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大明

第343章 胥吏(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殖民大明》最新章节。

元朝时期由于政权性质的特殊性,使得元朝在胥吏方面的设置和唐宋时期的胥吏亦是差别不多,但区别在于元朝比唐宋更加的倚重胥吏,因为元代以异族入主中原,因此地方主官大多是蒙古、色目人,而这些人比前朝的官员更加缺乏治理中原地区的行政管理经验,所以更加倚重胥吏,并且“以吏为师”,使得胥吏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正因为元朝统治者对胥吏这样的重视,促使大量的胥吏被提拔为官,为官僚队伍扩大了群体。

“胥”原来是古代国家的基层办事人员,政府为了更好的控制平民,便在平民中选出那些比较有才干的人来加以管理,“吏”在汉代以后是专指小吏和差役。

他们其实就是一群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由于“胥”和“吏”都是替官府办事的差役,说白了就是打杂了,到后来便直接合起来称为“胥吏”。

到了明朝时期,明初因为国家百废待兴,官吏数量极其不够,因此不少胥吏还可以通过自身过硬的业务水平得到主官的赏识提拔当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明代吏员的地位愈发的低下,再加上明朝规定胥吏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胥吏上升的渠道被人为的断绝了。

官吏逐渐分化,随着基层吏员的增加以及吏员地位的逐步低下,基层杂役和胥吏合流形成了大明时期基层的利益共同体,即吏役团体。

大明的统治虽然长达两百多年,但其内部已经是危机四伏、积弱积贫,大明社会发生的民变、械斗、秘密宗教、兵变等诸多事件都与胥吏腐败有着很大的关系。

胥吏作为政府基层人员会产生腐败,这就与大明的官僚体制弊端、法律缺陷以及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带来的文化冲击,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是这三个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胥吏腐败的产生。

那么胥吏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呢?

明代基层的吏员组成效仿中央的六部机构,设置了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六房吏员管理着州县的基层民政。

除此之外还有皂隶、捕快、壮班三类吏员,所谓皂隶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中常见的在衙门堂上高喝“威武”的那些人,这群人负责执行堂上的判决命令以及充当礼仪队,捕快不用多说,就是负责缉捕罪犯的基层民警,壮班则是负责维持地方治安的人。

此外州县衙门还可以雇佣差役,比如马夫、门口的保安这类的杂役也是胥吏的一种,这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吏员和杂役合流的现象。

同时明朝基层胥吏中还有着世袭的“书手”、“算手”、“主文”等等,这些人依靠会识文断字游走于州县衙门和乡里之间,因为古代的识字率是很低下的,而朝廷颁布的政策文书又需要人去解读,所以就出现了这一批以“书写计算”为谋生计巧的人,有的人可能被衙门看中招募为吏员,有的可能干脆就没有编制,衙门直接雇佣他们作为一种“差役”的形式存在。

可见明朝吏员地位之低下,不仅前朝晋升高官的途径断绝了,还沦为到和杂役为伍,吏役合流。

那么明朝的胥吏又是如何选拔的呢?

明代选拔胥吏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选拔方式只有三种,分别是佥充、罚充以及告纳。

佥充是明代最为主流的选拔胥吏的方式,由政府出面挑选三十岁以下能够识文断字的农民子弟,以及一些负责养马的马户,当兵的军户等特殊户籍由于负责杂役也可以被选派为吏员,这便是佥充。

罚充就比较复杂了,在明朝选吏制度中并不占据主流,但是因为这项制度贯穿明朝始终,所以也被列入选吏方式,被罚充为吏的人员成分复杂,既有官员,也有生员以及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这些人因为都是知识分子,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因为犯了各种各样的错误,或者业绩、成绩考核不达标被罚充为吏。比如当年唐伯虎舞弊案之后就是被罚为小吏。

