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第1956章 冀州风云,乱中求稳(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诡三国》最新章节。

邺城。

这一座曾经是袁绍骄傲的城市,现在准备迎接新的主人,曹操。

而跟着曹操而来的,则是一个消息飞快的流传而开,转眼之间将这个巨大的城市每一个角落的塞得满满的,然后不管是茶坊酒肆还是官衙吏房,街头巷尾亦或是居室小户。全都在传言,在议论,在惊惶,在气愤,在观望,在盘算。

曹操要在河北冀州设立考正,以考取士!

冀州原本是从龙之地,也是东汉历来受到特别优待的两个州之一,是刘秀发家的根本,但是现在似乎成为了二等人。

骠骑人马厉害,邺城中人已然尽知。当年袁绍在世的时候,骠骑骑兵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袁绍布置了一整圈,仍是留不下骠骑骑兵,后来又进攻太原上党,也是不了了之,所以冀州人认为,曹操打不过骠骑人马也是正常,但是既然都是打不过,那么自然应该是一样的,凭什么冀州这里,就要接受豫州派来的考正,而豫州本地则是有本地人担任考正?

这不公平!

曹操是怎样得到冀州的?

难道不是冀州人识大体,顾大局,通情理,讲文明,呃,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然后才投入曹操的怀抱之中的么?否则骠骑将军斐潜那边不香么?

结果现在转眼之间,好处没有见到多少,却一而再抽调钱粮,然后还来搞什么考正?

曹操要来邺城坐镇,难道只是为了看看袁绍老友的坟墓么?

冀州士族原本都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的,日常生活之中瞧不起这个也看不起那个,就跟后世里面一部分魔都土着一样,认为外地人都是下等人,可是现在自家身份地位受到了威胁,自然不仅仅是面皮上挂不住了? 怒火也渐渐翻腾了起来。

老百姓们基本不清楚具体情况,即便是知道一二,也顶多是咒骂几句? 不痛不痒。在冀州为官的官吏么? 多少还顾忌头顶上的进贤冠? 腰间的绶带官印,所以即便是有些什么意见也都掖着藏着,知道分寸? 即便是知道内情多一些的? 也不大会当众喧哗,顶多就是私下议论,可最容易生出事来的? 自然就是那些原本每日里在冀州邺城闲得蛋疼的士族子弟们……

冀州也是有着优良传统的!

春秋战国之时? 在秦国还是羌戎? 楚国还是蛮夷的时候? 冀州之地? 可是有着名闻天下的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 齐国是东方大国,鲁国不但弱小,而且很快就灭亡了。战国时期齐国的文化圣地就是稷下学宫。它基本与田齐政权相始终,随着秦灭齐而消亡,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 随着稷下学宫的消亡? 官学黄老之学开始流散六国? 后由黄老之学的传承者张良、曹参等人帮助刘邦统一天下? 造就了汉初的文景之治,为汉武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认为是黄老之学的又一次成功的政治实践。

所以冀州的学术氛围? 一项都是领先于其余区域的。

而现在,居然还要考正?

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些冀州士族子弟,原本向来就都是自己是为国将来所储之才,自觉得就有指点江山的资格。加上年少者众多,觉得只要自己一旦得以用事,天下不足以平也!

加上临近冬日,出游打猎么,多少也是不方便,同时当下时代又不像是后世,有众多的娱乐项目,然后突然闹出这么一件事情来,大家顿时就拍案而起,当道议论起来。

当道诸公,给骂得狗血淋头。

当然,只是骂狗货而已,还不敢骂曹操。甚至有些人慷慨激昂到了万分,便叫嚣着要效仿先贤,准备叩阙上书,请天子出面,赶紧回复正轨。

总而言之,邺城之中因为这个消息散布开来,已然是沸沸扬扬,上上下下,都盯着审配父子,看能不能赶紧拿出应对的法子来!

