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第41章 奸细(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汉末之常山赵子龙》最新章节。

赵云从家里出来,刚踏入城中军营,营里就传来啪啪的鞭打声以及撕心裂肺的惨叫声......

循着声音,赵云快步走去....

从护民返乡计划实施起,城中军营里,八成的兵力都被派出,四千兵卒分成昼夜两班,轮流维持城外数十万百姓的治安。

如今营里只留了一曲人马和赵云的百余亲卫骑,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策应各处,以防突发事件,而最后那一曲人马则驻守四座城门,维护城内秩序。

少时,赵云来到发出惨叫声的营房外,营房门外持戈职守的士兵看到赵云,不由得肃然起敬,躬身行礼:“将军!”

赵云点了点头,持戈士兵连忙替赵云推开营房木质门板。

营房里,手提马鞭,满头大汗的裴元绍,正凶神恶煞对捆在柱子上被他打的面目全非,已经昏死过去那人咆哮道:“乃公问你说还是不说?”

“将军!”

跟在裴元绍身边的两名甲士看到赵云进房,躬身行礼!

裴元绍却浑然不觉,一把掐住昏死那人脖子,怒道:“竖子!你倒给个准话啊!说不说?”

“住手!”眼看那人就要被裴元绍掐断脖子,赵云出声制止!

人都被你打昏死过去了,还怎么说?

听到赵云声音,裴元绍赶紧松开手,转首对赵云道:“将军,这是子善昨夜巡夜时,在城外抓到的奸细,不过什么都不说!”

子善!曹性的字。

“来人!找个医匠给他看看!”

赵云看了眼血肉模糊、已经晕死过去的奸细,走出了营房。曹性做事向来稳重,既然曹性怀疑此人是奸细,肯定是发现了什么,不然决不会随便抓人!

跟着赵云出营房前,裴元绍又忍不住回头望了望那被他打昏死过去的奸细,暗道:看着挺强壮的啊!咋这么不经打!

回到军营主将营房里,赵云在上首坐定后,对站在面前的裴元绍,语气不好道:“元绍,你说死人会开口说话吗?”

赵云心头有气,审问奸细也不是你这么审问的啊!何谓奸细,敌人的细作,细作身上必定有重要的消息,你这一副要打死人的审问,就算人家想说,也没那个机会开口。

裴元绍摇了摇头,小声嘟囔道:“除非变成鬼!”

他知道将军是在责怪他,奸细就快被他打死了!他也挺后悔,暗道:下次遇到奸细,俺要温柔一点!

“你在嘟囔啥呢?”

赵云喝问道。裴元绍这人,忠心不容置疑,勇武也有几分,就是冲动好斗,脾气暴躁,且嘴皮子还贼贱。

“没!”裴元绍耷拉着脑袋。

赵云也懒得理这货,对房外唤道:“来人,将曹司马请来!”

人是曹性抓来的,自然要亲自问问曹性。护民返乡这事,最大的障碍就是常山境内的黄巾余孽,为此赵云一直派人暗中监察,一旦发现奸细立即抓捕。

这时,裴元绍弱弱道:“将军,子善不在营里!”

赵云看向低着头的裴元绍,暗道:你倒知道的不少!

这时,赵云也释然了,若是曹性在营里,肯定会阻止裴元绍胡闹。

............

下午时分,太阳西偏。

军营里,赵云正埋头翻看军中开支账册,一名军士在营房外禀报道:“将军,哪个奸细醒了!”

醒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
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
关于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刘邦绑定反内卷系统那日,正蹲在骊山监狱教囚犯跳。“系统提示:收服项羽可得!他扛着音响冲进巨鹿战场:“项哥!别砍章邯了,来跟我签劳动合同!
坚乖乖
气运诸天从四合院开始
气运诸天从四合院开始
关于气运诸天从四合院开始:一个残破的带着林夜从情满四合院的世界开始,不断的收集气运功德,从一介凡人逐步修炼成为洪荒世界最强大道圣人
幻梦三生石
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
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
徐江穿越到了古代。并且还莫名其妙多了一个直播系统,每天强制他直播三个小时。前世销售出身的他,在古代直播搞得风生水起。高冷御姐:什么绿茶男,天王老子来了,徐江都是我的好弟弟!考古学家:不是吧?这道具还原也太逼真了!网络乐子:这个主播,有活他是真的整,而且还是别人整不了的。什么?别人开始模仿了?直播衙门断案,你怎么模仿?直播开局,你怎么模仿?行行行!那我直接让你亲身体验一把穿越,阁下又该如何应对!
乱红莲
咒回:恶女今天也在玩弄术师的心
咒回:恶女今天也在玩弄术师的心
关于咒回:恶女今天也在玩弄术师的心:绫女到了一个可怕而又陌生的世界,成为了禅院家身份低贱的一个侍女,她惶恐,惊慌,绝望。在禅院家,她的每一天都过的胆战心惊。直到有一天,禅院直哉莫名的怒火降在她头上,为了活下去,她不得不讨好禅院直哉。看着禅院直哉深信不疑,以为她爱惨了他的模样,她笑了。她活了下来,她想回家,可是,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在这个世界根本无法好好生存。这真是一个糟透了的世界!但是为了活下去,
深海柠檬糖
四合院:开局冒领易忠海工资
四合院:开局冒领易忠海工资
伪装成易忠海,冒领他的工资,伪装成阎埠贵,胖揍棒梗,伪装成傻柱,暴打许大茂,伪装成贾东旭……伪装成许大茂……伪装成阎解成……(别误会,很正经)
蚍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