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汉

第420章 东海不复为州牧所有矣(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立汉》最新章节。

督邮田丰主审。

绣衣中郎将管亥逮捕。

长史郭图会堂。

治中大夫诸葛玄和应劭、毛玠参议。

可以说,田丰已经把这个案子办成了铁案。

相关文书已经在整理上报。

这名绣者实际上是管亥派人,提前来禀告的。

实际上之前已经派了绣者前来,只是不知为何没有到。

......

堂中众人都在看着袁谭,他们目光熙熙。

然而,袁谭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

不知何时,袁谭的养气功夫已经达到了上位者的境界。

戏志才正在出谋划策:“如今之计,可令徐荣前往泰山郡,先稳住泰山辛评。

糜芳这边......”

袁谭忽然开口道:“这可能是每个上位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我们有法可依,但身边人犯了法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的言行,会影响到我们说的话,也就是我们的公信力。

想象到我们的法的约束力。

进行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一件小事,往往会发酵成为难以言说的灾难。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不按规矩办事,你们更不会按规矩办事,你们的下属则不知猖狂到什么样。

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实际上却是危乎人道的大事。

这件事情,以后所有事情,都要依法办理,没有取舍,没有妥协,也没有什么好商议的。”

戏志才有些愕然,他一直以为袁谭表面仁德,骨子里却是曹操一样的枭雄。

但今日所见......好像有着本质的不同。

只有在好女色上面,有相同之处了......

其他人倒是面色如常,只有诸葛亮的双眼亮了起来,那闪烁的光芒,竟有些晶莹。

戏志才还想劝说:“可是如不暂且压下的话,徐州糜家彻底倒向吕布或者刘备,我们取徐州的难度......”

袁谭摆了摆手,道:“徐州算什么?

我们要建立的是什么,是人之道。

人之道的高度,是和天道等同的。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们可能觉得那些兵卒,那些黔首,那些奴仆苍头,算不上人。

但同样的一刀砍在脖子上,他们会死,我们也会死。

无论你多么高贵。

乃至于贵如天子,你仍要吃饭,仍要拉撒,仍要敦伦,刀斧加身,仍要死亡。

这就是天道。

人道凭什么和天道相提并论呢?

同样,人道绝对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这才是人道。

人道至仁,以所有人为刍狗。

这件事情就交给诸葛亮吧,你带着我的符节,明日返回历城,依法办事。”

“谨唯!”

诸葛亮甩了甩袖子,信步上前,双手接过符节。

众人愕然,公子说的话他们倒是懂了,怎么忽然安排一个少年去督办?

荀攸建议道:“公子,依法办事,则杀伐过重,让一个少年前去,未免有些儿戏。

且有拔苗助长之嫌。

再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并非爱护诸葛亮之举,实则害他也!”

袁谭面色严肃,认真的看向诸葛亮,问道:“诸葛亮,你敢杀人么?”

诸葛亮躬身,同样正色回道:“不敢!”

众人点点头,是啊,一个少年,怎么会敢杀人?

就在这时,诸葛亮举起手中符节,朗声道:“以权护法,以法杀人,则人尽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梦回真新镇
梦回真新镇
关于梦回真新镇:本书不会出现钛金化,不会有朱紫的任何精灵,因为本人觉得朱紫既垃圾又恶心!剧情也是大致跟着原着走,可能会加入少许漫画元素,基本设定也是动漫设定,不过,战斗环节会加入一些游戏设定,也会对原着做出一些修改。有些精灵在本书中也可以学会一些游戏中不能学会但动漫里可以学的技能,例于喷火龙可以自然学会雷电拳。并且,本书对于有些人物和精灵有着强烈的个人偏见,不止狗毫会被爆锤,有些人气角色和精灵也
S大摆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