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第16章 大汉的天真变了(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最新章节。

此语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大臣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惊讶与狐疑之色。

苏武,从容不迫地从怀中掏出土豆和地瓜的样本,呈递给一旁的侍从,让其转交给刘据。

众公卿听闻,纷纷围拢过来,仔细端详着这两样新奇的作物。

“此物,当真有如此高产?”

“我大汉子民,真的要不再忍受饥饿之苦了么?”

“若如此,我大汉将再无荒年。”

刘据面带笑容的看着众公卿,虽然朝堂上纷争不断,但他们仍旧怀着让天下安定,子民衣服富足的初心。

他朗声道:“苏爱卿之言,句句属实,朕可以担保。这土豆和红薯之事,也是朕全程把控,绝无差错!”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立刻有臣子立刻哭嚎跪地,顿时有人纷纷效仿。

田千秋面带喜色的高声道:“陛下,苏武此番功劳甚大,有了这土豆和番薯,我大汉既可以人人吃饱穿暖,国库也可日益充盈,当重赏。”

石庆也道:“我大汉若能粮食丰足,何愁民生不兴,江山不稳!”

桑弘羊激动的说道:“陛下,此举,比盐铁官营更有裨益啊,真乃天下万民之福,陛下之福啊!”

同时其他对取消盐铁官营有微词的公卿,也纷纷恭贺刘据,恭贺苏武。

刘据点头道:“本次苏武立下不世之功,实乃大汉之兴,朕之兴,拟旨封苏武为关内侯,食邑万户,擢升为户部尚书,以彰其高节!”

“愿苏卿之风范,激励我朝万千子民,共保我大汉之昌盛繁荣!”

万户侯?

户部尚书,又是什么职位?

众公卿无不讶然出声,自汉以来,能封万户侯这无不是军功拙着者,而苏武仅凭种植土豆、番薯便可受宠之此,可见天子的魄力。

至于新的“户部尚书”职位,天子是要改革官制?

苏武跪伏在地,颤颤巍巍的哽咽道:“陛下,臣何德何能?蒙陛下厚恩,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此生此世,唯愿我大汉再无饿殍矣!”

刘据轻轻的将这位民族英雄、汉人节表扶起,温声道:“子卿,有你在,大汉子民无忧了。”

苏武再次哽咽出声,众公卿也无不动容。

刘据再环视众公卿,继续道:“田千秋,历年来追随朕左右,操持一众事宜,且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代价平定齐王谋反,有勇有智,封富民侯,食邑万户。”

“张汤,爱民如子,身怀赤子之心;忠勇无双,朕之左膀右臂,封昭武侯,食邑千户。统领羽林卫,即刻起归化整改期门军,共同管辖。”

刘据话音刚落,田千秋和张汤无不应声跪倒谢恩,张汤更是涕泗横流,不断叩首,额头已见斑斑血迹。

“陛下……”

张汤哽咽着,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得厉害,难以成言。

往昔种种涌上心头。

在汉武帝时期,他身为酷吏,虽秉持着律法的公正行事,却因手段严苛,被众人侧目,遭世人不齿。

那无数个日夜,他行走在朝堂之上,背后是满朝文武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心中的孤独与苦涩无人能解。

那时他心想,别人的眼光他可以置之不理,只要能得到天子的信任就足矣,但不想最后汉武帝也将他无情抛弃。

他曾以为自己会在这条孤独而艰难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背负着骂名直至终老。

直到遇见了刘据。

这个秉公执法,对天子任劳任怨,又爱民如子,蔑视权贵的酷吏,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大殿上的群臣也被张汤感染,无不对刘据的气魄和人品折服!

刘据扶起田千秋和张汤,笑道:“固卿,不要在作妇人状,晚上朕要去讨杯喜酒喝。”

然后又对田千秋道:“田相,继续宣布新政吧。”

田千秋收拾情绪,正色道:“即日起将设立科举制,以广纳天下贤才,共兴我大汉之邦!”

轰!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群臣再一次议论纷纷起来。

一直奉刘彻命,在朝堂上暗中观察的董仲舒再也坐不住了,站出来问道:“陛下,臣斗胆,敢问这科举制又是什么?先帝不是已经推行了察举制么?”

石庆也是察举制的受益者,道:“察举制为我大汉推选出无数能人志士,如今陛下想推倒重来,怕是困难重重,动摇我大汉根基啊!”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其中多数都是察举制的受益者。

“诸位爱卿。”刘据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大殿中回响。

“察举制诚然为我大汉发掘了不少贤才,然而其弊端亦日益凸显。举荐之权往往操于少数权贵之手,使得有才学却出身低微之人难以崭露头角。”

“长此以往,我大汉朝堂之上岂不成了权贵们的私属?又何谈广纳天下贤才?”

