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镜:遗孤复仇牵出惊天密谋

第319章 断天藤,一分为三阳谋正(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众生镜:遗孤复仇牵出惊天密谋》最新章节。

剧烈的轰鸣声从身后传来,波涛般的气浪中闪过斑斓的色光,映亮了沈逸疲惫脸庞上会心的笑容。

“沈逸!快!”

淡色光罩中,林星然亦是面色苍白,一边维持着光罩不灭,一边焦急地呼唤沈逸。

王扬三人则忙着挥出一道又一道劲气,化解沈逸身后接踵不断的攻击,仅片刻时间,几人额头便已隐现微汗。

身后轰鸣愈发密集,沈逸心中默默估算片刻,回首一望,追击众人已然不远,林星然几人为援手,前行速度一降再降。

其时,九劫天藤由沈逸掷出,经过气浪的摩擦阻滞,速度不胜先前。

沈逸双眼中闪过一抹决然之色,深吸一口气,右手滑过储物袋,将忘川剑攥在手中。

下一刻,长剑发出一声可裂金石的清越剑鸣,骤然盛烈的青光中,沈逸持剑而起,狠狠地斩在九劫天藤第三节与第四节节间处。

在锐器入肉的沉闷响声中,九劫天藤一分为二,基部六节与茎尖三节就此分离。

后方追击人群中,响起一声惊天怒喝。

“翌子尔敢!”

伍先生双目赤红,浑身笼罩在血光之中,一声暴喝过后,蔓延全身的蒙蒙血光骤然而盛,迎风舞动的艳红仿佛跳跃的焰火,一如他难以诉说的愤怒。

沈逸对此恍若未闻,干脆利落将其斩断成两截后,右腿缠上一道青气,而后他顺势扭胯,右腿横扫而出,脚尖点在去势骤减,微下坠的三节九劫天藤上。

砰然闷响中,三节九劫天藤划出一道弧线,翻滚着落向侧后方,切口处,银白色的雷髓随茎干翻腾而点滴洒落,铺散于空中,有若星河贯穿夜幕般耀眼夺目。

丝丝缕缕异样的气息自空中的髓液四散,追击之人此刻骤然醒悟,这便是伍先生发狂欲求之物。

尽管功用未明,但既出自九劫天藤,想来功效与九劫果也有相似之处,何况有人为此几欲发狂,先夺至手中总归不错。

这是黑裙女子与韩礼等人心中共同的想法。

三节九劫天藤往追击众人构成的圆弧边缘斜飞去,距离最近的便是伍先生,然而他只遥看了一眼,便收回视线,继续紧追沈逸。

六节与三节相比,孰轻孰重,一视便知。

他心中的盛怒,在沈逸斩断九劫天藤那一刻,已然达到顶峰。

他不再怒吼,也不再言语,浑身上下散发着极度危险的气息,即便相隔二三十丈,沈逸亦感觉脊背一阵寒凉。

他顾不得后背如刀飞来的目光,身形一闪之下,出现在剩余六节九劫天藤中央一侧,手中长剑青光再起,丈许长的剑芒轻而易举地将其斩成两段。

接着沈逸便如法炮制,一记鞭腿重重抽在其中三节九劫天藤茎干上,顿时将其踢飞向追击众人另一侧。

不知有意或是无意,九劫天藤飞向之处,恰是黑裙女子四人与韩礼几人之间,距两方人马的都相去不远。

众人哪里还看不出来,就是沈逸故意为之的赤裸阳谋,欲令她们两方人马互相争斗,从而赢得逃遁的时间。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天庭办事处
天庭办事处
关于天庭办事处:【群像】天庭最惨人宋君翊卷了整整200年终于考进玉帝的天庭办事处。本以为端上了神仙铁饭碗,从此岁月静好。没曾想入职的第一天就见暴躁同事轮鞭调教北海龙王,输出拉满。新人小宋:我们不是在调解吗?
山茶就酒
四世积累,我在修仙界问道长生
四世积累,我在修仙界问道长生
关于四世积累,我在修仙界问道长生:修《九世轮回经》者,九世轮回,只为成仙。这一世,苏行资质平平。欲奋四世之积累,稳健修道,少结因果。靠自己努力,成为长生之客。然而……“苏大哥,我分灵石养你!“苏兄,前世今生,你都可以在我之庇护下,肆意生长。“苏行,为了你,打穿九天十地又何妨!……苏行无语的看着眼前的羞怯少女,神朝女帝,五界魔君。我只想靠自己的努力,低调修炼,为什么非得要我吃软饭。……杀伐果断,三
旧难忘
斗转江湖
斗转江湖
关于斗转江湖:当武林正邪不分,侠义无存,该如何力挽狂澜,打破这局面?唯有斗转江湖,置之死地而后生!且看无心之人,如何颠倒乾坤,重洗武林!(PS:上本书《绝尘逍遥录》已完结,喜欢武侠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指点一下,多谢!书友Q群:425971558)
后笙
她的苗疆,噬梦之神
她的苗疆,噬梦之神
关于她的苗疆,噬梦之神:一面碎镜,连通异世苗疆。闫慧是现实中饱受压抑的普通人,炎曦却是洪荒蛊寨等候的噬梦之神。她在两个世界间穿梭求生,在现实的荆棘与洪荒的危机中,从迷茫少女成长为执掌梦境的神兽。当魇皇苏醒、末世降临,她必须做出选择——是拯救两个世界,还是彻底成为规则本身?
狸花猫的花
惊溟侠记
惊溟侠记
关于惊溟侠记:大唐末年,传颂开国雄杰的十二惊溟圣碑被毁,民间便传出“惊溟重现,大唐倾覆的箴言,从此大唐武林不再沉寂,庙堂与江湖因“惊溟而交集。无父无母的少年姜云恪,无心入江湖却奈何卷入江湖纷争,于泰山封禅大会上,名惊天下,因此又卷入朝堂的勾心斗角中,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上排名第一的惊溟剑,引得各路覆唐势力、诸侯的注意,厌倦世乱的他,决心归隐山林,却又得知另一身世,卷入更大的局中……(注:本书为幻想
御笔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