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话世界当NPC我被主角缠上

第70章 美人鱼拯救的陆上王子X邪恶的深海女巫(23)(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在童话世界当NPC我被主角缠上》最新章节。

南斯紧紧举着夜明珠,整个人趴在安格斯结实的肩膀上。

两人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冰冷的墙壁,一步一步,缓缓向黑暗中走去。

“等等,这墙上有什么?”

南斯的声音在这寂静的空间,显得格外突兀。

当夜明珠发出朦胧的光线,照到墙壁时,一张陈旧的画像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微微挪过身子,朝画像凑了过去。

“是妈妈!”

画像的人物显然是之前在南斯房间中,那张索菲亚的照片。

那熟悉的面孔,温柔的眼神,如同记忆中的模样,分毫不差地出现在这个密室的画像上。

南斯在心里暗暗嘀咕: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剧情中,根本就没有关于原主母亲的出现。

现在,好多未曾有过的剧情,全部都发生了,这完全超乎了他的预料。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之前遇到了女主,经历过那些熟悉的情节,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穿错了世界。

一旁的安格斯此时突然出声。

“你看这个!”

他的声音打破了南斯的沉思,语气中带着些急切。

伸出手指,用力指了指画像旁边的墙壁。

只见墙壁上,一些奇形怪状,弯弯曲曲的符号和线条,类似巫术咒语,毫无规律地出现在上面。

“难不成妈妈曾经在这里待过?”

南斯在心里暗暗思忖着,回想起之前章鱼族长提到的,章鱼族只有母亲这唯一一位巫师。

他咬了咬嘴唇,下定决心般说道:

“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搞清楚这一切,妈妈提到这里可以帮助我恢复能力。”

夜明珠的光芒在黑暗中微微摇曳,他们的心跳声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

放眼望去,整个墙面那斑驳的痕迹中,一块形状独特,色彩奇异的图案,瞬间吸引南斯的注意。

他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墙壁上,清晰地刻画着一个类似南斯的章鱼,毫不犹豫地跳进一片水池里。

随后,只见其身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就神奇地变成了人类。

“找到了,这就是能救我的办法。”

南斯兴奋地难以自抑,激动地挥舞着触手,重重拍在墙壁上,示意身旁的安格斯。

“有人闯入禁地了,快进去查看。”

门外,一道粗糙且带着急切的声音,骤然传进来。

瞬间打破周围的宁静。

“不好!”

安格斯脸色骤变,心中暗叫不妙。

“他们要进来了。”

南斯的声音因为紧张而颤抖,额头处冒出虚汗。

“赶紧找地方躲起来。”

外面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犹如密集的鼓点,每一步仿佛重重地踏在他们心上,让他们心跳愈发急促。

安格斯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伸出胳膊,一把抓起南斯,就往黑暗更深处躲去。

脚步声越来越近,两人也手忙脚乱起来。

透过夜明珠微弱的光芒,一个破旧的衣柜出现在眼前。

仿佛黑暗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们慌不择路地躲了进去。

柜门还未来得及完全合上,那令人胆寒的脚步声就已经到了眼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明朝末年。山河陆沉,日月无光,东北建奴,西北流民,东南豪强,西南蛮夷!每一样,都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有心无力。大明这驾马车,行驶两百多年,已经到了吱吱呀呀崩溃的边缘!崇祯举目四望,茫然无措!还好觉醒了模拟器!模拟器说杀了魏忠贤,文官无人可制,大明要更快玩完?叶铭:“陛下杀魏忠贤!是取死之道!”模拟器说杀了袁崇焕,东北要大乱?叶铭:“陛下杀袁崇焕,皇太极大喜,庆功宴上陛下不到,皇太极都不敢动筷!”模拟
最爱喝娃哈哈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苏氏的传承:平行世界,一个后世的理工男苏砚穿越到秦末乱世助刘邦建汉,于是一个千年家族开始诞生。自此云梧苏氏穿行于史册夹缝——这场横亘两千年的文明暗战,终要在蒸汽轮机与燧发枪的轰鸣中,迎来最后一次淬火。
晨曦行者
寒朝秘史
寒朝秘史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大魏遗臣
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
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
现代医学博士谢宁,一朝猝死,再睁眼成了古代乡村打爹骂娘、卖媳妇的人渣混蛋。上辈子活活累死的他,本想搂着老天派发的美貌妻子懒懒躺平,可妻子和村民的期望,让他被迫努力,他提高粮食产量,广济良方,就连科举也是一骑绝尘。不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状元?谢宁这个现代医学博士根本不怕。一口气考他个大宴朝第一个六元!被皇帝、太子捧为眼珠子之后,谢宁发现庙堂之高,朽木为官,殿壁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形之辈,凶
霸气侧漏漏你一脸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关于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拒绝加班被开除,叶天激活避世隐居系统。本想找个小山村躺平,却不曾想迷路后来到大唐,遇到了外出散心的李世民。李二:先生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叶天:大唐之幸,百姓之幸,李世民牛逼!李二:先生如何评价李世民?叶天: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x之盛未之有!……本书又名:
两仪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