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第795章 宁王夜访胡家庄!(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最新章节。

面对着老妪的喝问,对面人群中一个男子走出来,将一张名帖递了过去:“我家主子夜深造访,多有冒昧,还请担待。”

嘴里说着担待,语气却颇有几分高高在上的意味。

老妪皱了皱眉,手一挥,那张名帖就落入她的手里,扫了眼名帖,老妪就忍不住一挑眉:“宁王?”

宁王,朱兆元!

堂堂的大明王爷为何来她们这里?

老妪不敢做主,沉吟的看了眼对面的马车,说道:“你们且在这里等着,我前去庄内回禀此事。”

说罢,她身影一闪,就已经没入庄中。

递名帖的男子回到马车边,低语几句,马车的帘子便缓缓拉开,朱兆元迈步从里面走了出来。

他抬头看了看这座胡家庄,不禁想到自己的朱家祖地之行。

“本来还好好的,可不知为何,对方的态度突然变得有些冷淡起来!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他们发现了朱鸣山之死有问题?”

朱兆元至今还有些不解。

朱子圣族内部有分歧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就像是投注一样,有人认为他有希望,自然投的多一点。

有人认为他没希望,自然投的少一些。

可本来支持他的朱鸣山那一系突然改变了主意,连准备好的嫡传血脉王妃也没了,更别说是让其参拜朱子圣像了!

一切转眼成为泡影,实在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以至于他怀疑,这朱子圣族是不是有了更优的选择,不然的话,何至于如此轻易这般的将他抛弃?

还是说,对方这是通过冷落自己,在变相进行敲打,好让自己彻底依附于他们?

可不管怎么说,预定的目标已经无法达成。

正因如此,才有了他的胡家庄之行!

“真的以为没有你们的支持,本王就无法成事了吗?”

“可笑!”

朱兆元却暗暗将这事记下,等到他未来得了大位,定要好好清算这朱家!

“二代老祖有请!”

而正在他沉思间,刚刚那老妪再次现身。

一行人跟随老妪进庄。

不过,老妪却言明二代老祖只见朱兆元一人,让朱兆元的随行人员差点儿发作,还好被他压了下来。

“无妨。”

他一开口,那些人自然不再反驳。

老妪却眯起眼睛,看出朱兆元对身边人的掌控力度极强,显然,不仅仅是依靠这个王爷的身份,还有自身的实力!

很快,老妪就将朱兆元引到了一座别院里。

别院布置的极其奢华,迈步入内,朱兆元很快就看到了胡家庄的二代老祖——胡念熹!

胡念熹侧卧在华贵的软榻上,绝丽姿容,婀娜身形,露出大片雪白,周围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体香。

她并未起身,而是抬了抬眸子。

映出了朱兆元的身影。

“还真是稀客!堂堂的宁王殿下,如何会来我们这荒僻小庄?”

胡念熹其实也颇为奇怪。

虽说她们胡家庄号称是“隐圣”一族,可到底是有妖魔血脉,哪怕是净化了,别人不说什么,心里的防备却还是有的。

朱兆元看着胡念熹,淡淡的说道:“本王来此,是为给庄主一份大造化,只是不知道庄主敢不敢收了。”

胡念熹忍不住娇笑一声:“倒是要让宁王殿下说来听听,是何等的大造化了!”

“做本王的王妃,未来的皇后!”

朱兆元一字一顿的说道,“不知庄主可敢否?”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苏氏的传承:平行世界,一个后世的理工男苏砚穿越到秦末乱世助刘邦建汉,于是一个千年家族开始诞生。自此云梧苏氏穿行于史册夹缝——这场横亘两千年的文明暗战,终要在蒸汽轮机与燧发枪的轰鸣中,迎来最后一次淬火。
晨曦行者
原神:被雷电影收入眷族
原神:被雷电影收入眷族
关于原神:被雷电影收入眷族:穿越提瓦特变成一只凤凰,被影收入眷族!系统却让涅盘500年,结果错过了坎瑞亚之变。世界这么大,我想看个锤锤,各种浪!
狗月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世事百态:南北朝时代风云激荡,世事纷纭。政权如走马灯般更迭,民族融合日益加深,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孕育出众多历史英杰与璀璨文化。然而,伴随辉煌的是社会的剧烈动荡与民众的艰苦生活,动荡不安与民生维艰成为该时代不可抹去的印记。尽管如此,南北朝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可儿妙桃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关于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高楷穿越乱世,成了一介刺史。内有臣属反叛,外有强敌围攻,危在旦夕。幸好,意外觉醒望气术,可识人才、察地理、观天象。从此,一个个尚在草莽的文臣武将,被他发掘,助他争霸天下。江山如画,大浪淘沙,一回首,他已成为开国皇帝。
高煎果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关于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拒绝加班被开除,叶天激活避世隐居系统。本想找个小山村躺平,却不曾想迷路后来到大唐,遇到了外出散心的李世民。李二:先生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叶天:大唐之幸,百姓之幸,李世民牛逼!李二:先生如何评价李世民?叶天: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x之盛未之有!……本书又名:
两仪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