细微的表情变化中揣度出这一关键时刻的局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