人心浮动,近几年来,已经是臻于极致。

在袁尚出奔之后,审配也无力坚守,也失去了坚守的理由,当时在曹仁武力胁迫之下,最终也只能是投降。为了表示对于冀州人士的安抚,曹仁也按照曹操的交代,让审配继续担任邺城令,只不过当下邺城令和之前的邺城令,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市井当中扰攘不已,说得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

审配当然也明白其中奥妙。

对于察举制的问题,其实大汉以来,各地官吏心中都清楚。只不过很有默契的并没有太当一回事而已,或者说,这个后门正好留给自己使用,毕竟若是将权柄全数都交给天子,那么士族还怎么混?

人才制度改革,汉代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就连光武帝刘秀,一开始也是想要做一些变动的,但是事情闹大了之后也不是只能收手?远的不说,孝恒帝,孝灵帝不也是尝试着做了些变化?

如今曹操入主冀州,又要搞这个动作,在审配等冀州人士眼中,这种政局文章看起来似乎是为了朝堂,为了社稷,其实看起来更多的是压制和分化!

有资格参与此局的诸人,自然都在暗自观望,私下往还相互奔走。至于这种政策是不是有利于将来,是不是对于国家有所裨益,呵呵,这些并不是冀州士族第一时间考虑的问题。

这也不能全部都怪冀州士族。

毕竟从党锢之乱开始,权柄的纷争已经蔓延到了大汉的每一个角落,如今空前混乱的局面,更是导致所有正常的国家理念在不断崩塌,所谓当下在许县的那个天子,更多的是一个名号和象征,谁能掌握更多实权,谁才是真正的大汉天子。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曹操和荀彧发布的举措,自然而然的就被认为是曹操荀彧等人,这些该死的外乡人,想要全面控制和压榨冀州的征兆……

邺城之中,这几日气氛都绷得紧紧的,所有人都预感到有一场大风波正在酝酿当中,可谁也说不准,这场大风,究竟会吹向何方!

审配缓缓的在家中院子里面走着,头发和胡须几近于全白,虽说岁月不饶人,但是审配当下的苍老,并非是因为自身,而是多种因素的混合。

当初袁尚的举动,简直就是一种背叛,让审配痛苦不堪,邺城城破之时,审配简直就是万念俱灰,甚至想要自刎,当然,没自杀成功,但是也大病一场,几乎呜呼哀哉。

如今审配身体上的病大体上是好了,心病却难医治。打个比方来说,审配就像是一家袁氏公司的合伙人,付出许多,虽然不至于呕心沥血的程度,但也是费尽心机,结果到头来不仅是没有收益一场空,差点把老命搭进去不说,最为关键的是还被自家老板出卖背锅的那种……

审配缓缓的走到了院门之处,在院门外的审荣忙不迭的拱手见礼,说道:侄儿参见叔父大人……历史上审荣主动打开了城门放了曹军入城,而现在是袁尚干了原本审荣做的事情。

审配有气没力的点点头,然后示意审荣跟上来。

两人一前一后缓缓的走着,周边的侍从都离开得很远。

审荣犹豫了一下,又上前趋进了一步,问道:叔父大人见召侄儿,不知何事?

审配叹口气,语声显得有些微弱的说道:如今汝也是入仕,怎得如此沉不住气?有何事情,当坐而详谈,何急于一时?

审配这般说,审荣自然不敢说什么其他意见,连忙恭恭谨谨的跟在审配之后,甚至在走上厅堂台阶的时候,装模作样的也搭了一把手,做足了纯孝的模样。

等到两人进入厅堂之后坐定,审配缓了几口气之后,才看着审荣说道:今日邺城之中,纷乱议论之事,汝可知晓?

虽然说审配依旧保持着邺城令的名头,但是实际上谁都知道审配当下已经做不了什么主事了,所以有什么事情,都找曹操指派的所谓邺城丞夏侯衡来办,所以审配几乎等同于赋闲家中,自然也顾不上审荣这个侄子,而审荣之前才获得了些权柄,现在全数失去,又正是青壮之时,那里能够忍受得住,自然是想尽办法钻营,企图重新起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