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凤女

第35章 时小姐是我们家贵人(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第一凤女》最新章节。

时安夏问,“如今魏府可是魏姑娘掌着中馈?”

魏采菱十分谦虚,“不瞒时姑娘,我家里人丁稀少,族人不在京城,产业也不多,谈不上掌中馈,就是胡乱安排安排而已。那日随我出行的丫环们,除了老管家和门房,已是我家全部的下人了。”

“想来魏姑娘是懂看账本的。”时安夏将一本册子推到对方面前,“请魏姑娘帮忙瞧瞧这账目可对?”

魏采菱应了声,沉稳地将册子翻开,眉目舒展又自信,就这般看了起来。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魏采菱抬头的时候,发现对面的时安夏也在低头看账本。

莫名生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新鲜和喜悦,觉得好似真的和时姑娘是相交多年的挚友。

她想了想措辞才娓娓道,“时姑娘,表面上看这账目是没有问题的。”

“那不从表面看呢?”时安夏殷殷笑问。

魏采菱一看时安夏那神情,就知对方是在考自己,而不是真的请她帮忙。

她不由自主坐直了身体,正色道,“看这铺子是卖瓷器的,并且主营的是安州瓷器。进货价虽正常,但近半年的售价却不妥。”

时安夏应道,“我问过了,伙计说薄利多销,所以低价售卖,打个名气。”

魏采菱却道,“安州瓷器还需要打名气吗?哪个权贵大户人家不知道安州瓷器最好?这做法完全是多少钱买来就多少钱卖,相当于白忙活不赚钱。除非……只是铺子不赚钱,但有人赚了钱,卖的根本就不是安州瓷器。”

时安夏点头,“我也如是想。”说着,她朝北茴看去。

北茴忙将准备好的两个看上去一模一样的菜碟呈上来,摆到了魏采菱面前。

时安夏道,“不知魏姑娘可分辨得出,哪一个是安州瓷器,哪一个又不是?”

魏采菱诧异地抬起头,“时姑娘可是知道我母亲是安州人?我母亲的娘家就是在安州做瓷窑的。”

时安夏心道你家我可太熟了,熟得都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不过这一世,咱们互相帮扶着过吧,不然斗得太累,平白便宜了别人。

最好是郎有情妾有意,把这魏姑娘拐来做嫂嫂,那就完完全全是自家人。

时安夏心里美滋滋,面上也没有掩饰,“我想跟你家联手做生意,自然得知己知彼。”

魏采菱倒是没有什么不悦,只是实诚而又不卑不亢,“我外家的瓷窑在当地并不出名,规模也不大,只怕当不起时姑娘的厚爱。”

说完,她便仔细观察起面前的两个菜碟来,用手摸质感,透光看色泽,轻敲盘身听声辨析。

须臾,她拿起左边的菜碟道,“这个是假的。”又拿起右边的菜碟,“这个也是假的。但两个假的还不是出自同一个地方。”

时安夏笑道,“我果然没找错人。那我再考考魏姑娘,这两个菜碟分别出自哪里?”

魏采菱刚才就想说全的,又怕时姑娘觉得自己卖弄,所以就说了一半藏拙,“左边来自甘州,右边来自束州。”

时安夏抚掌笑,“妙啊,魏姑娘,这都能看出来。”

魏采菱便说了一些识别真假货,辨别出产地的小诀窍。

时安夏满意极了,“那就请魏姑娘回去与魏大人魏夫人商量商量,可愿与侯府一起做这安州瓷器的营生?”

魏采菱点头应下,“无论成与不成,采菱都谢时姑娘厚爱。”

其实他们魏家哪有不愿意的?她外家的瓷窑明明是当地手艺最好的,却因没有背景,常被人盘剥压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恒负喃安
恒负喃安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梦十绾
表姑娘不好惹,病娇王爷跪求宠幸
表姑娘不好惹,病娇王爷跪求宠幸
火舌舔上鸳鸯帐时,邓云萱将匕首又推进三寸:裴世子,黄泉路冷,怎好让外室独行?前世她捧着十里红妆嫁入安国公府,换来的却是十年无宠。裴俭在新帝登基当日,握着那卷浸透避子汤药渍的婚书冷笑:无子善妒,合该让位。她这才惊觉,所谓从龙之功原是踩着她陪嫁...
糊酥
驸马纳妾?和离后抄你全家洒你骨灰
驸马纳妾?和离后抄你全家洒你骨灰
前世,贵为公主的陆含璧甘愿下嫁落魄侯府,耗尽所有只为辅佐驸马为官。可最后,她双腿被废,心腹皆亡,仅剩的忠奴因护着她被活活打死,她只能眼睁睁看着驸马和小妾在她面前上演活春宫,怨恨而死。重活一世,陆含璧大杀四方,势必要将仇敌千刀万剐!驸马后悔不和离?她闭眼就砍。小妾当面挑衅?她抬脚就踹。婆母指责她不孝?她灭她满门!战神将军带娃堵门要名分?她……她翻窗就跑!
吉利猫
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
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
看了无数清穿小说的董佳佳穿越了,前世大龄未婚未育的她只好摆正心态,秉承着熬过康熙的原则,日日养生,静静吃瓜,好好养娃,不知不觉活成了清朝长寿妃嫔之一。
猫鲤逑思
你出轨寡嫂?我转身改嫁权臣
你出轨寡嫂?我转身改嫁权臣
沈知秋成亲之后才发现,自己跳进了火坑。当初跟自己的青梅竹马的未婚夫婿跟白莲花寡嫂暧昧不清。大伯哥留下的唯一血脉,其实是自己夫君的亲儿子。还有口蜜腹剑的婆婆,好色昏聩的公公。一团乱麻之中,原本战死沙场的大伯哥竟然又活过来了!这些原本已经够离谱的了,没想到更离谱的是,这位死而复生的大伯哥天天堵着她说:“弟妹什么时候改嫁,考虑考虑我?”沈知秋只觉得头疼:和离,必须赶紧和离,这日子一天都过不下去了!
小耳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