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第365章 幽云争锋,谁主沉浮(7)(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最新章节。

作为大宋的宰相,范仲淹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整个大宋。

陛下可以软弱,但他作为宰辅,却必须硬气,争取大宋利益的最大化。

既然辽国没有十足的诚意,只是想糊弄大宋,那就没必要再谈下去。

箫彬听到边关战报,大惊失色。

包拯大军已经兵临幽州城下?

这怎么可能?

他出使的时候,宋军才刚刚出兵攻打涿郡和朔州。

才短短几日的功夫,宋军便已攻下涿郡?

在他印象中,大辽骑兵横行天下,所向披靡,怎么可能如此不堪一击。

更何况,宋军这次还是主动进攻,涿郡和朔州集结了重兵防守,绝不会那么轻易被攻破。

可瞧着范仲淹和大宋群臣的表情,似乎又不像是在撒谎。

以往日大宋士大夫懦弱的性格,大军若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士大夫的态度不可能如此强硬。

装是装不出来的!

天呐,宋军当真如此妖孽吗?

这可如何是好?

箫彬原以为,大宋只要尝到甜头,一定会撤兵,握手言和。

孰料大宋现在的胃口这么大,割让云州八郡都不能满足胃口,竟然觊觎幽云八郡。

这是箫彬始料未及的结果。

不过眼下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幽州战事吃紧,再拖下去,只怕整个幽云十六州都要被大宋吞并。

与其徒增伤亡,不如忍痛割爱,给大辽留最后一点体面。

否则,一旦大宋攻克幽云十六州,大宋的野心会更加膨胀,索求的就不只是幽云十六州,可能是要让大辽称臣,甚至大军一路北上,灭了大辽,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在箫彬眼里,割让幽云八郡,无疑是最小的代价,姑姑应该会同意。

一念闪过,箫彬略作沉吟,似是在谋划什么,而后才艰难地做出回应:

“好……陛下,大辽愿割让幽州八郡!”

“不过事关重大,我还需要回去禀报太后。”

“在此期间,大宋不得再攻打城池。”

音落,群臣都忍不住暗暗咦了一声。

辽国真的同意割让幽云八郡?

赵祯心里更是欣喜万分,包卿说得不错啊,拳头才是硬道理。

弱国无外交,只有实力强大了,才有谈判的资格。

尤其是野蛮的游牧民族,不能讲仁义礼节,只能用拳头说话。

赵祯道:“朕可以让大军撤退三十里,不过,朕希望辽国最好不要耍花样,否则,朕,誓灭辽国!”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箫彬连连点头,态度格外谦卑。

赵祯随即命范仲淹道:“范卿,传旨包拯,停止攻打幽州,大军后撤三十里待命!”

“是!”范仲淹领命。

赵祯目光扫视群臣:“谁愿出使辽国,商榷和谈事宜。”

百官你看我我看你,你推我我推你。

契丹人,豺狼心性,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使诈。

倘若契丹人返回,只怕是有去无回了。

良久之后,才有人站出来,朗声道:“陛下,臣愿往!”

赵祯定睛一看,乃是知谏院富弼,心中很是欣慰,不愧是范仲淹和包拯赏识提拔的贤才,果然胆识过人。

赵祯欣然同意,叮嘱道:“朕知爱卿学富五车,此番出使,切莫辱没大宋国威!”

富弼铿然回应:“陛下放心,微臣定不辱师命!”

随意带上礼部官员,和箫彬一道,沿官道北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梦回真新镇
梦回真新镇
关于梦回真新镇:本书不会出现钛金化,不会有朱紫的任何精灵,因为本人觉得朱紫既垃圾又恶心!剧情也是大致跟着原着走,可能会加入少许漫画元素,基本设定也是动漫设定,不过,战斗环节会加入一些游戏设定,也会对原着做出一些修改。有些精灵在本书中也可以学会一些游戏中不能学会但动漫里可以学的技能,例于喷火龙可以自然学会雷电拳。并且,本书对于有些人物和精灵有着强烈的个人偏见,不止狗毫会被爆锤,有些人气角色和精灵也
S大摆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