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晋末:从代晋开始》最新章节。
此时的重要军事方镇主要有四个,扬州方镇、荆州方镇、江州方镇、湘州方镇。
而扬州方镇、荆州方镇尤为重要。
只因两地分别杵着两个军府——扬州京口的北府军,荆州境内的西府军。
北府军重建后,先后被谢玄、司马恬、王恭、刘牢之、刘裕掌控。
西府军初建始于琅琊王氏,先后为陶侃、庾亮等人掌控,在桓温手上发扬光大,传至桓玄手中。
这也是桓玄敢作乱篡晋的最大底气。
如今谢氏要建立南府军,可谓震撼人心。
但刘牢之别无他法,只能捏着鼻子应下。
他不能失去北府军,不然连带一众亲信,分分钟被清算。
随后,谢琰避免夜长梦多,立即表奏司马元显。
先是详细描述,自己在吴郡如何艰难退敌。
在知晓孙寇依旧裹挟甚众时,又联系刘牢之施展计谋,诱使贼寇进兵京口。
然后与北府军诸将领一起,合力歼灭几万贼寇。
一句话——我谢琰此次功劳巨大,刘牢之功劳也不小。
表折最后才是重点。
因忧虑孙贼如跗骨之蛆,数次荼毒三吴之地,此次更是聚众十五万,故而表请在三吴建立南府军,抵御贼寇。
是的,孙恩的信徒数量被谢琰翻了倍。
并且,在谢琰不小心之下,孙恩、卢循、徐道覆再次逃走入海,只抓到一个姚盛,送往建康。
镇北将军刘牢之,连同众北府军将领,也联名上表,支持建立南府军。
...
返军会稽途中。
“益寿,幸好你提前告知我,命将士用草絮棉花塞耳,不然此次胜负未知。”谢琰心有余悸。
孙恩破了刘牢之后,其军队士气前所未有高涨。
毕竟那是闻名于世的北府军。
是战败苻坚的王牌战力。
在两军刚接触时,谢琰的流民军差点被冲散。
幸亏雷公接连降世...
谢琰现在可以肯定,幼子身上有天大的秘密,只是谢混不说,他也不会去探究。
谢混闻言,并未言语。
脑海中,却在回忆着贼寇们的反应。
都说事不过三,那些愚民,对铁铳已逐渐适应,以后没法再装神弄鬼,得靠真刀真枪干了...
好在经过这次跨越数百里的追击,手下的这帮流民军也算见过血,登堂入室。
尤其是蒯恩等核心将领,已具备单独领军作战的能力。
见谢混没有应声,谢琰换了个话题:“益寿,你说司马元显,甚至是桓玄、朝中诸士族,会赞同吗?”
尽管很早之前,谢混就已分析过,但当真踏出这一步后,谢琰依旧心中忐忑。
这意味着,谢氏要正式站在棋盘上,与诸权臣博弈了啊。
谢混沉默一会儿后,摇摇头:“我也不知。”
这个问题,确实属于未知。
关键在司马元显身上。
若是他足够谨慎,对谢氏升起防范之心,那绝对不会同意。
刘牢之上表支持,是把双刃剑。
虽然能为谢氏提供声援,但同样会让司马元显觉得,谢氏与北府军之间有勾连。
毕竟,刘牢之即便要增援谢琰,也需先请示朝廷,等诏令下来,才能动军。
而刘牢之是直接发兵,谢琰所谓的求援,也是事后补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两人达成了某种交易。
再结合刘牢之支持谢琰建立南府军,答案显而易见。
还有一点。
此前朝中曾传召谢琰,让他直接带军前往京师驻防,但谢琰以追击贼寇为由,将诏书压下了。
加上谢氏在三吴招募流民,此事肯定瞒不过司马元显。
种种迹象一综合。
即便谢氏底子再干净,司马元显乃至司马道子等人,难免不会多想。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就看司马元显如何抉择。
...
谢琰的奏表,加急上报,半日后抵达京师。
在这之前,贼寇败退的消息第一时间已送至,因此建康早就恢复安定,解除戒备,诸将也复归原位。
然而,西府却并不平静。
“嘭!哗啦!”一阵陶瓷碎裂声响。
司马元显脸上狰狞狂怒。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他桓玄算什么东西,居然敢屡次三番对我大晋指手画脚。还有,究竟是谁告知桓玄,贼寇来犯的?”
一众亲信,缄口无言。
谁也不愿在这个时候,去触霉头。
良久之后,见司马元显情绪平息,第一谋士张法顺这才开口:“殿下,桓玄上疏出兵,已被您诏令制止,此事可暂且搁置。至于是否是泄密,不好评判,毕竟贼寇来袭之事,满城皆知...”
武陵王司马遵出言打断:“这还用说?”
“那日在朝中商议完抵御之事,桓玄的表请,第三日便送达京师。要知道,建康此去江陵足足一千五百余里。如此距离,又如此迅速,定是当时在场的桓氏余孽泄密!”
在场众人听他这么一说,也觉得很有道理。
王诞张了张嘴,有心想替外甥桓脩等人辩解,可最终还是没敢吱声。
司马元显眼神凌厉,闪烁着危险信号。
这朝中的桓氏子弟,始终是一个巨大隐患,得想办法解决。
上游的桓玄更甚。
自江州寻阳这个防御荆州的重要方镇,落于其手后,建康一直处于袒裼裸裎状态。
桓玄犹如一头猛虎,蛰伏于上游,随时准备扑弑大晋。
王谧适时火上浇油:“殿下,如今还有那谢琰居心叵测…”
这段时间受到的憋屈,令他心态已发生扭曲,就是看不惯谢氏,就是要给谢氏使绊子。
而谢氏在司马元显这里,居然连族人甚至盟友都没有,那谢峯宁愿去朝中也不来西府。
于是王谧彻底放开,毫无顾忌,想怎么诋毁就怎么诋毁。
众人又是一静,王谧的话虽然诛心,但不无可能。
谢氏此举,已站在所有人对立面…
见王谧把这敏感话题挑起,张法顺总算松了口气,这是他一直想说不敢说的。
主要是谢氏声誉太好,其他高门皆有劣迹,就谢氏没有,他担心冒然出头,引起司马皇室反感。
思忖片刻后,张法顺意有所指道:“殿下,谢氏虽有大功,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靠坐于主位的司马元显,注意力又转移至谢氏身上。
他起身负手,于大殿中来回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