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第1414章 示威与反示威,试探与反试探(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蜀汉之庄稼汉》最新章节。

事实上,这还是只是最低价。

高的时候,能达到五千钱。

冯大司马叹息,“百姓之困苦,只怕已不足用苦不堪言来形容。”

“据我所知,河北有些地方的粮价,甚至已经接近万钱。”

卢毓默然,不敢接这个话。

冯大司马转身,又指了指西边,问道:

“那卢公可知,我后方的晋阳,粮价是多少?”

卢毓摇头:“不知。”

“三百五十钱。”

卢毓猛地瞪大了眼,忍不住地提高了声音,脱口而出地说道:

“不可能!”

冯大司马淡淡道:

“没什么不可能,顺着这里往东走,出去就是太原,卢公若是不信,直接去看看就是,左右不过是十来日时间,耽误不了多少时日。”

卢毓盯着冯大司马,似乎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出异样。

但冯大司马神色平静,仿佛只是在说一件平常的事情。

卢毓不得不放弃,同时在心里考虑起这个事情的真实性。

他本来是知道汉国国力乃是当世最强,但以举国之力攻打河北,打了大半年,仅仅是数十里的后方,粮价居然这么便宜,在他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

他不知道的是,太原郡本就是作为平城的工业基地的粮食供应地所在,兴汉会这些年提高太原粮食产量这方面,可是花了大力气。

再加上大汉联合储备局的刻意打压,太原的粮价自然不可能提上去。

“那卢公可知河东现在的粮价?”

“不知。”

“四百钱。”

河东的世家被暴力犁了一遍,再加上推行新政,极大地增加了自耕农数量,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粮价维持在四百钱上下,既不会谷贱伤农,又可以提高自耕农的积极性。

“那卢公可知长安的粮价?”

“不知。”

“五百钱。”

作为首善之地,大汉帝国的心脏,商旅往来,富户云集,权贵扎堆,粮价高一些,可以理解。

“卢公可知大汉粮价最低的地方是在哪里?”

“请冯公明示。”

“蜀地和凉州,皆是三百钱。”

蜀地自不必说。

此时的凉州与后世不同,乃是水草丰茂,畜牧发达的富饶之地。

凉州主要河流如弱水等,春夏之季常发大水,可以乘船直达居延泽。

冯某人主政凉州时,曾下令不得在居延泽周围伐树,围湖造田,甚至还立碑为戒。

不是因为什么环保,而是居延郡作为凉州的主要产粮区,需要居延泽作为天然水库,蓄水防洪。

让人反直觉的事实是,凉州的粮价,在整个后汉时期,只要没有战乱,都会比大汉内地低。

“那卢公知道大汉所控之地,哪里的粮价最贵?”

“不知。”

“雒阳,一千钱。”

雒阳唯有崤函古道与关中相通,想要利用大河,不是说不行,而是太过耗费人力物力。

两汉四百年,光是开凿潼关到函谷关这一段大河两岸的纤夫栈道的工程,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但……修修停停,停停修修,直到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大规模运粮。

除非是败家子,对运十船沉九船的损耗无动于衷。

再加上雒阳新复,又是处于前线,粮价自然是最高。

但饶是如此,仍要比邺城低了数倍。

说完了粮价,冯大司马这才对着卢毓微微一笑:

“卢公你说,如果长安的粮价涨到一千钱,邺城的粮价会涨到多少?一万钱?还是三万?十万?”

粮食这种民生必需物,价格涨幅过了一定阈值之后,就不再是继续线性往上涨,而是以幂函数级别地向上涨。

因为有价无市。

最怕的就是你开再高的价格,也买不到。

“现在的邺城百姓,用三五千钱才能买一石粮食,卢公不担心邺城百姓受苦,反而担心只用三五百钱就能买到同样粮食的大汉子民受苦?”

