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大唐做战神》最新章节。
“这一次我们虽然收拢了很多流民,但雍奴和玉田都是大县,人口众多,十万人的规模或许都不太够用,而我们现在才一万多人,这差距实在太大了。”
武媚娘说起此事,脸上满是郁闷与无奈。她已经很努力了,每天都在为了壮大势力、安抚流民而奔波劳碌,但效果却并不如预期那般显着。面对着眼前的困境,她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带领这些人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主要是那些人内心深处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任,远离故乡的决定对于他们而言,也确实是一件极其艰难、难以轻易割舍的事情。
妹妹,关于这些人的安置问题,我们需要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
待到冬日真正到来之后,黄河应该会渐渐结冰,河面封冻,不过我们或许可以在黄河之上搭建一些临时性的木棚,以供他们暂居避寒,等待来年春天冰雪消融之后再继续北上。
然而,武媚娘闻言却轻轻摇了摇头,她担忧地说道:“姐姐,这个办法恐怕不太可行。
我们要是真的这么做了,万一到时候这些人反悔,不愿意继续前行可该如何是好?
毕竟,只要那些小世家稍微给他们一点甜头,这些淳朴的百姓便很可能不会一直记着我们的好。到了那时,我们所有的努力岂不是都要付诸东流,只能是白忙一场。”
武顺闻言,微微蹙眉沉思片刻,随即说道:“那便到黄河的尽头去吧,那里靠近大海。到时候我们可以在海边建造一些简陋的房屋,让他们挨过这个漫长的冬日。
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便立刻用海船将他们运送过去。这样一来,他们想要反悔估计也已经没有办法了,只能乖乖地跟着我们去雍奴。
而且,一旦到了雍奴那片陌生的土地,他们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应该就不会再想着回来了。”
然而,她心中也清楚,冬天走船本就困难重重,运河结冰难行,海船也鲜少在这个季节出海,靠步行更是艰难无比。
但武顺并非愚笨之人,她给出的这个方案已是她能想到的最佳之策。
只要能够熬过这个冬天,待到春暖花开,那些人想要反悔也已然为时晚矣,只能无奈地跟随着众人前往雍奴,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雍奴的生活环境,那清新宜人的空气、肥沃广袤的土地,以及那悠然自得的生活节奏,绝非此处所能相提并论。
那里不仅有广阔的土地可以耕作,而且税收相对低廉,让百姓们得以在辛勤耕耘之余,仍能保持一份从容与安宁。
即便是平日里农闲之时,也有着诸多可以营生的机会,无论是手工艺还是商贸往来,都比在这繁华却竞争激烈的雒阳城中多了无数可能。
“姐姐,你这个办法确实可行,但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刻不容缓。我深知,江南的那些世家大族估计也快要有所行动了。”武媚娘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
房家在江南的威望与威慑力,终究还是有所欠缺,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未必会给房家几分薄面,更别提主动配合了。
“房大哥那边已经悄然展开了行动,他的智慧与魄力,定能迅速赢得百姓们的支持与信赖。待到时机成熟,说不定能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浩浩荡荡地北上,为雍奴带来新生。”武媚娘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
就在这时,喷嚏声突然响起。
只见房遗直,这位曾经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如今已瘦得皮包骨,脸色苍白,神情无比阴沉地环顾着四周。他的眼中,既有对现状的无奈与愤怒,也有对未来的坚定与执着。
“赈灾的效果,为何还是如此不尽人意?”房遗直心中暗自思量。
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决心,赈灾一事定能水到渠成,却不曾想,这里的世家大族竟从中作梗,设置重重障碍。
那些原本应该送到灾民手中的粮食,大部分却落入了世家的私囊之中。
这种令人愤慨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很久很久。
许多百姓,为了生计,不得不委身于世家门下,却只能拿着那本该用于赈灾的粮食,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让房遗直的心如刀割,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这件事,房遗直其实早就已经心知肚明,然而,他却束手无策,没有丝毫的办法去妥善处理。
