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黎明旗帜》最新章节。
对面是日系,除了一个九五舰战以外全是陆军,而地面上的飞机,特别是海军战斗机是不用担心的;剩下4个里面,分别是1台只装备机枪的95式轻型战车,1台有着级其废物75mm短身管火炮的八九中战;剩下两个是三八式步枪,除了她们自身的反坦克手雷以外,对215来说是没什么威胁的。
嗯,自家志愿军爷爷真厉害。
是的,以上的信息全是215分析出来,并通过系统传给陈志尚的。
最后结果也没什么好说的,当闻风赶来的校卫队到场时,场上只留下了5只整整齐齐排列在一起的少女,以及一个可能下半辈子脑震荡的青年了。
不过,自己是被谁记惦上了?
有这样几个可能,1是那台t-34/85,2是父母生意上的仇家人
而排除掉1后,唯一的可能性就是2了
真的,当陈志尚从215那张面带迷茫的脸上听到说,那台教官其实对自己这边有着好感时,整个人都蚌埠住了。
“啊,陈志尚同学,那边,请快一点”
得,今个真是出门没看黄历,说谁谁到
顶着满头的大汗,陈志尚立刻在不远处跑开了,绕道之后来到了演习区。
今天演习区的主负责人物是美系巡洋舰娘,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的首舰CL51“亚特兰大”
在这个世界有着传奇过往的“年轻”少女(真实年龄吓死你,200多……哎,哎!打轻点……)此刻背着双手,肃穆地站在500人的行伍前的小台阶上,撑起了她那1米6左右的身高。在她的身边是这次新生训练的其它负责人。
看着自己眼中雷达图表上那个代表着陈志尚的绿色光点融入了绿色的海洋,她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用着那武器少女们当中独属于初诞者的,那年轻又嘶哑的嗓音喊道
“现在,我宣布!本次新生──武器娘协同作战训练,正式开始!”
伴随着5门礼炮和5门特殊的礼炮娘的炮声,这次演习正是开始了
“现在,开始分组!限时5分钟!第一次训练,分组按照各自的系别。今天不可以有没有加入小组的同学!”
矮台上的少女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亚特兰大么
陈志尚在自己的系统图鉴中检索着这艘战舰的现实过往
在海军条约时代,对于巡洋舰的主炮和排水量有着严格的限制。
那一时期美国仅在1936年开工建造了布鲁克林级,尽管其装备的MK16型152mm舰炮性能非常优秀,但是由于仰角的限制,实战中无法满足作战需求,而美国海军当时装备的25倍径127mm防空炮初速低且射高有限,对于高速来袭的敌机防空效率较差。
面对应对未来海战可能出现的防空压力,美国海军亟需异型“防空巡洋舰”来充实舰队的实力。
早在30年代,美国海军就研发了新型的舰载高平两用炮,在老式25倍径高平两用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采用全封闭的炮塔和半自动的装填机制,使得新型的MK12型127mm高平两用炮能够在任何角度下进行装弹。虽然采用人工装填,但是机械压弹的结构使得主炮每分钟最快可以发射22发,而相比较25倍径的高平两用炮,MK12型主炮的炮弹初速达到792m/s,对海上目标最远射程达到15km,对空射高可以达到11km,在服役后成为当时最优秀的高平两用炮之一。
尽管由于三十年代时,这款舰炮没有大规模的量产,导致此型性能优异的主炮在战争初期的成本极高,造价高达18万美元一座,不过随着战争的爆发,到了1945年,MK12及其改进型的主炮造价降低到了10万美元一座。
在1939年设计的新型轻巡洋舰上,一共装备8座MK12型主炮塔,同时考虑到造价的因素,新型的防空巡洋舰并没有突破8000吨的标准排水量。
1940年4月首批4艘防空巡洋舰开工建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4艘巡洋舰各自建成服役,分别为CL51“亚特兰大号”,CL52“朱诺号”,CL53“圣地亚哥号”,CL54“圣胡安号”。在首批4艘开工后,后续建造的4艘同级舰拆除了鱼雷发射管和舰体两侧的主炮。
亚特兰大级前四艘舰,在服役时都装备了8座MK12型主炮,不过仅有6座沿舰体中轴线布置,其中两座分别布置在舰体两侧鱼雷发射管前方,导致这两座炮塔的射界非常糟糕──但却因祸得福,应对一侧来袭的飞机时,能够保证一次性有7座主炮对空攻击;
在中小口径的防空炮上,亚特兰大级并没有装备“博福斯”40mm防空炮,而是装备28mm四联装“芝加哥管风琴”;在防御上,由于排水量和造价的限制,亚特兰大级的主装甲带最厚处仅仅有一层陆地上都嫌薄的89mm钢板,防御可以说没有,而较差的防护确实使得亚特兰大级在之后的实战中蒙受了严重的损失。
在1942年11月的瓜岛海战中,由于雷达性能不可靠,海域内的美国水面舰艇没有及时发现日军来袭的舰队,夜战中,亚特兰大号和朱诺号遭到日军驱逐舰的平射火力,受到一定的损伤。但两艘亚特兰大级巡洋舰充分发挥了密集的平射火力,同样对日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造成了损失。
然而,遗憾的是,在夜战中两舰先后各被命中一枚氧气鱼雷,导致丧失了战斗力,在苦苦挣扎了一夜之后,于次日沉没。其中,朱诺号上服役的萨利文五兄弟在此战中全部牺牲。这次事故之后,美国官方出台了《幸存者法案》,以保护在军队中服役的,那些来自同一家庭的同胞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