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

第258章 将在外(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在沈阳的都督府内。

烛火摇曳。

洪承畴眉头紧锁。

正全神贯注地审阅着一份份关于出征蒙古的军事密报。

案几上。

公文堆积如山。

他时而提笔批注。

时而陷入沉思。

此时。

一名传令兵神色匆匆。

脚步急促地踏入都督府。

他满头大汗。

单膝跪地。

双手呈上一封加急文书。

“大人,黑龙江边境传来紧急消息!”

传令兵声音微微颤抖。

透着紧张与急切。

洪承畴听闻。

神色一凛。

迅速接过文书。

快速展开阅读。

只见上面详细记录着黄光义处置罗刹兵俘虏的经过。

那些被砍头的罗刹兵。

如同一个个沉重的惊叹号。

撞击着他的内心。

看完文书。

洪承畴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

他深知。

此事一旦被罗刹兵知晓。

必然会引发他们的疯狂报复。

而当下。

大明的主要兵力和精力都集中在出征蒙古的战事上。

若是此时再与罗刹兵陷入冲突。

无疑是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绝境。

后果不堪设想。

“来人!”

洪承畴猛地站起身来。

大声下令。

声音在都督府内回荡。

“立刻传我命令,让黄光义停止一切行动!”

他快步走到书桌前。

不假思索地提起毛笔。

蘸饱墨汁。

在一张空白纸上奋笔疾书。

“黄光义将军,如今大明倾尽全力筹备出征蒙古之战,此乃关乎国家存亡的关键一战。

然而,你擅自将罗刹兵俘虏全部砍头,这一行为极有可能激怒罗刹人,导致他们展开报复。

若我军被迫同时应对蒙古与罗刹的两面进攻,局势将危如累卵。

为今之计,你务必即刻停止行动,严守边境,切勿再擅自挑起争端。

一切等待威远公进一步的指示,切不可因一时的意气用事,置国家大局于不顾。”

写完后。

洪承畴吹干墨迹。

将信件装入信封。

盖上都督府的大印。

郑重地交给一旁等候的传令兵。

“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封信送到黄光义将军手中!一刻都不得耽搁!”

传令兵领命。

转身飞奔而出。

骑上快马。

朝着黄光义所在的营地疾驰而去。

马蹄声在夜色中渐去渐远。

仿佛是命运急促的鼓点。

而在另一边。

黄光义营地中。

士兵们士气高昂。

正摩拳擦掌。

准备奔赴战场。

他们将粮草整齐地装载到马车上。

检查着手中的武器弹药。

眼中闪烁着复仇的光芒。

黄光义站在营帐外。

望着远方。

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

他渴望能尽快将那些作恶多端的罗刹兵消灭干净。

为边境百姓讨回公道。

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上。

黄光义身披战甲。

骑乘着一匹高大健壮的黑色骏马。

一马当先地率领着队伍浩浩荡荡地前行。

他身姿挺拔。

如同一棵苍松屹立不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开局被秦淮茹套路结婚
四合院:开局被秦淮茹套路结婚
关于四合院:开局被秦淮茹套路结婚:(系统+日常+宅斗+无毒+无尿+单女主+不圣母。)王富贵穿越58年,身处秦家村,得知秦淮茹的人物,通关前世记忆了解过秦淮茹的吸血人设,立马避而远之。天算不如人算,一次意外,原本可以安安稳稳的日子,变得不在平淡。王富贵:秦淮茹你想干什么?!!!!
三寸自醒
四合院之乡村到城市
四合院之乡村到城市
关于四合院之乡村到城市:59年,夏天,原身因父亲身死悲伤过度,结果王军来了,带着原身的不甘,然后从乡村走向城市,创出一番天地……
飞翔的军子
双穿暴富:技能系统宝库
双穿暴富:技能系统宝库
关于双穿暴富:技能系统宝库:主角原本是一名社畜,因获得技能系统宝库,一跃登上无所不能、全面开挂的人生巅峰。往返现代都市与架空古代,挖掘宝藏与机遇,在两个世界倒卖物资,实现财富爆炸式增长。金钱、名望、权势、豪车、豪宅、美女、美食、修仙、空间、技能、狩猎、异域、冒险……人生海海,爽点多多,惊喜无限,充满奇幻色彩!
宴坐青山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我在永乐当灾星:韩力穿越成宁国驸马那夜,朱元璋连夜熔了御赐金瓜子:驸马要是敢碰我闺女,剥皮萱草都算轻的!谁知韩力一开口就报丧:公主二十天后必薨!当朱元璋发现女婿不仅能预言靖难之役,还能复刻蒸汽机图纸,当场把摔成烟花:竖子!你这是要提前把老四逼成永乐大帝?史书记载:洪武十六年,朱元璋抱着炸成烟花的仰天狂笑:好!好!好!这才是朕的好女婿!
脑袋蒙蒙
庶民崛起
庶民崛起
这是一个大旱人吃人的世界,野蛮与低纬度虚伪的文明并存。石毅,一个现代手工把件高级技工,莫名穿越到了一个山野废柴小民的身上。开局用一斤米换回了一个绝世美女,本想在山村和美女苟着种种田,打打猎,生几个娃,赚点三两碎银过悠哉小日子。可事与愿违,现实的生存压力,逼迫着他靠着现代人的知识积累,一路通商,冶铁发展,练兵,造城……多年后,他于那峰顶,执旗遥望京都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朝欺我,那我踏平了这
南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