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第3章 杀贪官(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最新章节。

张龙脸色难看,有些犹豫不决。

他早就看出刘十九就是王爷,只是不知陈县令究竟是何态度,也不知这王爷是不是传说中的废物,所以不敢贸然站队。

“这什么这,赶紧拿下,先打五十棒子。”

期待落空,让陈县令暴跳如雷。

“大胖子,你表演完了吗?速速给本王跪下。”

刘十九怒喝出声。

“张龙,你要造反吗?快点拿下他,打入大牢。”

陈县令闻言,也有些为自己的冲动而害怕。

他知道今天如果不能处置妥当,自己的行为简直是在找死。

跟出来的张师爷眉头紧皱,他平时就知道这陈县令是个猪脑子,都是靠他家族才当上的官。

可是没想到,他竟然连猪都不如,竟敢公然和封地王爷叫板。

“老爷,我见这公子仪表不凡,气质绝佳……”

“您是不是因为最近公务繁忙,导致出现了误会呢?不如我们详细问问可好?”

“问个屁,速速拿下,否则这个月的俸禄全部扣除。”

陈县令虽然有些恐惧,但多年的为所欲为,已经让他失去了理智。

非但不听,反而将张师爷给的台阶一脚踢飞。

衙役们闻言,蠢蠢欲动,打骂他们可能不怕,但月俸那可是他们全家老小生活的保障。

“陈县令,这个你认识吗?”

刘十九收起怒容,冷着脸从怀中拿出一个卷轴。

卷轴玉质轴柄,金色绫锦,上锈祥云瑞鹤。

见到此物,陈县令顿时傻了眼,他就算没有亲眼见过,但也知道这是圣旨。

张师爷见状,第一个跪倒在地。

“卑职张三清,叩见燕王殿下!殿下千岁。”

“卑职张龙,叩见燕王殿下!”

“叩见燕王殿下!”

衙役们看平时老奸巨猾的张师爷都跪了,也不敢怠慢,纷纷跪倒。

唯独陈县令还坐在椅子上,急的抓耳挠腮。

“你们跪他做什么,这圣旨是假的,速速给我拿下。”

“陈县令,你都没看就知道是假的,看来你是假造过圣旨啊!”

“我没有,你少血口喷人。”

听到此话陈县令立即坐不住了,自己得罪王爷顶天自己受罪。

如果戴上了假造圣旨的帽子,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呵呵,那这是真圣旨还是假圣旨呢?”

刘十九举着圣旨,眼神凌厉。

“这……”

“小黑,宣圣旨!”

刘十九早就准备了底牌,不然也不敢贸然前来。

只是他没想到,这土皇帝竟然这般猖狂。

小黑清了清嗓子,尖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册封爱子刘十九为燕王,封地凉州、上元郡、城阳府、云中县,钦此。”

圣旨读完,陈县令依旧不动,刘十九怒斥。

“陈县令,你还不跪,难道你陈家已经不遵圣命,想要造反不成?”

听到陈家,陈县令顿时清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在这里胆敢为所欲为,但其实在陈家不过是个小瘪三。

如果因为自己给家族招来灾祸,不用皇帝处理,陈家就会让他永远消失。

“微,微臣叩见燕王殿下,殿下……”

噗嗤!

“啊!”

见陈县令跪倒,刘十九二话没说,上去就是一刀。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苏氏的传承:平行世界,一个后世的理工男苏砚穿越到秦末乱世助刘邦建汉,于是一个千年家族开始诞生。自此云梧苏氏穿行于史册夹缝——这场横亘两千年的文明暗战,终要在蒸汽轮机与燧发枪的轰鸣中,迎来最后一次淬火。
晨曦行者
寒朝秘史
寒朝秘史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大魏遗臣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明朝末年。山河陆沉,日月无光,东北建奴,西北流民,东南豪强,西南蛮夷!每一样,都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有心无力。大明这驾马车,行驶两百多年,已经到了吱吱呀呀崩溃的边缘!崇祯举目四望,茫然无措!还好觉醒了模拟器!模拟器说杀了魏忠贤,文官无人可制,大明要更快玩完?叶铭:“陛下杀魏忠贤!是取死之道!”模拟器说杀了袁崇焕,东北要大乱?叶铭:“陛下杀袁崇焕,皇太极大喜,庆功宴上陛下不到,皇太极都不敢动筷!”模拟
最爱喝娃哈哈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关于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拒绝加班被开除,叶天激活避世隐居系统。本想找个小山村躺平,却不曾想迷路后来到大唐,遇到了外出散心的李世民。李二:先生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叶天:大唐之幸,百姓之幸,李世民牛逼!李二:先生如何评价李世民?叶天: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x之盛未之有!……本书又名:
两仪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