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舅舅去造反,我科技种田》最新章节。
通常情况下,如果仅仅是把四个轮子简易地安装在车架之上,这样前轮无法实现左右转动的四轮马车,或许能在平坦笔直的道路上顺利前行,但只要遇到需要转弯的路况,其机动性便远不及相对灵活的两轮马车。
若要让四轮马车具备灵活便捷的转向能力,则必须精心设计出一个独立于车厢之外的转向架。
而转向架和车体之间,还有有可以移动的机构和挂钩。
然而,如此一来,原本自重就较大的四轮马车会变得愈发沉重笨拙。
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动用更多的牲畜才能拖动它前进,同时也会耗费更多的粮草以及资源。
其次,从适应各种复杂路况的角度来看,两轮马车显然也要胜过四轮马车一筹。
毕竟在古代,道路条件相当恶劣,有些地段坎坷不平,有些区域则满是泥泞和坑洼,还有些地方又极为狭窄曲折。
面对这些复杂多变的地形环境,两轮马车凭借自身优势更易于穿越和驾驭。
而最终,让四轮马车未在华夏流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受到封建礼法的约束。
传统的礼法和王权对乘坐马车的人数以及阶级都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在典籍上可是记载的清清楚楚。
因此通常情况下,唯有皇帝、诸侯、将相这些位高权重之人,才有资格驾驭四匹或更多马匹牵拉的马车出行。
你个低价的商户,敢用三匹马拉的车(骖),那你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如果你敢用四匹马拉的车,那你是要造反么?
如此一来,四轮马车便成为了社会上层极少数群体才能拥有的的权利象征,与普通百姓基本无缘,更无法作为普及性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完全不存在四轮马车。
实际上,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我们依然能够找到一些关于四轮马车的例证。比如,秦始皇陵内曾出土过两辆以青铜铸成的四轮立车;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里亦可窥见几架四轮平车的身影。
不过在古籍中也有提到;凡大车行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径小路亦止。
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四轮马车于古时颇为鸡肋。
众所周知,华夏大地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据七成面积。
尤其西部地区山脉众多,地势起伏大,四轮马车行进其间举步维艰,远不及两轮马车灵活便捷。
再看东南部平原地带,河网交错纵横,水路运输成本低廉,四轮马车在此几无优势可言。
正因如此,才有“南船北马”之说流传于世。
反观西方由于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代及、古希腊地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常年干旱少雨。
因此古埃及人,很早就制造出了一种可以让前轴与后轴分离,并且可以让前轴随着牵引杆左右摆动的机构。
这种机构使得前轮可以跟随牲畜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了四轮马车的转向功能。
后来,这种机构被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等其他文明所继承和改进,从而发展出了各种形式的具有转向架的四轮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