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

第684章 破围(上)(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最新章节。

不管是第6战区还是第1战区,只要能调入新的部队,整个战局就能重新盘活。

然而这种紧要关头,第5战区司令部两度搬迁则导致第5战区各支部队一时间各打各的,缺乏统一调度。

由此,随枣全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趁着第5战区大乱,鬼子第4骑兵旅团前进更为迅速,它们在发动攻击仅仅4日之后的5月9日,就已经强渡滚河和唐河,10日又渡过白河,并且在当日突袭占领新野——第5战区司令部仅仅提前走了一天而已。

短短5日之间,鬼子骑兵第4旅团经过战斗,并且推进了近200公里之多,这也是相当惊人的。

其实这一路,突破口是鬼子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的步兵和配属的炮兵战车兵撕开的,骑兵第4旅团高速突进是避实就虚,没有遭到国军主力的强力抵抗,也就战力比较完整。

这支人数近万的鬼子骑兵旅团没有遭遇团以上国军的阻拦,大部分是营一级国军的阻击,因此对于几百人国军的阻击还是不在意。

所以骑兵旅团前进速度极快,甚至超过了冈村宁次的预料。

此时骑兵旅团仍然在高歌猛进,向新野以北100公里以外泌阳高速逼近。

泌阳也就是鬼子左右两翼会合点,一旦鬼子占领泌阳,这个包围圈就形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骑兵旅团和鬼子第16师团高速前进的时候,同一个方向进攻的第13师团更为成功。

它们在第16师团和第4骑兵旅团的东面作战,是所谓双重包围的内圈。

第13师团的推进速度也很快,进攻仅仅3天后的5月8日,第13师团一举占领了第5战区司令部之前所在地枣阳,完全切断的国军汤恩伯集团军和李品仙集团军西撤的路线。

由于鬼子已经绕到川军后方,川军第45军也被迫放弃阵地,奉命后撤以防被鬼子合围。

而鬼子第13师团经过6日激战,于11日经过枣阳东北的鹿头镇,傍晚到达了钱家岗附近,之后即与第3、第16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在枣阳东北地区会合,左翼的内圈包围大体形成,而外圈包围也仅仅剩下一个约80公里的缺口。

中路,左翼都相当顺利,右翼鬼子突进也很可怕。

第3师团第29旅团在重武器的掩护下,从信阳出发沿着北路全线突进,这一线国军兵力不多,以川军为主。

鬼子经过数日苦战,于10日占领了桐柏县。

<div data-fanqie-type="image" source="user">

<img src="" img-width="531" img-height="797" alt=/>

注意唐河和桐柏县位置在地图中上位置

“再有两日,我军便可合围汤恩伯所部于桐柏山区。”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
阿姐,我中举了!
阿姐,我中举了!
陈秀才苦读一辈子也没能中举,临死之前对大女儿嘱咐道:“一定要让你弟弟读书,让他考取功名,不然爹,死不瞑目!”长兄如父,长姐如母。陈招娣带着爹的遗愿,毅然决然放出了自己的条件,“想要迎娶自己,就必须要送小弟去读书。”村里其他人沉默不语的时候,逃难来的糙汉眼巴巴将陈招娣与陈及冠两姐弟带回了家,任劳任怨供养小舅子读书。多年以后,衙役敲锣打鼓,簇拥陈及冠来到村里。“阿姐,我中举了!”......意外落水
螳螂爱跳舞
七色花
七色花
新房里,马文才骂道:“祝英台,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既然你嫁给了我,就不要再想着别的男人,原来你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真爱……”“我不懂,我不知廉耻?”祝英台辩到:“是你自己要娶我的,还来怪我?”“我又没拿刀逼你,你走吧,你根本就不...
难怪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