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山那头是北京》最新章节。
天山那头是BJ
长婴
上世纪七十年代九月下旬,下半夜,连部训练场中心,旗杆中央上的喇叭,就响起了紧急集合号声,一个个睡得迷迷糊糊的新兵们,紧急爬起床,还来不及整理,就穿戴整齐,快速赶往连部食堂大厅集合。
明天就是十一国庆节了,训练了几个月的新兵们,为了庆祝十一国庆节,和对新兵们的授枪仪式,食堂大厅已经挂满了彩旗,好一派节日气氛。
连长站在食堂大厅前台大红标语下,简单地作了今天晚上紧急集合,和有特别任务的说明。
连长说:“昨晚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我们连,今天派出两个排的战士,进入天山二百多公里深处,一个叫做菊花台的峡谷底,去埋设兄弟部队剩下的一百多米的电缆,因时间紧,路途远,必须提早行动,让大家辛苦了。”
然后,连长又补充说:
“你们虽然是新兵,但通过几个月的部队教育、学习、训练,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了,为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你们已经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现在是党和国家检验我们的时候了,今天的任务是关系到我国国防建设的大事,作为一名军人,上级的命令,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大家抓紧时间吃早饭,由一排和二排长,带领各排各班部队前往,由于中午要在山里吃一顿午饭,炊事班派出准备好了的几名炊事兵,带上炊具和食物也一同前往目的地。”
凌晨4点不到,食堂就开饭了。
炊事班将要带到山里去的食物早已经装车完毕。
我们两个排一共六十多人,快速吃完早饭,分乘两辆由营部派来的敞篷军车,各自带上铁锹上车。
天还没有亮,车就向天山二百多公里深处出发了。
天山北麓以外,秋意隆隆,处处都是片片金黄,道路两旁的瓜果,飘来阵阵清香。
军车路过村旁盛开金黄色的菊花花圃,朵朵都张开笑脸,列队欢送战士们远去。
然而,天山深处,不像山外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虽然才是九月下旬,但进入天山,气温已经降至零下了,嗖嗖的西北风,刮得天山雪松,阵阵怒吼。
天山上特有雄鹰,乘着风,拍打着翅膀,在我们头顶上盘旋,它似乎在提醒战士们,注意保暖,山里冷得很。
飘落的雪花,拍打在战友们的脸上都睁不开眼睛,尽管穿着军大衣,但人人身上还是感到阵阵生冷,寒意逼人。
经过几个小时的山路急行,翻过冰达板,我们终于到了菊花台的峡谷底。
下车一看,两条黑色碗口粗的电缆,静静地躺在一人多深、半人宽,裸露在沟底里,它横贯天山,蜿蜿蜒蜒向天山以外伸去。
这两条电缆,是从边防直通往BJ的战备军用通讯电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这一百多米的电缆沟,一个连的战士,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埋完。
可是兄弟部队,为什么不埋完,就走了呢?是他们另有紧急任务还是?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是一个警卫连,又是一众新兵。
然而,作为军人,不管是什么兵种,服从上级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去完成战备任务,是军人的使命和责任。
电缆沟,七、八十厘米宽,一米八深,站在电缆沟峡谷底,抬头望去,离山峰顶,看样子也有一千多米高吧。
两条碗口粗的黑色电缆,已经铺设好了,静静地躺在沟底,只要将两边挖出来的沟土,用铁铣把它推入电缆沟,把整个电缆埋上,再把沟填平,然后战士们手拉手排上队,把虚土踩平、踏结实,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因为中午回不去,就要在山里吃午饭,因此,炊事班几名炊事兵,带上准备好了的半成品和军用罐头,他们又找了一个斜坡,迅速挖好能放行军锅烧饭的灶台,架上锅,就地折取山里的死树枝子,开始烧火煮米做饭了。
在两名排长的指挥下,气温虽然是在零下好几度,但是个个战士甩开军大衣,还是干得汗流浃背,大约下午三点多钟,饭已经做好了,电缆沟也基本埋完,剩下的是待吃完午饭,把电缆沟上的虚土踏实就算完满收官了。
这次我们两个排去执行这项特别重要的施工任务,连领导为了检验我们这批新兵,决定,连领导们不参加,只选派两名排长带队,和各位班长一起,指挥新战士们,去单独完成这项国防战备施工任务。
一百多米长的电缆沟,六十多个人,每人只有埋两米多的任务,虽然任务不重,但排长还是号召大家,抓紧时间,天气不等人,争取在午饭前,把电缆沟埋完再吃饭。
结果,大家齐心协力,只用了三、四个小时,就将全部的电缆沟埋好了,并踏结实了电缆沟上的虚土。
经过排长、班长们的检查,和对前面埋的电缆沟对比,在质量上的确没有问题,这就放下了心。
完工了,开饭了,炊事兵们,将饭菜送到各班围坐的地域,大家兴高采烈,战士们边吃、边笑、边唱、边议论此地。
然而,在这样艰苦环境下的电缆沟,那时也没机械作业,不知道兄弟部队是怎样挖出来的,何等的艰苦啊?而我们埋这点电缆沟又算得了什么呢?
午饭完毕,排长通知大家,开始向车上装载施工工具和锅碗瓢勺等,准备向山外出发。
此时是:九月二九日下午五时许,山里又开始起风了,风中夹着比我们来时更大的雪花,山鹰也不见了,只听到山上被风刮得阵阵松涛的怒吼,和崖下川急的水流声。
天山深处,因山高谷深树多,天黑的也特别早,此时还不到下午五点半钟,再加上漫天的雪花,空中变得朦朦胧胧,二十几米开外,后面的车就见不到前面车的影子了。
天山沟谷底比较深,军车先要爬上山梁,翻过天山的冰达板,迂回几十个弯和悬崖峭壁,才能出山。
因为有一辆车要装铁锹工具及锅碗等,所以这辆车只能坐上少部分人,要有一名排长在后车压阵,排长就坐在后车驾驶室里。
另外一辆车就必须要装载四十多个人才能行,为了安全起见,人多的车必须走在前面,让后面的车随时监视着前面车和车上人的安全等。
因为人多坐不下,前车的战士们只能穿着大衣站着,由于下雪刮风,大家只好背向车头,面向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