告纳相当于一种买官行为,地方上的农民家境比较殷实的就会通过告纳向政府缴纳费用购买一个吏员身份,“凡有告纳农民者,务要严审是否土着,其属军卫者亦要移文州县查勘,取具里老官旗邻佑保结,方准起送”,千万不要觉得他们花大价钱买一个不入流品的吏员很亏,这些农民本身就接触不了太高的层次,基层胥吏就是管辖他们门口一亩三分地的事情的,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所以在本地有一个吏员身份能带来的好处和收益是相当之多的。

吏员的身份地位也随着衙门级别的不同而变动,中央部门的属吏身份地位自然是远远超过基层吏员,这些吏员身份地位的高低对于他们以后在整个官僚系统中的升迁流转有着极大的作用。

明初吏员作为一种杂役存在,但是由于胥吏作为特殊的管理阶层,自然也和正常官员一样存在考核升迁制度,明初大多数的胥吏通过三年的考核业绩都达标就可以升迁为官,但是吏员的升迁不能像正常官员一样从县到省再到中央,而是统一交给吏部负责,“各衙门吏三年役满于本衙门见缺令史、书令史内升用,再历三年,给由赴京,如有余吏,送赴吏部,不许一概县升于州、州升于府、府升于布政司等衙门”。

一般三年考满之后吏员会在各个不同衙门之间相互调转,比如七品衙门调去六品衙门相当于是升职了,还有就是地方衙门升迁到京城中央的衙门,这都相当于是飞黄腾达了。

但作为胥吏前途渺茫,大多数人只是为了以权谋私,获得作为胥吏的灰色收入,这笔经济利益是十分可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平民百姓抢破头去购买一个没有前途的吏员身份。

在明代,多数胥吏都是积年累月长期盘踞某地的经年老吏,在地方上的关系盘根错节,连主官都不敢轻易招惹,不少胥吏为了保护自己在本地的利益,每次考核都重复佥充同样的地区,同一个部门的同一个职位,长久的霸占这个职位来获取不菲的灰色收入,“阎王好惹,小鬼难缠”说的就是这些胥吏。

明代胥吏也并不是百分之百不能为官,明初时期多有胥吏升为高官者,明代中后期虽说堵死了胥吏升迁的道路,不过对于考核满三年成绩优异的吏员也可以让他们升迁为官,只不过最高也只是七品官员,并且一开始胥吏还没有俸禄,导致不少胥吏不满待遇,即便后来有了俸禄薪水也极其低微,但我们说过,胥吏的经济收入可观并不在于他的俸禄,而是他的灰色收入。

胥吏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常例钱”,所谓常例钱指的是吏员巧立名目所得的“孝敬”,百姓让胥吏帮忙办事,每做一件事,都有相应的“常例”,一般来说当上胥吏就有里甲以道贺为名送上几两到十几两不等的白银作为“常例”,仅此一项就以及远远超过了胥吏一年的俸禄,也难怪无数人打破头花钱也要买一个没什么大前途的胥吏。

明太祖朱元璋经历元末吏治的贪污腐败,因此很清楚基层盘踞的经年胥吏的危害,从源头上对胥吏成分加以限制,一开始只准家境殷实的农民担任基层吏员。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仅仅是富裕农家子弟已经不能满足基层部门的需要,所以就出现了许多经由别的途径出任吏员的人,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官僚系统的腐败,使得通过“告纳”购买胥吏身份的人逐渐成为主流,这些人为吏只为钱财,买吏花了很多钱因此贪腐就更加的厉害,使得明朝的吏治愈加的败坏,最终成为了明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永历十三年,大明到了覆灭的最后关头。朱由榔睁开双眼,满朝奸佞,十面追兵,谁说我是逃跑皇帝?看我怎么战云南、定南洋驱鞑虏、拓边疆拳打吴三桂、脚踢尚可喜生擒洪承畴、福临当球踢让你们看看什么叫21世纪的降维打击!
黑咖啡少糖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