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木杈记》最新章节。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几年村里的办学条件特别差,几乎每一年我们都要换一次教室,代课的老师换了好几个。在我刚上三年级的那年秋天,我们的教室改到了村子东北方向距离二里多远被农田围绕的一排房子里。
那处房子原来是生产队一个办公场所,有伙房、办公室和一个养猪圈,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就给废弃了,大部分房子连门窗都已经被人拆走,只剩下三间还算完好,这三间房子就被村里安排当成了我们的教室。
当时和我一起读书的共不到二十个的学生,其中有一半是我们村的,另一半是北面张堂村的。给我们上课的是本村的韩老师,他也只是一名代课的民办教师,一个人负责教所有的课程。教室里没有课桌,也没有板凳,为了上课,老师就带着我们到旁边的房子里把墙上的砖拆下来,一块一块搬到教室里,垒成几排一米高的砖垛,那就是我们自己的课桌。板凳则自己从家里带,也有不带的,就也拿几块砖头摞在一起当凳子坐。
九月份刚开学的时候还好,天气不冷不热,加上周围都是庄稼地,隔着几十米远的地方还有一条人工挖的引水浇地的小河,课间的时候可以到地头或河边玩耍,所以没有人觉得条件艰苦。
进入深秋,天气很快就变冷了,早上我们去上课的时候地上经常蒙着薄薄薄霜。由于教室没有门,也没有窗户,教室里与外面一样冷,我们只好早早的就穿上了棉衣。为了取暖,一下课老师就带着我们跑步或做游戏,等到身上感觉暖和了再进教室继续上课。
后来,到了快十一月的时候,村里终于想到了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队长叫了几个人,从原来生产队的一个养牛的房子拆了两扇门来给我们装上了,又给买了一卷塑料膜把窗户封住,这样,我们的教室才算真正有挡风避雪的作用。
在那种条件下,我的很多小伙伴都对上学失去了兴趣。有人说,上学有什么好呢,那么苦,还不如去放羊、割草自在,冷了累了就可以回家。因此,有不少人三年级就辍了学,更多的人只是天天在教室里玩耍混日子。
当时班里努力学习的就只有我。这要感谢我的父亲,他从小就给我讲那些穷秀才苦读寒窗,多年后终于考中状元、衣锦还乡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也在戏台上一遍又一遍地演绎。这还要感谢韩老师,不知他怎么就看准了我是一名可造之才,几乎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我身上,在他的鼓励、引导和悉心的教育之下,我的学习成绩竟然鹤立鸡群般地优异。
两年以后我以全学区第一名的成绩升入五年级,转到了我所向往的吴庄小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