说到此处,刘据微微一顿,目光中闪过一丝沉痛:“朕自登基以来,便深知天下苍生之期许,亦明白我大汉欲长治久安,必须革新求变。”

“这科举制,便是要打破门第之见,让天下有才学者,无论出身贵贱,皆有机会凭借真才实学入仕为官,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殿内有思想较为开明的年轻官员,听到刘据的话,不禁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思索。

那些察举制的既得利益者们,脸上依旧写满了不满与担忧。

田千秋见状,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科举制以考试为选拔之法,可考儒家经典、治国方略、诗赋文采等。”

“如此一来,能选拔出真正有学识、有能力之人。而且,这也能激励天下士子勤勉向学,于我大汉之学风、政风,皆有益处。”

刘据微微仰头,目光透过殿顶,望向远方,道:“朕既决心推行此制,便已做好万全准备。”

“朕会命专人制定详细章程,从考场规制到考官选拔,从考试科目到评判标准,皆会谨慎考量,确保公平公正。”

“只要我等君臣一心,定能让科举制成为我大汉选拔人才的利器,为我大汉开创一个人才辈出、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刘据的话掷地有声,回荡在大殿之中。

董仲舒一直在思索天子要推行的科举制,那句“可考儒家经典、治国方略”,直接让他心神俱震,像是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忽然激动的走向御座之下,道:“陛下,老臣斗胆,再请个一官半职,希望能帮到陛下推行新政。”

“老臣以为,当先在部分郡县试行,总结经验后再全国推广。”

来之前刘彻交代他的跟刘据唱反调,顺便观察公卿反应伺机策反的那些话,早就被忘记的一干二净。

大殿内很多公卿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刘据想不到“老神棍”今天这么积极,之前他一直故意忽略董仲舒的存在,就是怕他起什么幺蛾子,却不想他竟然如此开明?

刘据笑道:“先生莫急,还请田相继续讲该如何推行!”

田千秋朗声道:“陛下早在元封元年初时,便在咸阳推行了科举制,如今已筛选出无数栋梁之材,收到百姓的诸多好评,可见此举是治国良策!”

“咸阳?”

“陛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上请先帝去了咸阳,果然在那里韬光养晦,一展抱负么?”

“我去过咸阳,其繁盛远超长安。”

“我家那竖子每日吵着要去咸阳勾栏听曲,乐不思长安啊。”

“听闻那里马路都是什么水泥制成,不惧雨水侵蚀,异常平整。”

“那边的火锅特别好吃。”

“想不到如此繁盛,竟赖陛下恩德。”

“……”

诸如此类,众公卿显然也听过咸阳的变化。

田千秋看着众公卿的反应,心头喜悦,暗说这还是道听途说,如要亲自去一趟,怕是这长安你们都不想回了。

怀念在咸阳的日子啊。

田千秋也感慨万千,随即道:“诸位,听我说。”

等众人安静下来,他继续说道:“在推行科举制之前,你们所担心的问题,陛下早就有所某断,定然不会辜负有功之臣,但尸位素餐者也绝不姑息。”

看着众公卿郑重其事,他到:“即日起,我大汉将在科举制推行之前,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现行官职分成吏部、工部……”

众公卿顿时感觉长在头上几十年的脑袋不够用了,满眼困惑的看着田千秋和老神在在像是看热闹版坐在龙椅上的刘据。

陛下这是想搞什么啊?

离谱!

田千秋道:“等今日颁布各种公职后,自然会有专门的人员辅佐各位熟悉工作流程,也要对尔等进行专门的KpI考核,如果不合格者要进行官员编制考试。”

“同时为了弥补科举制不足,将颁行落榜者官员编制考试,以期发现特殊人才。”

田千秋说完,下面的众公卿更加懵逼了,已经放弃了思考。

刘据打了个哈欠。道:“自然会有专门的人员辅助各位,退朝!”

刘据转身欲走时突然又走回龙椅前,道:“即日起,诸位爱卿巳时上朝即可,早到的也无需殿外等待,右侧办公室有茶水伺候,明天见。”

刘据说完不待众人反应,直接溜之大吉,留下一脸痴呆的众人。

“巳时上朝?我没听错吧!”

良久才有人惊喜出声。

“那岂不是要多睡几个时辰?”

“来早的也不用殿外候着?我这老寒腿有救了啊!”

“陛下圣明!”

“……”

虽然刘据已经走了,但群臣仍旧齐齐的朝空荡荡的龙椅跪拜。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抗战+系统+争霸+反殖民+钢铁洪流)穿越抗战前线,身份溃败部队小兵,武器老套筒没子弹,面对天崩开局,张云峰本想拼掉一条小命,干掉一个鬼已不亏。什么?有系统?那不好意思,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几十人几十条枪,请叫我张排长!几百号人几百条枪,那我得是张营长!占据一地,拥兵数万,我就是张军长!雄踞数省,部将数十万,坦克大炮喀秋莎,那得叫我司令!驱逐外敌,反向殖民,大家谁
古城老巷
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
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
关于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叶晨穿越到了大魏王朝,成为被废的太子。他本想埋头搞钱,做一个纸醉金迷、妻妾成群的皇子,岂料在时局的推动下,他只得除奸臣、荡敌寇、南征北战!蓦然回首,他已然建功立业!
三白金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明朝末年。山河陆沉,日月无光,东北建奴,西北流民,东南豪强,西南蛮夷!每一样,都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有心无力。大明这驾马车,行驶两百多年,已经到了吱吱呀呀崩溃的边缘!崇祯举目四望,茫然无措!还好觉醒了模拟器!模拟器说杀了魏忠贤,文官无人可制,大明要更快玩完?叶铭:“陛下杀魏忠贤!是取死之道!”模拟器说杀了袁崇焕,东北要大乱?叶铭:“陛下杀袁崇焕,皇太极大喜,庆功宴上陛下不到,皇太极都不敢动筷!”模拟
最爱喝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