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娱乐1998,作家到娱乐大佬》最新章节。
终剪权就是最终剪辑权,可以说是好莱坞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电影从开始到结束,终剪权就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导演往往有自己的艺术诉求,剪辑时多多少少都会根据主观意识剪片。
制片方拿到最终剪辑权的话,大多数情况下就会从纯粹的商业利益方面来考虑,时长和内容都跟导演想的角度不一样。
电影在院线上映时,时长越贴合观众平时的观影习惯,票房往往会更加好,再就是把个人化和晦涩的情节直接删掉,方便观众容易看懂。
制作方如此做法无疑是背离了导演的艺术追求,甚至是抹杀了导演拍片的意图。
两者之间的矛盾有时真的无法调和,只能看投资人更加偏向谁。
好莱坞能够拥有终剪权的导演,无疑不是功成名就之辈。
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蒂姆·伯顿等,而且能够获得终剪权,其实是成为了电影的制片人之一,不再只是单纯的导演了。
迈克尔·道格拉斯、汤姆·汉克斯、汤姆·克鲁斯等几个演员食物链顶端的人,同样都是成为了电影的制片人之一,不再是导演的提线木偶。
吴雨森未来同样会成为在好莱坞拿到终剪权其中的一员,担任《风语者》的制片人和导演,不过票房扑街,导致八大之一的米高梅破产。
终剪权自然是没资格拥有了,只能是继续当制片人的工具人和背锅侠,执导两部电影双双扑街之后,回国靠着光环执导了《赤壁》。
《赤壁》靠着《三国演义》在亚洲的影响力,尽管是口碑稀烂,可是依然赚得盆满钵满,不过之后就靠着《太平轮》又把小马奔腾干破产了。
国内外两家电影公司都被一人干黄,同样算是一份不小的成就了。
终剪权在好莱坞已经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制作方和导演往往都是互不相让,产生了不少知名案例。
《美国往事》的导演剪辑版本时长长达269分钟,四个半小时还要多。
1984年5月戛纳电影节首映时,为了安抚发行商,缩短到了229分钟,不过对影片质量影响不大。
不过等到6月要在北美首映时,时间直接被缩短到139分钟。
华纳兄弟找来的制片人确实是为了观众考虑,可是在没有导演的参与之下,重要内容都被删减,票房和口碑双输。
导演被气得直接进了医院,还没坚持五年就郁郁而终去找上帝控诉华纳兄弟了。
2012年,《美国往事》完成修复,尽管由于版权问题只恢复到251分钟,可是已经还原到本该有的质量。
戛纳重映再次收获一片好评,豆瓣评分直接冲到了9.1分。
《异形3》的制作方和导演同样因为终剪权闹得不可开交,导演大卫·芬奇直接不承认否认执导过,而且还声称“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讨厌它!”。
这种纷争不仅是在好莱坞,全世界的影视圈都存在,华夏同样不例外。
《假装情侣》的导演刘奋斗没有争夺到终剪权,最后直接被署名“前期导演”!
《浮城谜事》的导演娄夜成为了内地第一位放弃署名的导演!
等等……
华夏影视圈的制片方和导演拥有的终剪权,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能算是终剪权,终剪权一直是属于“大剪刀”。
好莱坞的制片方和导演能拿到的终剪权才是正儿八经的终剪权,而且北美可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要是票房好可就是名利双收的事,所以关于终剪权的争夺才尤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