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港片:扎职洪兴,开局推蒋家》最新章节。
周正架起一台老旧的投影仪,将文件内容投射在墙上。
小萤神情严肃地站在一旁,阿福则抱着膀子,目光如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几位周正信任的联络人,也纷纷围拢过来,神色凝重。
“现在我们不缺证据,”周正指着屏幕上刺眼的文字,声音有些沙哑,“缺的是让它长腿走路的方法。”
他深吸一口气,提出了酝酿已久的“百人传抄计划”。
“这份文件太敏感,一旦在网络上传播,很容易被徐氏集团的技术团队追踪到源头。所以,我们必须用最原始、最笨拙的方法——手抄。”
他将核心文件拆分为二十页,每人负责手抄五份,并且要求使用不同的笔迹、纸张和装订方式。
这样一来,即使徐氏集团有所察觉,也难以追踪到全部源头。
“我们要让这份证据,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布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周正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当晚,一位退休的语文教师,颤巍巍地拿起笔,在一本孙子的旧作业本背面,抄下了第一条决议:“同意对桂花巷采取强制清场措施。”字迹歪歪扭扭,却充满了力量。
与此同时,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孙秀兰正默默地擦拭着候车室的座椅。
她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等待消息,她要主动出击,将真相传递出去。
她联系了自己在铁路系统的几位老同事,秘密地在K207、K309等固定班次的列车上设立了“静音留言箱”。
这些箱子外观看起来和普通的意见箱没什么两样,但内部却暗藏玄机——一个微型录音笔和几张防水留言卡。
她在每个箱子旁边都贴上了一句话:“你说,风会送到。”
三天后,第一个箱子被打开了。
孙秀兰的心怦怦直跳。
里面不仅有纸条,还有药瓶、旧照片,甚至一枚褪色的校徽。
这些都是乘客们留下的,关于他们的故事,关于他们的记忆。
孙秀兰将这些内容仔细地分类整理,选出最具共鸣的几段,用简陋的印刷机印成小册子,取名《风捎来的信》。
她悄悄地将这些小册子放在候车室的座椅下,等待着有缘人发现。
一位年轻的警察在候车时,无意中捡到了这本小册子。
他翻开一看,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
当晚,他回到家中,犹豫再三,终于鼓起勇气问自己的父亲:“爸,咱家老房子是不是也拆得不太对?”
被关押在郊区秘密据点的陈默,每天都遭受着来自徐氏集团的心理施压。
他们试图逼迫他说出信息的来源,但他始终沉默不语。
他知道,一旦他说出口,那些帮助他的人,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每当夜幕降临,熄灯之后,他就会用指甲在床头的铁架上刻下一个名字:王建军、李桂香、叶振国……这些都是因为徐氏集团的罪行而受到伤害的人。
一天夜里,看守查房时,发现陈默的嘴唇已经破裂,但他仍然在喃喃自语。
看守凑近一听,竟然是《身后之声》的语录:“我爸走前说,面条煮软点……”
看守愣住了。
他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家人,也有自己的情感。
第二天,他偷偷地塞给陈默一支铅笔。
一周后,陈默用铅笔芯磨尖,在塑料饭盒的内侧写下了一封信,题目是《致未来读者的一封信》。
他托一名清洁工将这封信带了出去。
信中写道:“他们可以锁住我,但锁不住声音。只要有人愿听,我就还在说话。”
与此同时,赵文山正焦头烂额地应对着舆论的失控。
他下令全面清查“非官方信息传播点”,试图阻止真相的扩散。
他亲自带队突袭了三家印刷作坊,缴获了大量的手抄文件。
然而,就在他们返程的途中,司机突然改变了路线。
原来,周正早已在交通系统安插了眼线。
一名交通协管员趁着换岗的机会,偷偷地调换了车辆调度令。
车队误入了一片老旧的公墓区,GPS信号也随之失灵。
赵文山怒气冲冲地走下车,想要看看究竟是谁在搞鬼。
他四处张望,忽然看到前方的一座无名碑前,摆着几支点燃的蜡烛,旁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李桂香,纺织厂下岗,癌症自费,痛过。”
赵文山怒不可遏,想要将墓碑砸烂。
但他刚一转身,却瞥见自己父亲的墓碑——原本刻着“先考赵公讳德昌之墓”,如今被人用红漆改成了:“欠债者赵,三代未偿。”
他踉跄后退,脸色煞白。
耳边仿佛响起了无数低语,全是那些被他抹去的名字。
恐惧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几乎要将他淹没。
司机小心翼翼地问道:“赵管家,我们现在去哪?”
赵文山没有回答,只是死死地盯着那块被篡改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