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凯洛伦,开局半艘至高无上号》最新章节。
人群中充满着嗡嗡的讨论声,众多的将校、舰长们聚在一起低声交流、窃窃私语,但无论其相互之间说了什么感受,“惊讶”都是此刻现场的情绪主体。
在场的将官们尽管并非所有人的服役历史都能追溯至旧帝国时代,但作为自诩的帝国“正统继承者”、铁杆的集权派,他们没有人会对代表着帝国几十年视觉美学标志之一的TIE战机感到陌生。
可眼前的这架新型机......
变形结构?可动机翼?
现场不少将官脑中蹦出的第一个词便是“X翼”。
什么?你要说变形结构也不一定是来自X翼?
的确,不要说同属英康公司的ARC-170多用途重型战斗机、斯莱恩与科皮尔公司的V-19“激流”截击机、夸特系统工程的阿尔法-3“圣光”V翼星际战斗机、埃塔-2“阿克蒂斯”截击机等活跃于克隆人战争时期的设计,就连后来帝国时期的XG-1“星翼”突击炮艇以及更晚些时代的TIE/OL“外域”星际战斗机都拥有各自的变形机翼。
但要说影响最大、综合性能最优秀、给无数帝国军政人员留下不可磨灭深刻印象的,还得是鼎鼎大名的T系列X翼战机。
而眼前这款新机,那如出一辙的S翼(注释1)展开方式,如果说与X翼没什么渊源,恐怕没人会信。
除了船坞总监和索龙外,在场唯一未有惊讶情绪的凯洛伦对这些海军高层军官的反应很满意,哼哼——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打不赢,就加入。】
数月前,在与索龙领导的项目团队探讨新型战机设计方案的时候,凯洛伦提出了“新不如改”的观点,即从现有的诸多机型中选择一款最具潜力的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新机型。
当然,改造平台并不会来自第一秩序现役的数款战机,在凯洛伦看来第一秩序现役的主力星际战斗机也就是“能用”而已。
TIE/FO这种在标准TIE战机框架上进行升级而来的机型本就已经没有什么升级空间,而TIE/SF作为一种“硬堆数值”的改型更干脆是将这个机型框架的最后一点潜力完全榨干。
但就算是这种“戴着镣铐跳舞”到极致、被寄予厚望的机型,在与新共T-70、T-85这些新锐战机的正面交战中仍然要付出1比2甚至1比3 的巨大代价。
这还是在新共方面大力裁军、自废武功的大背景下飞行员质量下降后的结果。
至于新锐机?
TIE/VN很劲、很猛,无论是性能还是用料都是最顶级的,只不过就是对飞行员本身的技术水平要求苛刻以及成本昂贵到难以量产;已经量产的TIE/WI作为截击机在机体性能、隐身技术方面都足够优秀,但缺点是同样昂贵的成本和任务适用性上的单一性,目前只能作为少量特殊部队用机。其预想中为量产而妥协的战斗机版本则干脆就是多了隐形与超空间功能的TIE/FO。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心怀“帝国复兴伟大理想”的一秩支持者会愤慨地在自己的全息终端显示屏前大叫:难道我堂堂第一秩序,就真没有一款既能够在综合性能上压倒X翼、又能兼顾大规模量产需求的机型吗?
有的,当然有...只不过它还存在于未来,一个永远到不了的未来。
穿过时空帷幕的某个遥远黑暗星球地底,一台三角翼TIE战机的机魂突然打了个喷嚏...(注释2)
总之,综合以上原因,凯洛伦一开始就将目光放在了某些历史上“未出现”过的旧机型,这也是他让索龙负责新型机研发项目的另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原因。
而索龙也不负众望地在他的“提醒”下最终选择了这款在另一个宇宙的历史中也算非常之小众的TIE/HU狩猎者。
在索龙原本的旧正史宇宙之中,TIE/HU是帝国在雅文战役前夕研发的一款多用途星际战斗机,旨在作为抗衡义军同盟T-65型X翼战机的应对方案。
雅文战役之后,为应对日渐严峻的局势,该机型开始投入小规模量产,但在原来的目标用户帝国海军中,塔金主义思潮却没有因为塔金本人与死星1号的灰飞烟灭而消退,反而在死星2号的开建与皇帝本人的支持下愈发盛行。
在此影响下,海军对一架成本是标准TIE战机5倍、TIE截击机3倍的昂贵机型并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