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从移宫案开始》最新章节。
冬月初一。
未央宫,典客厅。
除了两位皇子在屏风后旁听外。
今日参加御前会议的朝廷大臣有:
吏部尚书方从哲、户部尚书李汝华、礼部尚书周嘉谟、兵部尚书黄嘉善、刑部尚书黄克缵、工部尚书刘一燝、左都御史张问达、通政使韩爌、大理寺卿孙如游。
这也是终明一朝始终没有什么争议的大九卿。
此外还有京营总督张维贤、第一军团主管孙承宗。
这两位是眼下大明中枢的军方代表。
加上皇帝朱常洛,共计由十二人组成的御前会议,正式开始。
朱常洛在长桌主位落座,左手边是六部尚书,右手边分别是京营、军团、院、司、寺的主官。
朱常洛拿起桌案边目测二十多本奏疏最上面那一本,开口道:
“这是户部所奏题本,关于国库空虚,请求调发内帑的奏疏。”
“奏疏的内容,朕就不念了,各位自行传阅吧。”
说罢,朱常洛将奏疏递交给左手边的方从哲。
而后朱常洛拿起茶杯,抿了几口,等待众人传阅完毕。
众人中的大部分是第一次参加此等会议,对此感到很陌生。
但看朱常洛手边的一小摞奏疏,看这架势,皇帝是打算担起内阁的职分,亲自处置奏疏?
众人心中各有所思。
很快,奏疏传回朱常洛手中。
他开口道:“本朝自开国至今,财政税收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
“朕近几日查阅了历朝历代的钱法税制,从未有一朝能像我大明一般,穷的要靠内帑维持。”
“本朝开国之初,天下税粮近三千万石,至今日,每年的税银若折米,竟不足二千万石?”
“朕有惑,国初百废待兴,尚有近三千万的税收,怎么如今天下稳定了二百五十年,税收不仅不增反降,且是连年下降,这钱都去哪儿了?”
众人闻言,纷纷缄默,户部尚书李汝华更是低下头来,无地自容。
他也很迷茫,大明朝供应十万大军的粮草都要掏干国库、搜刮两京、甚至连各省道府州县的库银都要全部搜上来,这才勉强凑够了军饷。
前朝动辄调发数百万大军,这后勤粮草都是怎么来的?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朱常洛继续道:“朕知道,有些人会说,是因为各地藩王广占田亩,却不纳赋税所致。”
“朕带着大家算一下,天下共有亲王二十九人,其中三人在京,其余二十六人,每人按两万顷藩田计,不过五十二万顷。”
“洪武年间核田,天下计有田亩四百余万顷。万历年间核田,天下计有田亩七百余万顷。”
“无论是国初还是现在,藩田占比都不是大头,哪怕税基只有三百万顷,一顷地三十税一,一年也最少能得二千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税收上不来的?”
“朕思来想去,最终只得出了一个结论,重点不在占田多不交税上,而在那不交税的特权上。”
“因为藩王在法理上拥有免税特权,只要把自家名下的田,挂到藩王名下,那这田就成了藩田,自然也就不用缴税了,所谓投献就是如此。”
“且藩王在地方行动受限,不可能巡视藩田,只要在投献田地时给出几十上百亩,等挂靠时完全可以挂靠成千上万亩,反正藩王也看不到,那这多出来的田,就可以合法免税了。”
“朝廷收不上税,病根儿就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