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老娘的鼓励
她缓缓伸出那布满老茧的手,轻轻地舀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四物汤,动作娴熟而又带着几分岁月沉淀的温柔。
她将那碗四物汤小心翼翼地递过去,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开口说道:“当年啊,萧家太爷爷可是赤脚进京去考太医的。那时候穷啊,连一双像样的布鞋都没有。大冬天的,那冰天雪地的,就那么光着脚走在路上,每一步都踩得生疼。
可他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非要去那京城闯一闯。”说话间,她腕间那只已经褪色的银镯随着动作碰着瓷碗,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若不是那场可怕的灾荒,以及随之而来的改朝换代,我们萧家又怎会背井离乡,来到这肖家村落脚呢?
那灾荒如恶魔般肆虐,让无数人失去了家园和生计,我们萧家也未能幸免。原本的生活被彻底打破,我们不得不踏上未知的路途,寻找新的安身之所。
她低头看了看那银镯,接着说道:“如今咱们家的宝儿终于把主上曾经做的事,继续做了下去。真是好啊/”
坐在一旁的张秀梅,赶忙从怀里摸出一本有些泛黄的绣样册子,双手捧着递到老人面前,脸上带着几分期待,说道:“您瞧,这是宝儿让试的新纹样。”
老人接过那册子,轻轻翻开,只见泛黄的宣纸上,一幅独特的图案映入眼帘。
那针灸穴位图与喜鹊登枝的图案巧妙地相融在一起,针灸穴位的线条勾勒得十分精细,而喜鹊登枝的图案又栩栩如生,仿佛那喜鹊下一秒就要从纸上飞出来一般。
张秀梅在一旁解释道:“说是要卖给太医院官眷的,这针法纹样里头啊,都藏着医理呢。您看这喜鹊的眼睛,其实对应的就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要是用对了针法,对身体可有大好处。”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着的王杏花突然站起身来,走到那樟木箱子前。她缓缓打开箱子,在里面翻找了一阵,然后翻出一个布包。
她将布包拿到桌子上,轻轻抖开,原来是一件已经褪色的嫁衣。那嫁衣虽然颜色已经黯淡,但上面的盘金绣活计依然精美绝伦。
王杏花抚摸着那嫁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回忆,说道:“这上边的盘金绣活计,当年在永州府比绣的时候可是夺过头彩的。
那时候啊,自己年轻气盛,带着这件嫁衣去参加比绣。看着周围那些绣工精美的作品,心里也有些打鼓。
可当自己把这嫁衣展示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那金线绣出的牡丹,仿佛带着生命一般,娇艳欲滴。”
她伸出枯瘦的手指,轻轻点着牡丹花蕊,说道:“你带去京城,就说是王家祖传的技法。这可是咱们王家的宝贝,说不定到了京城,能让那些达官贵人眼前一亮呢。”
宁静的小院里,时光仿佛缓缓流淌,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谧。突然,院外传来谨行爹那中气十足的吆喝声,声音洪亮而有力,在静谧的空气中回荡开来。
只见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肩膀上扛着一根刚刚砍伐下来的樟木,正大步流星地走进院子。那樟木粗壮而笔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看就是上好的木料。
“娘!秀梅要的绣架料子备好了!”谨行爹一边说着,一边将樟木稳稳地放在院子的空地上。他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听到声音,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慢悠悠地从屋内踱了出来。她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神依然矍铄,步伐也还算稳健。
老人缓缓走到木料前,目光在樟木上仔细地打量着,仿佛在审视一件珍贵的艺术品。随后,她从发髻上取下一根银簪,轻轻在樟木上划出道弧线。
那银簪在阳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划过樟木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这处要留榫卯,将来好拆了运进城。”老人的声音不紧不慢,却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此时,温暖的日头已经悄悄爬上了太阳架,金色的阳光洒在院子里,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三个人围坐在樟木旁,开始认真地商定接下来的章程。王杏花是个勤劳能干的女子,她微微皱着眉头,思索着说道:“我带着二儿媳照看家里十亩药田,咱这药田可是咱们的生计根本,可不能有半点马虎。”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执着。
谨行爹也跟着点点头,拍了拍胸脯说道:“那我每月往京城送两趟绣线,京城那边需求大,只要咱们的绣线质量好,肯定能卖上好价钱。”他的语气充满了自信。
一旁的张秀梅,穿着一件朴素但干净的衣裳,手指轻轻摸着嫁衣上的金线,眼神有些迷离,嘴里呢喃着:“等赚了钱,先把老屋的瓦换了,这老屋的瓦都破了好些,一下雨就漏,实在是让人操心。”她的声音轻柔,带着对未来生活的一丝憧憬。
“换什么瓦!”老人突然提高了声音,打断了张秀梅的话。她的眼神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仿佛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说着,老人将一把安神香塞进张秀梅的包袱里,神情严肃而又充满期待地说道:“攒钱在朱雀门盘间小铺面,那可是京城的繁华地段,人来人往的,生意肯定差不了。
叫宝儿婆婆知道,咱铜山女儿不输官家夫人!咱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这点小事,要有大的志向,将来在京城闯出一片属于咱们的天地!”
张秀梅听了老人的话,先是一愣,随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那是被点燃的希望和斗志。她紧紧地握住了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实现老人的期望。
院子里的气氛也变得热烈起来,三个人仿佛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画卷,充满干劲地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忙碌日子做准备。
昏暗的屋子里,那口陈旧的灶炉正“噼里啪啦”地响着,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