冯大司马发出了灵魂暴击:

“此与屠城之军责问仁义之师当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卢毓已经有些控制不住自己,只见他双腿一软,直接瘫坐回座位上。

冯大司马不去管对方,大热天的,说了这么多,有点口干,他向着左右示意了一下,很快,左右就端上来一碗散发着冷气的冰酪。

经过这么多年改良,冰酪所用的羊乳和牛乳已经不再是像最早那般有腥臊味。

所加的糖也不再是麦芽糖,而是蜂蜜。

挖了一大勺放入嘴里,滑腻爽口,委实是夏日里的消暑良物。

“给卢公也来一份。”

一口气炫了大半碗,冯大司马这才重新开口道:

“司马公刚领兵到苇泽关,便派了卢公前来,试探也好,示威也好,邀战也罢,足见其志。”

说着,冯大司马别有意味地笑了一下,“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司马公快要到古稀之年了吧,还是已经到了?”

“如今居然还要亲自领军,于阵前与永相争,真可谓老骥伏枥是也。只是不知道,以司马公之高龄,尚能适军旅之苦否?”

卢毓本没想着吃这冰酪,但光是闻那香甜之气,就让他忍不住。

听到冯大司马这么一说,他只道对方这是明褒暗贬,于是连忙嘴里的冰酪咽下去,肃容道:

“冯公既知老骥伏枥,岂不知老当益壮之理?太傅年事虽高,然则这些年来总理河北军政,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众人皆服。”

冯大司马嘴角轻轻一挑,笑容有些古怪起来:

“哦?是吗?司马公以这等高龄总督河北军政,要做到事无巨细,无一遗漏,岂非要日日熬夜,难有闲睱?”

“太傅为大魏鞠躬尽瘁,即便夙兴夜寐,亦无怨言。”

冯大司马呵呵一笑,点头,略有感叹:

“其实抛开双方立场不谈,今天下能入我眼者,唯有司马公而已。”

“就算我与他各为其主,我亦深为佩服其韧性不拔。有生之年,能与司马公这等人物做对手,不亦是人生一大快事乎?”

听到冯大司马这番英雄惜英雄的话,卢毓大感意外,没想到冯公对太傅竟然是这等看法。

再一想,又觉得合情合理。

此人一语就道破了太傅派自己前来的深意,甚至还反手就给了自己巨大的压力。

冯公与太傅,两人果真是天生的合格对手。

非自己这等愚凡之辈所能比拟。

一念至此,卢毓不由地感叹道:

“若是太傅得闻冯公这番话,说不得亦会有知己之感。”

冯大司马忍不住地笑出声来,看出来很是高兴,举碗代酒,说道:

“只是司马公年事已高,又要夙兴夜寐,那可行注意保重身体,也免得说冯某占了年少的便宜,胜之不武。”

“却不知司马公胃口可还好?一日能吃多少?”

卢毓想也没想,直接答道:

“太傅年老,自是不如青壮,又多劳累,一日数升而已。”

冯大司马微笑点头,再一次招手,让人送上来一个木盒。

“酷暑难耐,本就胃口不佳,这里面有我平日所食的冰酪一盒,卢公请代我转交司马公,调剂一下胃口,也好能多吃一些。”

“谢过冯公。”

冯大司马目光幽幽,笑意盈盈。

司马懿事烦食少,年近古稀,偏又要夙兴夜寐,岂能久乎?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阿姐,我中举了!
阿姐,我中举了!
陈秀才苦读一辈子也没能中举,临死之前对大女儿嘱咐道:“一定要让你弟弟读书,让他考取功名,不然爹,死不瞑目!”长兄如父,长姐如母。陈招娣带着爹的遗愿,毅然决然放出了自己的条件,“想要迎娶自己,就必须要送小弟去读书。”村里其他人沉默不语的时候,逃难来的糙汉眼巴巴将陈招娣与陈及冠两姐弟带回了家,任劳任怨供养小舅子读书。多年以后,衙役敲锣打鼓,簇拥陈及冠来到村里。“阿姐,我中举了!”......意外落水
螳螂爱跳舞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抗战+系统+争霸+反殖民+钢铁洪流)穿越抗战前线,身份溃败部队小兵,武器老套筒没子弹,面对天崩开局,张云峰本想拼掉一条小命,干掉一个鬼已不亏。什么?有系统?那不好意思,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几十人几十条枪,请叫我张排长!几百号人几百条枪,那我得是张营长!占据一地,拥兵数万,我就是张军长!雄踞数省,部将数十万,坦克大炮喀秋莎,那得叫我司令!驱逐外敌,反向殖民,大家谁
古城老巷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