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后周

三百六十章 寻找睡王耶律璟(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后周》最新章节。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柴宗训带着从雄鹰部落和都蛮部雇佣的近一千骑兵,一路上穿过草原,来到了燕云十六州。这是柴宗训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也是柴荣心心念念想要收复的地方。

只可惜柴荣最终没有完成他的理想,而是倒在了路上。柴宗训到燕云十六州的第一印象,发现这个地方其实和中原没有太多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应该就是除了土生土长的汉人之外,秃顶不喜欢束发的草原人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柴宗训想象的契丹极力压榨和欺负汉人的现象并不是没有,但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严重。柴宗训这才明白昔日柴荣担心的并无道理,因为燕云十六州在进行着这个神奇的现象,如果用历史书上的话来说这应该叫作民族融合。

汉人和契丹人的界限逐渐模糊,因为柴宗训看到了部分契丹人居然也放弃了他们原来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开始像汉人一样选择定居下来,学习耕种或者是别的技艺,而不是单纯的放羊牧马,还喂养鸡鸭鹅;汉人原来只习惯吃猪肉,现在渐渐也不排斥牛羊肉,幽州作为原来燕云十六州的经济政治中心,现在已经被契丹划分成了析津府,成了契丹的南京。

这里多说一句,契丹有上京之说,按理相当于一国首都的地位,上京被契丹划到临潢府。除上京之外,还有东京,西京,南京和中京。前面南京析津府,大概就是今天北京所在地已经说过,不再赘述。

东京被划作辽阳府,大概位于如今辽宁辽阳;西京被划作大同府,如今还未契丹占去,位于山西大同地界;至于中京被划作大定府,位置位于如今内蒙古赤镇宁城。当然!这些都是契丹国力达到顶峰,改国号为辽,后来改定的。

扯得有些远了,柴宗训在燕云十六州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了契丹族和汉族之间在不断融合,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可惜这种融合并非为汉人主导,而是契丹人在主导,汉人不管愿不愿意,都只能被迫接受。随着这样的被迫,也许还伴随着无数悲惨的故事。

难怪柴荣不再按部就班地按照王朴《平边策》部署军事计划,在击败南唐之后,不顾将士疲敝,也不管自己病体缠身,执意提大军北伐欲与契丹大军一决雌雄。柴荣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敏锐地觉察到了燕云十六州发生的情况,虽然他本人也未曾亲自到燕云十六州考察过,但凭借“稚子营”的情报,他已然知道一旦契丹完成这种融合,燕云十六州汉人百姓必然心向契丹,汉人再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将变得难如登天。

汉人失去燕云十六州和契丹得到燕云十六州,并不是简单一家一剑的关系。汉人失去燕云十六州,不只是失去了中原门户,中原从此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中原之地一马平川,正是契丹骑兵大展身手的理想战场。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严重的是中原汉人将失去为数不多的养马之地,从此再难建立一支精锐的骑兵,永远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因为契丹骑兵打不过,可以选择拍马就走,而中原这边骑兵不够不敢追击,即使追上去也是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意义不大。相反!还有脱离大部队,有被反被伏击的危险。

这些事情仅仅是柴宗训能够想到的,可柴荣还曾亲自对柴宗训说过,一旦契丹消化了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心甘情愿为契丹所用,那么中原王朝对草原异族的技术优势将不复存在。契丹学会中原的冶炼金铁的技术后,武器和防具都会上一个巨大的台阶,以前的草原异族善野战而不善攻城,但从此之后又不一样了,攻城守城有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帮忙,野战无敌天下,契丹再没有什么弱点了。

以前柴荣对柴宗训说的这些话历历在耳,只是先前虽然听在耳中觉出了一些危机来,但今天柴宗训亲自到燕云十六州看过一切之后,才明白柴荣的目光甚至超过了他这个从现代穿越过来的人,他看得更清更深,想得也要比自己透彻得多。

柴宗训结合后来的历史,燕云十六州在赵二赵光义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还比较认同自己汉人的身份,不少汉人之中的能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只希望能助汉人收回燕云十六州。

只可惜赵二军事这一块实在太拉了,即使手里打着四个二两个三的好牌,依然能打得烂的糟糕。等赵二第二次北伐把柴荣那点家底都败得差不多了,赵二的雄心壮志也磨灭得差不多了,而燕云十六州心向中原的汉人也被契丹杀得差不多了。从此之后大宋从积极进攻转成了防守,再也不敢主动挑衅契丹,燕云十六州就像一个被强盗霸占,盼望丈夫接她回家的小妻子。

只可惜因为丈夫的无能,和一次次的背信弃义,一点点的希望转变成了失望和绝望,而这种失望和绝望最后转化成无尽的怨气。就像一个受尽委屈的小媳妇,既然丈夫一点用都没有,干脆破罐子破摔,委身于强盗,最后反过来和强盗一起打自己没用的丈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当北宋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后,燕云十六州完全投入了契丹的怀抱。燕云十六州的人才选择出仕契丹,普通百姓也开始加入契丹的军队,后来契丹和北宋对敌的军队,大部分皆是从燕云十六州征召的。

