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

第613章 二十余万鲜卑人投降,楼兰女王惊呼(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最新章节。

黑松岭上的风,裹挟着浓重的血腥味,呼啸而过。

当鲜卑先锋统帅拓跋烈带着十余万大军冲向壁垒时,黄忠手中的令旗骤然挥下。

“放箭!”

刹那间,五万汉军步兵同时扣动扳机,密密麻麻的弩箭如乌云蔽日般腾空而起,带着尖锐的破空声,朝着冲锋的鲜卑人倾泻而下。

“噗嗤!噗嗤!”

箭雨落下,冲锋的鲜卑人成片倒下,前排的骑兵连人带马被射成刺猬,后面的人踩着同伴的尸骸继续冲锋,却很快又被新一轮的箭雨吞没。

凄厉惨叫声响彻,声声不绝于耳。

拓跋烈挥舞着狼骨权杖,挡开几支弩箭,脸上溅满了同族的鲜血。

他看着眼前如绞肉机般的战场,眼中充满了绝望,却依旧嘶吼着向前冲:

“杀!给本首领杀过去!”

然而,汉军的弩箭无穷无尽,三道壁垒如同不可逾越的天堑,将鲜卑人的冲锋一次次瓦解。

鲜卑人的冲锋势头渐渐减弱。

十余万残兵已不足五万,个个带伤,精疲力竭。

就在这时,黑松岭两侧的山林中突然杀出两支骑兵,正是关羽和董卓率领的兵马。

两支骑兵如两把尖刀,从侧翼插入鲜卑人的阵型,瞬间将其分割包围。

“降者不杀!”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横扫,将一名鲜卑千夫长斩于马下,声音响彻。

鲜卑人本就已是强弩之末,听闻“降者不杀”,想到这数日匈奴人一直喊的苍胡族,顿时斗志全无,纷纷扔下弯刀,跪地投降。

拓跋烈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亲卫,又看了看四周密密麻麻的汉军,终于明白大势已去。

他猛地举起狼骨权杖,想要自刎,却被一名汉军士卒一箭射穿手腕。

“拿下!”黄忠一声令下,几名汉军士卒一拥而上,将拓跋烈死死按住。

随着拓跋烈被俘,残余的鲜卑人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对于即将创立的苍胡族,并没有太大抵抗之心,纷纷投降。

这场歼灭战,最终以汉军大胜告终。

鲜卑人死伤数万,近二十万鲜卑人放下武器投降,汉军俘获的战马、牛羊以及各类辎重堆积如山,绵延数里。

黑松岭下,野狼谷中,尸骸遍地,血流成河,染红了谷底的土地,连流淌的溪水都变成了红色。

刘封站在高坡上,看着眼前惨烈的战场,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他知道,这就是战争,想要震慑异族,就必须用鲜血和杀戮来证明大汉的强大。

“传令下去,”刘封转身对曹操说道:

“妥善安置降兵,愿意加入苍胡族的,打散以千人一个部落,推荐出最勇武者,为苍胡族的千夫长。顽抗到底的,就地格杀。”

“诺!”曹操等将抱拳应诺。

……

南匈奴臣服,鲜卑三十万先锋军覆灭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西域诸国炸开了锅。

距离河套较近的楼兰国。

王宫大殿内,楼兰女王珂玥正与文武大臣商议国事,听闻消息,手中的玉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你说什么?”绝美,异域风情的珂玥难以置信地看着报信的使者,惊声道:“鲜卑三十万先锋军……全灭了,这才多久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永历十三年,大明到了覆灭的最后关头。朱由榔睁开双眼,满朝奸佞,十面追兵,谁说我是逃跑皇帝?看我怎么战云南、定南洋驱鞑虏、拓边疆拳打吴三桂、脚踢尚可喜生擒洪承畴、福临当球踢让你们看看什么叫21世纪的降维打击!
黑咖啡少糖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关于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在原神中变成迪迦奥特曼)(无女主)当黑暗降临时,总有一道曙光照耀着大地,黑暗过后终是黎明.........圆光古是个中二少年,同时也是一个特摄迷,和游戏迷,试问谁不想成为迪迦,拯救世界呢?在一次偶然的遭遇中,圆光古穿越到原神的世界中,可这个原神却有点不正常...“拜托,这是原神啊!这是提瓦特啊!迪迦里面的金字塔怎么会在这里啊?圆光古苏醒就看见了面前巨大的金字塔吐
又摸鱼的一天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