因为在这纷繁复杂的局面中,他根本就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去辨别谁是谁非。
尽管分发粥食的工作被集中安排在了某一个地方进行,看似有了一定的秩序,但实际上,这样的安排依旧无法让管理变得行之有效。
面对这样的困境,身旁的一位下属无奈地叹道:“副总管,对于这件事,我们真的是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彻底杜绝啊。”
房遗直听后,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不行,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理,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将这件事处理妥当。你看看,现在世家的人都蜂拥而至来喝粥,我们几乎是在养着整个灾区的人民。”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回想起水灾发生之时,这些世家大族非但没有伸出援手救人于水火,反而趁机大肆抬升粮价,发国难财。
灾难过后,一切都看似恢复了平静,但实际上,那些世家们并没有因为这场灾难而有丝毫的改变。
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继续着他们一贯的做法。
如今,房遗直亲自前来赈灾,本以为能够顺利地解决粮食问题,帮助受灾的百姓度过难关。
然而,他却屡屡遭到这些世家的阻拦。他们不仅不配合赈灾工作,反而继续抬高粮价,使得原本就艰难的局面变得更加糟糕。
面对这样的情况,房遗直心中的愤怒与痛心难以言表。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些世家为何如此冷酷无情,对百姓的死活视而不见。
下属们看到房遗直的愤怒,也显得颇为无奈。他们解释道:“房公子,不是我们不想做些什么,实在是太难了啊!那些世家是不可能轻易降价的,这是他们的本性使然,是必然的结果。”
房遗直听后,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下属所言非虚,这些世家大族在当地根深蒂固,势力庞大,想要让他们改变做法,谈何容易。
此刻的房遗直,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尽管他拥有杀伐决断之权,但在这些世家面前,他却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助。
正当他陷入一筹莫展之际,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室内显得格外突兀,仿佛预示着又有一场风波即将来临。
“大郎,二郎有紧急信笺传来。”房遗直听闻此言,猛地自座椅上弹起,双手因急切而微微颤抖,几乎是一把夺过信使手中的书信,迅速拆封阅读。
随着目光在信纸上快速扫过,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双眼圆睁,仿佛看到了什么难以置信之事。“这……这怎么可能?”
信中,房俊所言之事实在是太过离奇惊悚,若非亲笔所书,且字里行间透露着不容置疑的真诚与紧迫感,房遗直定会以为自己的弟弟是因压力过大而精神失常,陷入了疯狂的臆想之中。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惊涛骇浪,随即高声呼喊:“来人,速速将负责施粥的负责人唤来,本官有要事相商。”
话音未落,已有侍从匆匆离去,不多时,一名身着朴素、面容肃穆的中年男子便被引领至房遗直面前。
房遗直简短交代了几句,随即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迅速集结于施粥之地,他们手持铁铲,腰间挂着装满泥沙的布袋,步伐整齐,气势汹汹。
在众人的注视下,士兵们纷纷解开布袋,将一捧捧泥沙毫不留情地撒进了正冒着热气的粥锅中,顿时,粥的颜色变得浑浊不堪,原本的香气也被一股泥土的腥气所取代。
“你们……怎能如此?”目睹此景,众多灾民纷纷怒不可遏,他们之中有老有少,皆是因天灾人祸而流离失所,如今好不容易盼来了一口热粥,却无端遭此横祸,怎能不叫人心生怨愤?
“为何要这般糟蹋粮食,这可是我们活命的根本啊!”
面对灾民们的质问与愤怒,士兵们的表情却异常坚定,他们中有人冷声道:“爱吃不吃,此乃上峰之命,我等只是奉命行事。”
言罢,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现场,只留下满地的泥沙与一脸愕然、愤怒交织的灾民。
士兵心中暗自庆幸,若非执行此等任务需有铁石心肠,恐怕自己也难以面对这满目的凄凉与不公,毕竟,在这乱世之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如浮萍般飘摇不定。
很快,就有不少人跟着离开了,这些人嫌弃那种粥。
很快施粥的地方就只剩下一半多人,房遗直嘴角微微翘起。
“不愧是老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