不知道是不是爱之深恨之切的缘故,这些从燕云十六州征召的士兵,他们对上后来金国的军队不怎么厉害,但是只要掉过头来打大宋,一个个却是猛得让人不敢相信。其实最难让人相信的是,契丹后为金国所灭,辽天祚帝都投降了,可是燕云十六州还在选择反抗,没有投降,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柴宗训虽然在南京析津府停留了三天之久,但也没有做过度地逗留。柴宗训清楚地知道,一旦自己停留得太久,一定会将自己当成奸细抓起来的,把自己这次所携带的货物在津析府处理了一半之后,再次踏上了自己的征程。

对于自己这次的目的地,其实柴宗训心中也没有多少底,这全拜契丹四时捺钵制度所赐,这也是契丹的一种传统。契丹皇帝一年四季分春夏秋冬巡游各地,一方面有巡视的意思,一方面进行渔猎活动。偏偏现在当家的契丹皇帝耶律璟尤其喜欢狩猎和喝酒。

现在契丹的领土比起大周的地盘有过之而无不及,耶律璟最喜欢的就是四处游猎,这表面上还是打着捺钵的旗号,契丹朝堂众大臣也不能说什么,这毕竟是祖制。但耶律璟每到一地都是狩猎和喝酒,至于巡视的事情,只怕是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甚至耶律璟害怕自己的大臣在自己最高兴的时候打扰到了自己的兴致,去什么地方捺钵都不会提前告知。说起来也好笑,有时候契丹的大臣有时候遇到了必须要皇帝拍板做决定的事情,还要漫山遍野地到处找自己的皇帝在哪里。

柴宗训当时听了这些事情,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皇帝做到这个份上,居然还没有亡国,这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怪事。不过转念一想,柴宗训马上就想通了,如今契丹正处于上升期,耶律璟这个皇帝名义上存在的意义实际上要大过他真实存在的意义。

怪只怪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将契丹的基础打得太牢了,以至于有没有契丹皇帝好像也关系不大,当然一个处于上升期的王朝,更渴望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柴宗训自然也明白耶律璟不是这个料,至于他还能在皇帝的位置上坐多久,柴宗训心中也是没有多少的底。

所以柴宗训现在最希望做到的就是尽快的找到耶律璟捺钵所在之地,自己也好趁着耶律璟没在上京的时候,自己把契丹朝堂的基本情况最少能摸清楚。

特别是最近几天,温度已经越来越低,草开始结霜了,今早一起来天空飘起了点点雪花。柴宗训心中也越来越急了,如果自己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摸清契丹的大致状况,自己这趟就算是白跑了。

不过,柴宗训这些时间花了大把的银子,也花了不少的精力,终于大致猜到了耶律璟的行程和路线。在加上刚才派出去打探消息的雄鹰部落斥候回来说前面的大青山说是好像被封起来了,而且动静不小,好像有几千人的样子。

通过这个消息,柴宗训终于可以确认自己这一路总算没有白跑了,前面大青山应该就是他耶律璟的捺钵之地。只是自己该如何才能接近哪里,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柴宗训还没有想到具体的办法,可只有找到了耶律璟的那般之地,自己这一趟就不算白跑了,至少已经成功一半了,柴宗训是怎么安慰自己的。

“柴公子!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应该都蛮部骑兵问柴宗训道。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苏氏的传承:平行世界,一个后世的理工男苏砚穿越到秦末乱世助刘邦建汉,于是一个千年家族开始诞生。自此云梧苏氏穿行于史册夹缝——这场横亘两千年的文明暗战,终要在蒸汽轮机与燧发枪的轰鸣中,迎来最后一次淬火。
晨曦行者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
阿姐,我中举了!
阿姐,我中举了!
陈秀才苦读一辈子也没能中举,临死之前对大女儿嘱咐道:“一定要让你弟弟读书,让他考取功名,不然爹,死不瞑目!”长兄如父,长姐如母。陈招娣带着爹的遗愿,毅然决然放出了自己的条件,“想要迎娶自己,就必须要送小弟去读书。”村里其他人沉默不语的时候,逃难来的糙汉眼巴巴将陈招娣与陈及冠两姐弟带回了家,任劳任怨供养小舅子读书。多年以后,衙役敲锣打鼓,簇拥陈及冠来到村里。“阿姐,我中举了!”......意外落水
螳螂爱跳舞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明朝末年。山河陆沉,日月无光,东北建奴,西北流民,东南豪强,西南蛮夷!每一样,都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有心无力。大明这驾马车,行驶两百多年,已经到了吱吱呀呀崩溃的边缘!崇祯举目四望,茫然无措!还好觉醒了模拟器!模拟器说杀了魏忠贤,文官无人可制,大明要更快玩完?叶铭:“陛下杀魏忠贤!是取死之道!”模拟器说杀了袁崇焕,东北要大乱?叶铭:“陛下杀袁崇焕,皇太极大喜,庆功宴上陛下不到,皇太极都不敢动筷!”模拟
最爱喝娃哈哈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