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渔民到天子

第88章 杨鹜的野望(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从渔民到天子》最新章节。

“什么!杨鹜他是武陵杨氏的人,做这些对他有什么好处?”谢恒有些震惊的说道。

那可是武陵杨氏,当家代表杨嗣昌可是崇祯眼前的头号红人,上次满清入寇,这货捅了那么大的娄子可都只是象征性的处罚了一下,而且没多久就官复原职了,可谓备受恩宠。

他要是出生在这样的家族,除非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想着造反。

“杨嗣昌受宠,那也只是他一人罢了,和武陵杨氏有什么关系,”赵知铨不屑道:“更别说杨嗣昌父子为保全自身名声,对族中之人多有打压。”

“杨嗣昌的那族叔杨鸿,机敏果敢,不畏权贵,若不是因为他导致有功不得封赏,又怎会早早致仕。”

“你再看看现今朝中武陵杨氏除了杨嗣昌和其崇祯四年中进士的族叔杨鹗外又还有何人。”

谢恒看着火力全开赵知铨心道:‘这老倌有点不对劲啊,这武陵杨氏的事他这么激动干嘛。’

赵知铨喝了口茶继续说道:“主宗尚且如此,杨鹜一个妾室所出的庶子就更不用说了,若不是自身能力出众恐怕早就被杨家赶出去了。”

“等会,”谢恒打断道:“就算如此,我还是有点不理解,杨鹜怎么说都管着杨家的财源,手里拿着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也没人找麻烦,怎么会想到造反了。”

要知道武陵杨氏可是有钱的很呐,整个常德,除了荣王府外就数他们最有钱了,再加上两代出了四个进士,钱权两手抓,堪称常德第一豪门。

见谢恒这么问,赵知铨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

“恒哥儿,不管咱们以后走到什么地方你都要记得一句话,靠别人给的终究只是别人给的,那算不得数,他能给你就能拿回去。”

“不管什么东西,靠自己本事拿来的才是算数的。”

“杨鹜看似风光,可那些东西有一样是他的吗?说到底他不过是替杨家在代管那些钱财罢了,等哪一天他不行了,那些东西还会是他的吗?到那时他的儿女又要怎么办呢?”

“你不是父亲自然无法理解他的想法,但你要知道一个父亲为了自己孩子做出什么事来都不足为奇,造反又能算什么呢。”

谢恒若有所思的看着赵知铨:“弟子受教了。”

他倒不是不能理解,只是想不到杨鹜为了儿女能做到这个地步,

不过这也是他在前世父子相残的戏码看多了导致的刻板印象。

赵知铨继续说道:“不管怎么说,杨氏女娃你都得娶了,只要娶了她,武陵杨氏便是黄泥巴掉裤裆——不是shi也是shi了,到时咱们接手府城也会容易些。”

谢恒摆了摆手“后面我和杨鹜聊聊再说吧,咱们在这说的再多也是在猜测,等他确认了再做安排也不迟。”

“如此也行。”赵知铨有些无奈,谢恒这人哪都还好就是感情上太过犹豫。

可走上了这条路,感情又怎么可能如愿。

不过好在也算松了口,赵知铨也懒得继续追究下去。

“不说这个了,”谢恒吐出一口气:“咱们去书房聊聊秋收的事吧。”

相比于这些儿女情长,还是先把眼前的事处理好吧,这些事处理不好,再多的儿女情长都是扯淡。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南疆少年走天下
南疆少年走天下
一个南疆小寨中的平凡少年陶小满,从没见过南疆外四大国的繁华世界,极其崇拜葬在南疆的程国远征大将军李草,梦想有一天能去到四大国开开眼界,更幻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像李草一样伟大的将军。他神秘的爷爷从他会走路时就将毕生武学传授于他,他的命运也在这一招一式中注定与众不同。斩夜,破军刀法伴随着他成长,他的爷爷知道,终有一天他会踏上去四大国的路....他将带着南疆才有的蛮荒气息,书写属于他的故事。他将经历美好,
点桐一生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关于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在原神中变成迪迦奥特曼)(无女主)当黑暗降临时,总有一道曙光照耀着大地,黑暗过后终是黎明.........圆光古是个中二少年,同时也是一个特摄迷,和游戏迷,试问谁不想成为迪迦,拯救世界呢?在一次偶然的遭遇中,圆光古穿越到原神的世界中,可这个原神却有点不正常...“拜托,这是原神啊!这是提瓦特啊!迪迦里面的金字塔怎么会在这里啊?圆光古苏醒就看见了面前巨大的金字塔吐
又摸鱼的一天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