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第158章 成立专门的医务兵,药品嘎嘎管够(2/2)

啥都不用干,张宪手上的二百多万现大洋就扔出去了。

连个水花都没看到。

军队堪比吞金兽。

就算没有战事,钱也得源源不断供应着。

当前有三个思路,

其一是自己拿回来的地盘足够多,按照统帅部的要求是就地征缴,可以安排人手到各县征缴税收,这部分钱能弄上来多少,得看你的本事。

其二,缴获的物资较多,有的可以重新利用,有的暂时用不上,可以考虑转售出去换钱。一些陈旧的步枪、火炮,亦可以卖出价格。

有的是部队连旧装备都没有,还有八路那边,只要出得起钱,张宪完全舍得扔出去。

兵工厂马上完成升级,又有日常签到赠送的武器装备,眼光自然水涨船高。

其三,那就是高价出售一些消炎药了,兽用青霉素弄了50吨,消炎药在黑市的价格比黄金还贵,完全可以拿出一吨,扔进黑市里。

即便是兽用消炎药,比目前所谓的消炎药的效果也好的多,价格还可以提升几倍。

按照二战青霉素的情况,一支盘尼西林按照40万单位,差不多是0.4克,一吨来换算,差不多250万支。

按照一支200元算,那就是5亿元。

不能这么嚣张,散出去太多,别人也吃不下,而且也不一定能卖出这个价钱。

随便拿出100千克,迅速换算一下,也能弄出六七千万大洋,足够他张宪烧一年半载了。

有钱之后,既可以养更多的军队,也可以提升兵工厂的产能,甚至还能卡着时间点,跟汉斯买一批武器装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汉斯是不支持小鬼子进攻的,前期还妄图调和来着。

这个节骨眼上,张宪完全可以跟汉斯的军事顾问取得联系,花重金采购德械装备,飞机、大炮、乃至坦克等等。

甚至可以在年初打出亮眼的战绩,让汉斯再犹豫犹豫。

小鬼子不是合适的盟友,并不值得对方拉拢。

只要让汉斯犹豫,不终止武器禁售,还是能买一些好东西的。

这五天连续签到,签到给的物资也越来越丰富。

分别是【中正式步枪3000支,步枪子弹120万发!】

【捷克式轻机枪300挺,机枪子弹120万发!】

【毛瑟手枪3000支,手枪子弹120万发!】

【37毫米战防炮24门,炮弹2.4万发!】

【伯格曼冲锋枪1000支,子弹400万发!】

奖励领用后生效。

光系统奖励的武器装备,装备一个师绰绰有余,尤其是前后奖励了2000支冲锋枪,极大的增加了部队近战突击火力。

冲锋枪可以有效应对鬼子的自杀式冲锋。

每个师原有配置100支,现在可以考虑配置200支了。

轻机枪跟手枪也不用考虑,分发下去。

手枪着重配备给军官,以及敢死队、督战组士兵。

至于步枪,统一使用,避免后勤弹药混乱。目前既有三八大盖、晋造步枪,还有中正式跟98K,已经是两种规格的弹药了。

好在战场上都能获取,6.5毫米跟7.92毫米供应上没那么大压力。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
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
关于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轻松娱乐+穿越+种田+爽文+架空江河穿越云国镇武侯的次子,本想躺平一生,没想到开局就欠债。“老二啊!“”你才老二,你全家都是老二!”“小二啊!”要找小二去酒楼啊,在我这里叫什么啊!躺平是不可能了,看我带领一众纨绔平定四海。
我没吃鱼啊
一秒一两白银,朕用钱来拯救大明!
一秒一两白银,朕用钱来拯救大明!
关于一秒一两白银,朕用钱来拯救大明!:明末最缺什么?是人?是兵?是文官的支持?还是士大夫的忠心?都不是!明末最缺的是钱!是白银,白花花的银子……!当朱由简穿越到大明末年,成为刚刚登基不久的崇祯皇帝!两世为人。他既杀伐果断,又理智博学。此外,朱由简还获得了名为【送财系统】的外挂!每过一秒,也就能获得一两白银!且白银可以兑换系统中的其他物品!粮食、火器、药品、机械……“哈哈哈哈!”“你说朕需要文官来
虞明
大秦吕氏子
大秦吕氏子
人皆言:秦因变法而强,终因严法而亡。只是,所有人都忘了,在那个历史的路口,是曾经有人不顾生死地拦在秦国这架战车之前的。那“非法、非儒、非道、非墨,亦法、亦儒、亦道、亦墨”的杂家,亦曾在战国的百家争鸣中熠熠生辉。便让这吕氏子,扛着“杂家”的名号,再为大秦续上千年气运吧......
随云逸
重生抗战的那些时光
重生抗战的那些时光
张狂怎么也没想自己竟然重生到了硝烟弥漫的抗战年代,作为一个一直想要能亲手消灭小鬼子的他,这一次梦想成为了现实。。。。。。
耀眼的双鱼
东方船说
东方船说
本书巧妙地将“LNG运输船建造”的中国创造与“殷瓦钢”的中国智造两条主线交织在一起,以生动的叙述方式描绘了三代工业人在“造船强国”战略大潮中,如何敏锐抓住机遇,奋发向前,推动产业升级,勇攀科技高峰的壮丽历程。他们矢志不渝地推进自主研发,坚守核心技术,不仅引领了产业发展,更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实现了“LNG运输船建造”和“殷瓦钢”中国智造的惊艳逆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
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