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为师父做美食
";戌时已至,屋内一片静谧,只听得那座古老的铜壶滴漏发出轻微的“滴答”声。
老人缓缓从怀中抛出一只精致的砭石针匣,匣子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后稳稳落在桌上。
他目光如炬,凝视着眼前的众人,沉声道:“记住,热毒多挟湿邪,放血之时必须见到血色转为鲜红方可停止。”
说罢,他猛地转过头去,对着那些站在一旁瑟瑟发抖的药童们冷冷一笑,厉声道:“你们还都愣在这里干什么?赶紧将病人出汗后的温度以及放出的血色深浅详细记录下来,今夜务必交出整整十页脉案!若有差池,定不轻饶!”
随着时间的推移,铜壶中的水滴不断落下,指针渐渐指向了亥时。此时,躺在床上的那个汉子原本急促的喘息也逐渐变得平稳起来。
而一直守候在床边的英子,则早已累得瘫坐在地上,她头上插着的银针不知何时竟然少了三支。
仔细一看,这三支银针竟颤巍巍地扎在了不远处一尊铜人的“百会”“涌泉”和“劳宫”三个穴位之上,而这三处穴位恰好正是今日老人所传授的关键要冲所在。
刘老先生则静静地走到那尊青铜人像前,伸出手轻轻摩挲着它心口处那块已经被历代医者抚摸得光滑锃亮的包浆。
在微弱的烛光映照下,这块包浆闪烁着温润的光芒,宛如一颗永远不会衰竭的医者仁心,默默地跳动着……
夜色依旧深沉,五更梆子那清脆而悠长的声音尚未停歇,慧养堂的后厨之中已经悄然飘起了一股奇异的香气。这股香气仿佛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穿透墙壁和门窗,弥漫到整个院落。
在后厨里,李宝儿正忙碌地准备着一道特别的美食。她小心翼翼地将昨天刚刚获得的铜山茯苓放在石臼中,慢慢地研磨成细腻如面粉般的粉末。然后,她将这些茯苓粉均匀地混入提前泡发了整整三天的糯米当中。
接下来,一只新鲜宰杀的小母鸡被摆在案板上。李宝儿手法娴熟地取下鸡胸部位的嫩肉,仔细地将其剁成细碎的肉茸。
接着,她用浸泡了天麻的清水轻轻地抓起这些肉茸,直到它们变得柔软而富有黏性。
随后,她将处理好的糯米和鸡肉茸一起放入锅中,用文火把它们慢慢煨煮起来。
就在这锅粥即将煮熟的时候,李宝儿又精心挑选出七颗色泽鲜艳、圆润饱满的枸杞,轻轻撒入锅中。刹那间,锅里的食材相互融合,散发出更加诱人的香气。
“师父,请您尝尝我做的这道粥。”李宝儿双手捧着一个精致的青瓷盅,脚步轻快地迈进了针灸堂。
此时,刘老先生正在专心致志地为患者施针治疗,他那银色的胡须上还沾染着一些细小的艾绒碎屑。听到李宝儿的呼唤声,刘老先生暂时停下手中的动作,微笑着转过头来。
刘老先生接过青瓷盅,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那扑鼻而来的香气,然后轻轻地抿了一小口粥。突然间,他那双原本平静如水的眼睛猛地挑起眉毛,脸上露出一丝惊讶的神情。
“这米浆在研磨的时候一定经过了至少三遍精细的过筛吧?还有这鸡茸,想必也是经过足足三百下的捶打才会有如此细腻的口感——宝儿啊,你这可是把制药的功夫都用到庖厨上面来了!”刘老先生一边细细品味着口中的美味,一边忍不住赞叹道。
东窗外,英子正带着新弟子们晨练认穴。少女发髻歪斜,却能将砭石针精准刺入铜人";曲池穴";,引得药童们阵阵喝彩。
刘老先生瞥见,粥勺轻点窗棂:";那丫头前日扎委中穴还手抖,如今倒有三分你当年风范。";
清明雨细,李宝儿撑油纸伞采来带露的嫩艾。青汁与粳米粉揉作碧玉团,裹进枣泥、松仁、桂花糖三味馅。蒸笼起雾时,特将两枚包入安神丸,暗纹掐作葫芦状。
";艾叶温经散寒,师父白日灸疗耗神,正需补益。";李宝儿掀开竹屉,青团如翡翠列阵。
刘老先生咬开暗纹青团,喉间漫开酸枣仁的甘苦:";好个宝儿!把合药之术藏在吃食里。";他忽然朝庭院努嘴,";瞧见阿竹没有?那小子昨日在活羊身上试灸,被踹了三脚也不撒手。";
院中传来惊呼,英子正用银针挑开阿竹被羊踢肿的膝盖放瘀血。少年疼得龇牙咧嘴,手里却紧攥着灸条练习隔姜灸法。
未正值那药香味最为浓郁之际,只见李宝儿动作熟练地将那口精致的砂锅稳稳当当地放置在了小巧的炭炉之上。
砂锅中,一只肥美的乳鸽安静地躺在其中,其腹中被巧妙地塞入了来自铜山的党参,此外还加入了当归和黄芪等珍贵药材一同炖煮。
不仅如此,李宝儿更是别出心裁地添加了半勺产自永州的香辣酱,以此来提升这锅炖汤的鲜美滋味。
随着火势渐旺,锅里的汤汁开始翻滚沸腾起来,表面浮起了一层薄薄的浮沫。李宝儿手持大勺,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浮沫一一撇去,然后轻轻地投入了三片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竹荪。
“师父,请您尝尝这汤,润润喉咙吧。”李宝儿双手捧着一只描金汤碗,恭敬地递到了刘老先生面前,脸上满是关切之色,“白天的时候听您讲授‘烧山火’针法,累得您嗓子都有些沙哑了呢。”
刘老先生微笑着接过汤碗,用勺子轻轻舀起一块颤巍巍的竹荪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味。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笑着打趣道:“想当年我教你辨识各种草药的时候,可没见你像今天这样殷勤啊!”
遥想当年,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初出茅庐的少年,对于这些复杂精妙的知识和技能尚未掌握分毫。
而您呢,也不像如今这般需要耗费如此巨大的心力来教导我、引导我前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我已逐渐成长起来,而您则在这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日渐辛劳。但正是因为有了您当初的耐心与付出,才有了今天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