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十岁悟仙法震惊老天师

第211章 你是怎么知道我还活着的?(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一人之下:十岁悟仙法震惊老天师》最新章节。

一个十岁孩童,装得跟运筹帷幄的高人一样,让唐妙兴多少有些不爽!

“哈哈哈!师兄,跟一个孩子置什么气?你好歹是我唐门门长!说出去,不怕别人笑话?”

这时,枯坐在棋盘前的许新终于开口说话了,如同苏醒了一般,饶有兴致地转头看向张灵音。

“小家伙,想见我?想问我话?那你先回答我两个问题。”

“你是怎么知道我还活着的?连你师父张之维都不知道!”

“你又是如何闯过我唐门八卦石阵的?石阵里的机关就算拆除了,九转的路径,也不是说破解就能破解的!”

……

许新的问题,事实上,也是唐妙兴想问的!

他们对外宣称的,可是许新早已死去!

外人是不可能知道许新还活着的!

他也相信,唐秋山、张旺不会将许新的存在,泄露出去!

而且!

找到八卦石阵不难的,可问题是,张灵音是如何知道,这八卦石阵,是通往唐冢!

又是如何知道,八卦石阵的路线!

“我听说,唐门近数十年来,能够掌握丹噬的,除了前任门长杨烈,便只有您,许新前辈!”

“杨烈已死,而您也‘死’在甲申之年,对于唐门而言,丹噬近乎失传!”

“可问题是,近些年来,唐门大部分内门弟子,常常被外派了出去,执行什么任务不知道,但人却近乎人间蒸发了一般,一年到头,也就出现那么一两回。”

“这些人的消失,让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和平年代,哪有那么多暗杀任务呢?你说是吧?唐门长?”

“这些人,不是被外派出去执行任务了……而是在悄摸着,修炼唐门绝技——丹噬!”

……

张灵音稚嫩的声音,在空旷的山洞里响起。

淡然平静,落在唐妙兴,以及周遭那些内门弟子耳中,却犹如惊雷!

嗡嗡作响!

如此心思缜密,在他们眼前的,真的只是一个十岁小孩吗?!

“就算我唐门内门弟子,躲在唐冢修炼丹噬,可你又如何知道,许新就一定还活着?这两件事,可没有必然联系!”

唐妙兴眉头紧锁,看着张灵音的眼神,有些发冷!

对他唐门了解这么多,这说明,张灵音彻彻底底地调查过他唐门!

张灵音背后的势力,真的只有天师府那么简单吗?

天下会?

如果张灵音这些信息,真的是从天下会那里得来!

那他,恐怕要重新审视天下会了!

“是,唐门弟子,修炼丹噬,天经地义,可唐门丹噬,是那么好修炼的吗?”

“一个不慎,那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唐门长会如此孤注一掷,让所有内门弟子,都躲藏在唐冢之中,去修炼丹噬吗?”

“是什么,给了唐门长如此庞大的信心和底气?”

……

张灵音这话说完,唐妙兴脱口而出,给出答案:“许新!”

“杨门长身陨了,唐门会丹噬的,只有一个许新!只有许新还活着,我才会如此胆大妄为,让所有内门弟子,躲在暗无天日的唐冢中,修炼丹噬!我必须要让许新这个罪人,也是我唐门唯一一个掌握丹噬,同时又存活于世的人,将丹噬,传承下去!”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