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给宝儿去信
“刘老先生!”伴随着清脆而又响亮的呼喊声,五婶轻轻地叩响了那扇已经显得有些斑驳的木门。
“我给您送些吃食过来啦!”话音刚落,只听见屋内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紧接着便是那熟悉的“吱呀”声响起,门缓缓地被打开了。
只见刘老先生拄着一根精致的紫檀拐杖,步履蹒跚地从屋里走了出来。阳光洒在他那长长的银须之上,闪烁出丝丝光芒,仿佛给他整个人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哟,原来是秀梅啊!快快快,快进来坐坐。”刘来先生满脸笑容地说道,一边热情地招呼着五婶进门。
待五婶走进院子后,刘来先生微微抬起头,用力地嗅了嗅空气中弥漫着的味道,不禁赞叹道:“嗯……这辣白菜腌制得可真是地道啊!比起那永州城里的老字号都还要香上几分哩!”
五婶微笑着将手中提着的竹篮轻轻放在了院中的那张石桌上,然后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了一封信纸,递给刘来先生,并说道:“宝儿来信了,说是煜哥儿的百日宴就要到了,特意邀请咱们去京城呢!”说着,她便将信纸递到了刘来先生的面前。
刘来先生赶忙伸出手接过信纸,然后不紧不慢地从口袋里摸出一副老花眼镜戴在了鼻梁上,开始仔细地阅读起信件的内容来。
随着目光在信纸上缓缓移动,刘来先生的嘴角渐渐地扬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宝儿这孩子啊,都已经当娘了,却还是这般念旧。”他轻声感叹道,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宝儿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突然之间,只见刘来先生微微皱起眉头,似乎脑海之中有一道灵光闪过,紧接着他便如同恍然大悟一般猛地抬起头来,目光直直地望向正站在一旁的五婶,开口询问道:“哎呀呀,瞧我这记性!差点就给忘了,秀梅啊,不知道谨言那小子现如今在督察院里做事进展如何啊?是否一切都还顺遂呢?”
听到这话,五婶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笑容,她乐呵呵地回应道:“哎呦喂,刘来先生,您可是有所不知啊!我听人说,谨言那孩子最近升职啦!在督察院里头干得风生水起的呢!”
刘来先生听闻此言,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伸手轻抚着自己下巴处那一缕长长的银色胡须,若有所思地沉吟片刻后说道:“如此说来,倒也确实是时候过去探望一番了。”
紧接着,他仿佛又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一般,突然间压低了嗓音继续说道:“说起这个嘛,我那套家传的砭石针,一直闲置着也是浪费,不如趁着这次机会,拿去给煜哥儿开个光,也好保佑那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话音未落,刘来先生已然站起身来,迈着大步朝着屋内走去,同时口中还念念有词地吩咐道:“秀梅,你且先稍等片刻,待我收拾一些珍贵的药材一同带过去。”
五婶跟进去,只见满屋药香。刘来先生从紫檀柜里取出个鎏金匣子,打开是一套砭石针,针尾缀着红绸:";这是先师传下的,专治小儿惊风。";他又从墙角搬出个陶罐,";这里头是铜山特产的灵芝,正好给宝儿补身子。";
";您儿子在京城可好?";五婶帮着打包药材,";听说在朱雀门开了间药铺?";
刘来先生叹道:";几年没见了。";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我那还有几本《小儿推拿秘要》,正好给宝儿带去。";
暮色降临时,五婶挎着装满药材的竹篮往家走。刘来先生立在檐下,银须在晚风中轻扬:";告诉宝儿,我收拾收拾,过几日就动身。";
五婶回头笑道:";您老放心,路上有我们照应。";她忽然压低声音,";听说京里的贵妇最爱铜山的药材,咱们多带些去,没准能卖个好价钱。";
夜色渐深,刘来先生家的灯火还亮着。
吃过晚饭后,五婶张秀梅坐在堂屋的八仙桌前,看着丈夫执笔写信。烛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信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映得";百日宴";三个字格外醒目。
“写清楚些,”五婶一边用手指点着桌面,一边认真地叮嘱道,“就说咱们这次过来带了好些铜山当地的特产呢,可不能漏下一样。尤其是刘老先生亲手炮制的那些珍贵药材啊,都得一一写明咯。”
说着话儿,五婶像是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连忙补充道,“哦对了,千万别忘了提到那幅《百子图》呀!宝儿可是最喜爱这幅画啦。”
李老五听后赶忙点头应承下来,随即拿起桌上的毛笔,饱蘸了一下砚台中的墨汁,便开始奋笔疾书起来:“此次前来京城,特备铜山特产如下:茯苓糕整整十斤呐,都是用上等食材精心制作而成;还有那味道鲜美的辣白菜,足足有五大坛之多;党参和天麻也各准备了三斤哟,皆是品质上乘之物;另外更有刘老先生家传的砭石针一套,以及极为难得的灵芝,足有二两重哩……”写到此处,李老五忽然停下手中的笔,转头看向五婶问道:“媳妇,咱这绣品要带几件过去合适呀?”
只见五婶快步走到西厢房门口,弯腰抱起一摞厚厚的绣品走回堂屋,然后将它们轻轻地放在桌子上,边整理边回答道:“全都带上吧!喏,这一幅精美的《百子图》,就留给煜哥儿,给他添添福气。而这几幅色彩艳丽的《牡丹富贵》嘛,则可以拿去送给宝儿,让他当作礼物送与他人也好。”
说到这里,五婶忽然压低了声音,凑近老五耳边悄声说道:“我之前可打听到了消息,说是京城里的那些贵妇人呐,最喜欢咱们铜山这边的绣品啦。所以咱们这次得多带一些过去,说不定还能卖出个不错的价钱呢。”
老五微微颔首,手中的笔不停歇地继续书写着:“……绣品《百子图》一幅,此图针法细腻,色彩鲜艳,一百个孩童或嬉戏打闹、或安静读书,神态各异,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